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边

克文图斯·费边·马克西穆斯(Quintus Fabius Maximus,?—公元前203),古罗马的政治家、军事家,在第二次布匿战争(公元前218—201)中采用拖延战略与汉尼拔周旋,解救处于危急中的罗马,以此著称史册。

费边出身于贵族名门。据古希腊传记作家普鲁塔克说,费边从小个性温顺,人称“奥维库卢斯”,意即“驯良如羔羊的人”。由于他为人谦和,不好娱乐,行动迟缓,许多人误认他天性懦弱、愚钝。共和制的罗马为演说术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费边擅长演说。他的演说,语言准确,思想深刻,不夸张,不空谈,与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的底斯的风格颇相近似。在他的演说辞中,以他对先于自己亡故的儿子的挽辞最为著名。

费边很早就开始从事政治活动,政治观点属贵族派。他于公元前233年第一次任执政官,任职期间同居住在高卢南部的利古尔人作战,把他们赶进阿尔卑斯山里,使与其相邻的意大利北部地区免遭他们的侵扰,凯旋①班师。公元前230年他任监察官,两年后再度当选为执政官。公元前226年,罗马遣使西班牙,与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哈斯德路巴尔商订双方在西班牙划分势力范围的和约时,费边可能是使团成员之一。当时罗马人对迦太基人在西班牙的扩张活动感到不安,但他们同北方高卢人的战争处于一触即发之势,因而无力顾及那里的利益。和约规定,迦太基人不得越过希伯鲁斯河扩张势力,罗马人的武装力量也不得越过该河,深入到迦太基的势力范围。迦太基人乐于满足罗马人的这一要求,因为这等于罗马方面公开承认他们在西班牙的既得地盘。

公元前221年,哈斯德路巴尔死,年仅25岁的汉尼拔继任迦太基在西班牙的最高军事指挥官。

位于希伯鲁斯河南岸的萨贡杜姆被汉尼拔攻陷后,费边曾于公元前218年春率领罗马使团前往迦太基问罪。当迦太基元老院拒绝接受罗马的责问时,据李维说,这时费边站了起来,撩起长袍前襟,做了个褶,指指里面,说他给他们带来了战争和和平,要什么由他们自己挑选。迦太基人没有屈服于威胁,以蔑视的态度回答罗马人的挑战,说让罗马人自己挑。这时费边放下长袍,回答说:“战争”。费边率领罗马使团立即离开迦太基,从此正式开始了第二次布匿战争。费边此后的活动同这场战争一直有紧密的联系。

罗马人对战争有自己的打算,但他们在对战争进行部署时,没有把汉尼拔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他们当时对汉尼拔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罗马人的战略是在意大利本土之外开辟战场,决定同时组织两支远征军,一支远征西班牙,打击迦太基人的后方基地;另一支远征北非,打击迦太基本土。他们没有想到汉尼拔可能会采用穿过高卢,翻越崎岖险峻的阿尔卑斯山,挺进意大利这条进军路线,因而未对意大利本土作应有的战争准备。远征军的组织工作也进展缓慢。当汉尼拔突然出现在意大利,并屡获大胜的时候,鉴于军队溃散,通向罗马的道路被打开,敌人可能很快就会出现在罗马城下,元老院于公元前217年推举费边为独裁者——“狄克推多”①,全权指挥战争。

汉尼拔并没有直接向罗马进军,因为他知道,试图以他现有的兵力攻克设防的罗马或是用围攻办法迫使罗马投降是不可能的,他决定采用蹂躏意大利,分化、瓦解意大利城市与罗马的联盟,不断打击罗马有生力量的办法来消灭罗马的抵抗能力。因此他在取得特拉西美诺湖大捷之后,率领部队避开罗马,向东推进,抵达亚得里亚海沿岸。在部队得到一定的休整和给养补充之后,顺着亚平宁山脉南下,向阿普利亚进发,把沿途乡镇洗劫一空。费边就职之后,率领4个军团向阿普利亚进发,在阿尔皮赶上汉尼拔。他不与汉尼拔决战,而是尽可能与汉尼拔周旋,拖住汉尼拔的军队,同时伺机打击敌人,这就是他采用的使他名闻史册的拖延战略。

费边当时采用这一战略不是没有道理的。汉尼拔的军队战斗力强,特别是他的骑兵更优于罗马,但是他是孤军深入,缺少后援;罗马军队虽然几度失利,兵员损失也大,但它是在意大利本土作战,人员和给养补充都比较容易,时间、地理对它有利。在这种情况下,罗马只要注意保存实力,援助同盟城市,帮助他们自卫,使它们不倒向汉尼拔一边,就可使汉尼拔的军队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只要再能抓住有利时机,消耗敌人的力量,迫使汉尼拔陷入欲战不能、欲胜不成的境地,侵入意大利的迦太基人的军队就会最后象燃烬的篝火一样自行熄灭。

基于这种战略思想,费边率领罗马军队尾随在汉尼拔后面,敌人驻扎他驻扎,敌人拔营他拔营,宿营时把营寨扎在山上,使敌人的精锐骑兵不易达到,行军时绕着山路走,小心谨慎地与汉尼拔保持一定的距离,牵制住敌人,使汉尼拔不敢贸然分散兵力围攻城市。汉尼拔理解费边的意图,知道这一战略可能给他带来的风险,因而想方设法,企图挑动费边决战,但都没有成功。

