【生卒】:1865—1936
【介绍】:
诗人、小说家,1907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吉卜林出生于印度孟买,父亲原是孟买艺术学校的校长,后任拉合尔博物馆馆长。母亲爱丽丝·吉卜林是监理会牧师的女儿。他的家庭环境培养了他良好的艺术素质。1871年他和妹妹被送回英国接受教育。1882年他大学毕业后重返印度做记者,1887年迁居阿拉哈巴德做报社编辑。1889年他被该报派驻国外记者,曾到印度、中国、日本和美国等地游历。1886年吉卜林发表短诗集《分类的歌曲》(Departmental Ditties and Other Verses),受到好评。不久,短篇小说集《山中的故事》(Plain Tales from the Hills,1888)、《三个士兵》(Soldiers Three,1889)、《生命的阻力》(Life's Handicaps,1891)、《许多发明》(Many Inventions,1893)和儿童剧《小威利·温基》(Wee Willie Winkie,1890)相继问世。他的三部长篇小说中,只有《吉姆》(Jim,1901)颇为出色,《消失的光芒》(The Light That Failed,1890)和《勇敢的船长》(Captain Courageous,1897)都很平平。1889年定居英国。1902年发表《如此故事》(Just So Stories)。该书与先前发表的《森林之书》(The Jungle Book,1894)、《森林之书第二》(The Second Jungle Book,1895)以及以后发表的《普克山的帕克》(Puck of Pook's Hill,1906)使吉卜林成为儿童文学的大师。吉卜林在诗歌方面的成就不算非常突出,著有诗集《兵营歌谣》(Barrack-Room Ballads,1892)、《七海》(Seven Seas,1896)、《五国》(The Five Nations,1903)等。他的作品大多以驻扎在印度的英国殖民者及其家庭为原型,描写了他们的普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也流露出了殖民者精神生活的空虚和孤独,讽刺了他们的争权夺利,但这种讽刺意味被温和的笔触淡化了很多。吉卜林视印度人为英国的“臣民”,他认为征服和统治世界是“白种人的重任”,号召人们远涉重洋去开拓扩张,且多方为英帝国的政策辩护。因此,吉卜林在英国大受欢迎,但也不可避免地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公愤。吉卜林不爱张扬自己的私生活,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年中断断续续地写着一部自传,但直到去世时仍未完稿。后来他的朋友对手稿加以编辑,冠名《谈谈我自己》(Something of Myself,1937)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