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博文





伊藤博文(1841—1909),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多次出任内阁总理和枢密院议长,侵略中国和朝鲜的元凶。

伊藤博文1841年9月2日生于山口县熊毛郡束荷村。幼名利助,后改称利介、利辅、俊辅和舜辅。父林十藏,母名琴。其父原在村务农,后去萩城谋生。不久,入伊藤武兵卫家做工。武兵卫年老无子,收十藏为养子,博文即随父母入伊藤家。

伊藤博文自幼备尝辛苦,11岁时曾寄宿于寺院,后又在藩士福原等家作侍童,平时做杂役,闲时习文识字。16岁往相州服役,守卫边防。次年返回长州,入松下村塾,受教于改革派下级武士的领导人吉田松阴门下,深受吉田器重。1858年10月,伊藤去长崎,入幕府办的炮术传习所,学习军事。1859年6月回长州,认识了木户孝允(当时叫桂小五郎)。10月,随从木户一起去江户。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日本正处于社会变革的大动荡时代。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不仅加深了封建幕府体制的固有矛盾,而且使日本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严重威胁。为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幕府的妥协态度,以萨摩、长州等西南藩为中心的下级武士阶层,与豪农巨贾结成联盟,开始了尊王攘夷。伊藤博文登上政治舞台后,即投入尊王攘夷运动。1862年12月12日夜,伊藤与久坂玄瑞、高杉晋作等十几名志士,潜入品川御殿山新建的英国公使馆周围。伊藤在前面开路,手持木锯,锯断使馆四周的木栅栏,其他人随即鱼贯而入,扔出自制的燃烧弹。随后,伊藤等人返回附近住处,彻夜痛饮,沉醉于攘夷的狂热之中。

1863年5月,伊藤同井上馨等5人,受长州藩派遣,去英国留学。他亲眼见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物质文明,思想发生变化,认识到仅仅凭着一股保卫民族独立的热情去盲目攘夷,决非上策,只有开国,向西方学习,才能成就倒幕大业。 1864年6月,伊藤同井上回国。此时正值英法等四国联合舰队攻打下关前夕,伊藤即返长州,力劝藩主不可攘夷。指出,与其空费国力,不如将此力用于恢复王政,以完成国内统一。后因藩主执意攘夷,终发生四国联合舰队炮击下关事件。不久,幕府第一次讨伐长州,藩内保守派即向幕府表示“恭顺”。1865年初,高杉晋作等改革派下级武士起兵,夺得藩政,伊藤坚决支持。伊藤是从攘夷到“开国进取”转变的先行者和促进者。

1866年1月,萨、长两藩下级武士结成倒幕联盟。6月,幕府第二次讨伐长州。伊藤前往石州,准备参战,抗击幕府。后受长州藩之命,去长崎向外商购买轮船,以对付幕府的海军,但未成功,又转往上海。8月底买回两艘轮船。此时,征长战事以幕府失败告终。

在同幕府斗争中,倒幕派势力不断壮大。1867年10月14日,朝廷向倒幕派发出讨幕密诏。同一天,幕府将军德川庆喜提出“大政奉还”。12月9日(阴历),天皇发表“王政复古”大诏令,宣布废除幕府制,建立新政府。伊藤得知讨幕消息后,即从长崎来兵库,欲与长州藩诸队一起战斗,后因故回长州。1868年1月初又来兵库, 1月13日,被明治新政府任命为外国事务交涉员。后又任外国事务局判事、大阪府判事兼外国官判事、兵库县知事。

维新后,伊藤博文积极主张把“欧美各国之政治制度、风俗习尚、教育、生产”的“开明风气”移入日本,使日本进入“开明诸国之行列”。新政府成立之初,伊藤就向木户孝允提出废封建诸藩,立府县之制。1869年2月,又草拟“国是纲要”,详细阐述设郡县,统一兵力、财力及发展教育的好处。