费边的拖延战略在军事上是比较稳定的,但在政治上却包含着巨大的风险。罗马的战争威力不仅在罗马本身,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靠意大利的同盟城市在人力、物力上对它的支援。汉尼拔率领军队在意大利境内驰骋,可能动摇意大利同盟城市对罗马的忠诚,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同时,汉尼拔蹂躏的主要是意大利广大农业地区,战争的拖延引起了农民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一天天增长起来,人们讥讽地称费边为“孔克塔托尔”,意为“迟疑不决的人”。这一绰号和费边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成了他的专有名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造成的破坏越来越大,费边推行拖延战略受到的阻力也越来越大,他本人遭到的责难也越来越激烈。他在卡西努姆城的失利更增加了人们对他的不满。事情是这样的:汉尼拔在由卡姆帕尼亚回军阿普利亚的途中,为了补充给养,决定向卡西努姆进发。该城四面环山,瓦尔图尔努斯河中流过后,在山谷里形成一片片难以通行的沼泽地,然后注入第勒尼安海。费边对那里的地形很熟悉,决定在那里堵截敌人,派兵把守了各个隘口。汉尼拔贸然进军,被费边围住,但汉尼拔在危急之时施了一个诡计。他派兵把2,000多头牛的角上绑上树枝,入夜后点燃。被火烧灼的牛群沿着山坡奔逃,火光闪耀。把守山隘的罗马士兵以为敌人企图强行突围,便放弃隘口,冲了过去。汉尼拔乘机占领隘口,让大部队安全撤离,从而化险为夷。费边当时虽然也看到火光,但由于一贯小心谨慎,没有进行夜间追击,结果使一场眼看已经到手的胜利失掉了。

反对派攻击费边无能,元老院借口举行宗教仪式,把费边召到罗马,军队交由他的“骑兵长官”①米努基乌斯指挥。米努基乌斯是激烈反对费边的拖延战略的人之一,他利用费边不在军营的机会出击,给汉尼拔造成意外的损失。反对费边的人更加得势,公民大会特别决定让米努基乌斯与费边共同指挥军队。

费边回到军队后,米努基乌斯要求二人轮流指挥军队,费边没有同意。他知道那样可能把整个罗马军队葬送掉,乃决定把军队分为两半,由两位司令官分别指挥。汉尼拔利用米努基乌斯好胜的弱点,布置埋伏,重创米努基乌斯指挥的军队。费边及时赶来救援,才免于全军覆没。普鲁塔克特别称赞费边的这一慨举,说他心地仁慈,为人豁达,并说米努基乌斯从此对费边心悦诚服。

公元前217年末,费边6个月任期届满,交出独裁权,统率军队的权力交给原有的执政官。战争的浩劫使意大利同盟城市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激烈,消灭汉尼拔、结束战争的呼声越来越高。公元前216年春南意大利的康奈失守,使罗马失去了重要粮仓。这时无论是社会舆论,还是在元老院里,与汉尼拔决战的呼声都占了上风。是年8月2日双方在康奈附近进行了决战,结果罗马军队又大败。

此后,汉尼拔仍然没有向罗马进军,因为他知道罗马的力量还没有从根本上被摧毁。他分兵南下,南意大利不少城市背离罗马。意大利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卡普亚投降了汉尼拔,这对罗马来说是一个非常沉重的打击。面对这种形势,人们重又把希望寄托到费边身上。公元前215年,费边再度当选为执政官。与费边一起执政的是马尔凯卢斯。他们两人战略思想不一致,个人性格也截然相反。前者镇静、持重、谨慎,后者勇敢、高傲、激进。但在罗马人看来,前者好似盾,后者好似矛,两人共同指挥军队,正可相得益彰。费边执政后,继续实行他们的拖延战略。两位执政官指挥军队在卡姆帕尼亚作战,主要攻击一些向汉尼拔倒戈的城市,避免直接和汉尼拔发生大的冲突。次年,费边连任执政官。这时罗马人在西班牙、西西里等地积极向迦太基人进攻,以切断汉尼拔的后援,配合意大利的军事行动。汉尼拔在意大利的处境日益困难,罗马的军事力量却日益增长。

费边最后一次任职是在公元前209年。该年他第四次被选为执政官。希腊人的城市塔拉斯(罗马人叫塔林敦)是汉尼拔在意大利半岛南端的最后一个重要立足点,攻克塔林敦是费边一生中进行的最后一次大的战役。在这次战役前,费边派出一支军队进攻塔林敦以东的布林狄西乌姆,然后乘汉尼拔赶去增援之际,从海陆两路一举将塔林敦团团围住,经过数天激战,拿下该城。据说事后汉尼拔对费边的韬略慨叹不已,并说他已经相信,要占领资源、人力如此丰厚的意大利是不可能的。费边因这一胜利而获得了凯旋。

费边没有等到第二次布匿战争结束,便于公元前203年亡故了,享年80岁以上。

费边久居政界,一生戎马倥偬,同那些在罗马对外扩张过程中攻城掠地的其他军事将领相比,虽然他的战功不算显赫,但是他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发挥的作用,他在罗马危急之际采用的拖延战略所发挥的效用以及本人的智慧、经验和他面对强敌表现出的坚韧精神,使人们对他难以忘怀,从而成为罗马历史上的名人之一。他的同时代人、罗马诗人恩尼乌斯在自己的史诗《编年纪》中曾经这样赞美过他:

他用拖延战略拯救了我们的国家,

他把国家安危置于个人名誉之上,

他享有的荣誉将会与日月同辉。

罗马共和时期的著名政治家西塞罗也很敬佩他,称赞他以自己的坚韧精神制服了年轻、高傲的汉尼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