1869年5月,伊藤博文任会计官权判事。 7月,又任大藏少辅。8月,兼任民部少辅。任职中,大力推进改革,其中尤以修建铁路和改革货币制度的成绩最为显著。

9月,英国公使提出帮助日本修建第一条铁路(东京——横滨),伊藤表示同意。经政府批准,伊藤全权与英国交涉借款事宜。当时反对者甚多。伊藤不顾反对,坚持己见,经英国东洋银行借款100万英镑(合488万日元),并从1870年4月起动工修建铁路。于1872年9月完工,正式通车。以此为开端,其他铁路干线陆续修建,加速了日本交通运输的近代化。

1870年10月,伊藤提出建立新的统一的货币制度,并于同年12月赴美考察,向大藏省提出有关金银货币的铸造法、新纸币发行法等建议。日本政府根据这些建议,于1871年5月,发布新的货币条例和造币章程。不久,伊藤回国,又负责监督新货币的铸造及新货币制度的实施,推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

1871年11月,伊藤博文以副使身份,参加由右大臣岩仓具视率领的使节团。历时近两年,访问欧美10多个国家,参观考察了金融、商业机构、军事工业、重工业和轻纺工业部门以及文化教育设施等。访问中,伊藤更加深切感到,必须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推进日本资本主义的工业。1873年9月,伊藤回国。10月,任工部卿。他领导工部省,大力修建铁路,创办国营企业,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和设备,改造和扩建了佐渡金矿、生野银矿和三池、高岛等煤矿以及赤羽机器制造厂、深川水泥厂、品川玻璃制造厂、兵库和长崎造船厂等,为日本的产业革命和资本主义工业化奠定了物质基础。

1877年,以西乡隆盛为代表的、丧失了武士封建特权的保守反动的封建武士,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叛乱。伊藤坚决主张平定这些妄图使历史倒转的封建武士叛乱。他曾派人去山口县,征募壮兵1,300多人,军伕7,600余人,送往前线,支援政府军。

1878年5月,伊藤博文改任内务卿,在政府中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提高,成为由萨摩、长州藩出身的下级武士组成的藩阀官僚政府的核心成员。

1880年12月,伊藤博文在人民革命斗争和自由民权运动不断高涨,要求开设国会和制定宪法的呼声越来越高的形势下,向政府提出建议书,指出,立宪思想已成为世界潮流,要顺应潮流,先发制人,循序渐进,按政府意图制定宪法。1881年2月,明治政府派伊藤赴欧洲考察宪政。

通过考察,他对英、法、德三国宪法加以比较,认为英国宪法中“国王虽有王位而无统治权”,“与我国国体不相符”;而“德国政府虽采众议,却有独立权”,“君主亲掌立法行政大权,不经君主许可,一切法律不得实行”,“可见,邦国即君主,君主即是邦国”。对德国宪法推崇备至,认为适合日本国情。

1883年8月,伊藤回国。1884年3月,任制度调查局长,进行体制改革,为立宪做准备。同年7月,根据“华族令”,伊藤被授予伯爵爵位。1885年12月,按伊藤建议,废除太政官制,实行西方资产阶级的内阁制。伊藤任内阁总理大臣兼宫内大臣,执掌大权。同月,制定“保安条例”,镇压民众运动,以便按政府意图制定宪法。

从1886年6月起,伊藤博文组织人员起草宪法。9月,草成“日本宪法修正案”。经反复修改,于1888年4月呈奏天皇。并提出设立枢密院,作为最高顾问府,网罗天下元勋及贤达,在天皇监督下,审议宪法。日本政府按此提议,于同年4月28日,设枢密院。30日伊藤辞去首相职务,改任枢密院议长。1889年2月11日,枢密院正式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法”)。同一天,天皇授予伊藤旭日大桐花勋章。1890年宪法开始实施,7月进行第一次大选,选举众议员。10月,伊藤任贵族院议长。11月,帝国议会正式成立。

伊藤博文主持制定的明治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它保留了天皇的统治,规定了天皇的至高无上的地位和拥有的绝对无限的权力。明治宪法的制定,标志着天皇绝对主义统治体制的确立。

1892年8月、1898年1月和1900年10月,伊藤博文三饮任内阁总理大臣;于1891年6月、1902年7月和1909年6月,三次任枢密院议长,并于1907年8月,被授予公爵爵位。地位显赫,在政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日甲午战争后,随着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增强,政党活动有所增长。伊藤博文为大势所趋,转向拉拢政党,并于1900年组织立宪政友会。在建党大会的致词中,伊藤号召“从事农、工、商者”入党。其目的就是,以宪政为招牌,尽可能地联合地主、资产阶级,共同对付日本人民,加强天皇制的统治。

在对外关系上,明治维新后,伊藤博文曾努力从事修改幕末时期幕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谈判,以争取实现日本民族的真正独立、自由。与此同时,又积极推行明治政府的对外扩张政策,侵略中国和朝鲜。

1892年8月,伊藤再任首相后,为摆脱国内危机,欲发动对外侵略战争,又怕西方列强,尤其俄国出面干涉,故利用俄国与英国的矛盾,力图与英结盟,取得支持。由外相陆奥宗光出面与英国谈判,于1894年7月签订了新的英日通商条约。新条约取消了治外法权,还取得贸易上的最惠国待遇。但是,关税自主权仍未收回,只是规定特定的品种可以提高税率。此后,美、德、奥等国都仿照英日新条约,与日本签订了新约。而关税自主权直到1911年才由日本政府完全收回,最终完成了修改不平等条约的历史使命。

1894年伊藤内阁以朝鲜“东学党”起义为借口,发动中日甲午战争。 7月,日本舰队不宣而战,在朝鲜半岛海面袭击中国舰队。8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宣战。9月,伊藤随大本营来广岛,参与指挥战事。很快,战争扩大至辽东半岛。11月,日军攻占旅顺口。伊藤提出建议,派兵占领台湾,攻打威海卫,全歼北洋舰队,以此要挟清朝谈判。逼其割地,赔款。2月12日,日海军获胜。日军又在东北战场连克海城、牛庄、营口等地。清朝在军事上彻底败北,只好派李鸿章赴日谈判。1895年4月10日清朝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规定:①朝鲜完全脱离中国;②中国割让辽东半岛、 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 ③赔款白银二亿两;④以中国与欧美各国所订条约为基础, 迫使中国与日本缔结中日通商条约。按此新约,日本不仅取得治外法权和租界权,还取得欧美各国不曾有过的权利,如长江航运权等。后来,因俄、法、德三国干涉,日本被迫交还辽东半岛,作为补偿,日本又取得3,000万两白银的赔款。

1905年11月10日,伊藤博文以特使身份来朝鲜,逼迫朝鲜国王签订将外交大权交给日本的所谓“保护条约”。朝鲜成为日本的属国。

1906年3月,伊藤博文到朝鲜,任第一任统监,统管朝鲜外交,指挥在朝鲜的日本官吏活动,制定和颁布“统监府令”。伊藤成了朝鲜的“太上皇”。1907年7月,伊藤又利用朝鲜国王高宗派使臣去海牙国际会议控诉日本侵略的事件,逼高宗退位,并强迫朝鲜签订新的“日韩条约”。该协定规定,朝鲜政府“有关施政之改进,应受统监之指导”;“重要行政措施,须经统监事先承认”;朝鲜高级官吏之任免,须经统监同意;必须任命统监所推荐的日本人为朝鲜官吏等等。朝鲜成了不折不扣的殖民地。

为了永远控制朝鲜,伊藤博文煞费苦心于1907年请日本皇太子嘉仁(后来的大正天皇)来朝鲜视察。同年,他又任朝鲜皇太子的老师,被授予“太子太师”之职。12月,陪同朝鲜皇太子来日本留学,加以精心指导,以培植俯首听命于日本的傀儡皇帝。至1909年又策划“日韩合并”,企图完全吞并朝鲜。6月14日,伊藤辞去统监职务,改任枢密院议长。

伊藤博文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代表,对朝鲜人民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为朝鲜人民深恶痛绝。1909年10月26日,伊藤博文奉命到中国哈尔滨同俄国大臣谈判,一下火车,就被朝鲜爱国志士安重根击毙,时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