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尔





艾哈迈德·塞古·杜尔(Ahmed Sekou Toure,1922—1984),非洲著名政治家,几内亚人民革命共和国前总统,几内亚国家党前总书记。

塞古·杜尔于1922年1月9日出生在几内亚法拉纳省。父亲阿米纳塔·杜尔是个农民,属马林凯族。外曾祖父萨莫里·杜尔①是十九世纪末领导几内亚人民抗击法国殖民侵略的民族英雄,被人们称为“黑色的骑士”。萨莫里坚持16年武装斗争的事迹对塞古·杜尔日后参加民族主义运动有很大影响。杜尔10岁前曾在法拉纳和康康的伊斯兰学校学习古兰经。1932年,考入家乡由法国人办的小学。学满四年毕业后,进入科纳克里的乔治·波阿雷技术学校学习。

1937年,15岁的杜尔因抗议校方在伙食上克扣黑人学生,组织了一次罢课。为此,校方将他驱逐。后来,他依靠函授,刻苦自学,完成了技术学校的全部学业。18岁时,杜尔受雇于法国尼日尔公司。1941年,通过文职人员考试,担任科纳克里邮局会计员。

1895年几内亚沦为法国殖民地,成为法属西非8个领地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内亚铁矿和铝土矿等战争原料被大规模开采,雇工人数逐渐增加。在宗主国法国总工会的支持下,几内亚建立了各种职业工会。这些工会组织都隶属于法国总工会。1945年,几内亚邮电工人工会成立。杜尔作为这个全国几个最大职工会的创建者,被选为总书记。邮电工会成立之后,塞古·杜尔就领导了一场76小时的罢工,取得了胜利。同年,杜尔根据法国总工会的意见,与其他工会领袖筹建成立了几内亚总工会,他本人担任副主席。1946年,法属西非各国的民族主义者代表在巴马科举行会议,决定在西非和赤道非洲的法属殖民地建立一个共同的政治组织。会后,按联盟的原则建立了“非洲民主联盟”。1947年5月,杜尔在几内亚总工会的基础上,创建了几内亚民主党①,任党的主席,1952年改任总书记。该党成立后即加入非洲民主联盟,作为联盟的一个支部活动。在杜尔担任几内亚总工会和民主党领导人期间,他秘密访问了苏联、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1953年,当他前往巴黎,参加法国总工会代表大会回来时,殖民当局以煽动敌对情绪为由将其逮捕,不久获释。

1953年9月21日至11月25日,塞古·杜尔领导了一场全国性总罢工,要求在几内亚全面实行劳动法。这一法律是1952年法国议会在共产党等进步力量积极斗争下通过的。劳动法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制,工人不分肤色同工同酬等。罢工最终取得了胜利,殖民当局还答应提高20%的工资。杜尔在谈到这次罢工时说:“它不仅是工人们的罢工,而且是起来反对殖民制度的几内亚全体人民的罢工”。这次罢工提高了杜尔在法属西非各阶层人民群众中的声望。几内亚工会人数从2,600人猛增到39,000人。1954年底,杜尔说服几内亚总工会脱离了与法国总工会的关系,并且退出了世界工联。他说,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要联合和组织“黑非洲的工人,在反对殖民统治和其它各种剥削形式的斗争中,协调非洲工会的行动。……同时,确立非洲工会事业的独立性格”。

战后,法国慑于各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由所谓直接统治改为设立在总督监督下的谘询机构——领地议会,以削弱民族主义运动。1954年6月,杜尔参加了领地议会的补差额选举。由于殖民当局从中作梗,杜尔的竞选活动终于失败。1955年,杜尔当选为科纳克里市市长。1956年,几内亚再次举行选举,杜尔获得了339,176张选票,成为领地议会的议员。

同年,法国政府鉴于西非以及赤道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采纳了海外领地部长德费尔的建议,不使事态“发展到难以控制的地步”,同意在继续控制经济和政治大权的前提下,给予各领地属地以有限自治权。1956年,法国议会通过包括上述内容的“根本法”。根据这一法令,几内亚领地议会有权设立政府委员会,批准地方预算,成立所谓“半自治政府”。1957年初,在政府委员会的选举中,杜尔领导的几内亚民主党取得了议会中三分之二的席位。塞古·杜尔担任了政府委员会副主席,主席由法国总督兼任。几内亚建立了“半自治共和国”。

1957年,法属西非成立了一个大的工会中心,即非洲工人总联合会。在工会运动中素有盛名的杜尔被一致推举为该组织的主席。就在同一年,杜尔代表几内亚民主党出席了在巴马科召开的非洲民主联盟的代表大会。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讨论亚非各国未来前途问题。由于法国殖民当局前一段时期不断变换镇压与谈判的手法,破坏了非洲民主联盟各支部之间的团结和一致行动。就在这次会议上,形成了以塞古·杜尔为首的少数派和以象牙海岸的乌弗埃——博瓦尼为首的多数派。杜尔主张各国应与法国建立平等的关系,实行彻底独立;而那位担任法国内阁部长的博瓦尼则主张维持半自治状态,理由是非洲还没有做好独立的准备。大会最后没有就今后的统一行动达成协议,但在决议中写进了这样的话:“独立,是人民不可剥夺的权利。获得独立,人民才能利用国家的职能为大众谋利益”。会议选举塞古·杜尔为非洲民主联盟副主席,乌弗埃——博瓦尼任主席。

1957年至1958年期间,塞古·杜尔利用半自治共和国政府委员会副主席的权利,对支持法国殖民当局的地方宗法势力进行了限制和打击。他下令建立了4,000个基层的“村委员会”,来负责乡镇行政事务,客观上取消了历史遗留下来的当地酋长们的权力。

1958年,法属西非和赤道非洲人民的斗争更加高涨。阿尔及利亚战争和喀麦隆游击战争使法国殖民体系陷入崩溃状态,导致国内出现尖锐的政治危机。戴高乐上台后推出“新宪法”,提出建立“法兰西共同体”。在共同体中,允许原殖民地在经济内政方面有自主权,而法国则控制外交、国防等权力。8月,塞古·杜尔会见戴高乐,一面表示了几内亚人民渴望独立的强烈愿望,一面提出与法国继续保持良好关系。他说:“我们只是不赞成这部宪法,但并不等于反对法兰西。”但戴高乐却告诉杜尔,几内亚只有两种选择,要么留在共同体内,要么断绝一切关系。

塞古·杜尔回国后召开集会,向几内亚人民发出了激动人心的要求独立的号召。他的著名口号是“宁要贫困的自由,不要富足的奴役”。9月28日,几内亚举行公民投票,结果以1,136,000票对57,000票,通过了立即独立,反对加入共同体的方案。同年10月2日,几内亚获得了独立。塞古·杜尔初任总理,1961年1月27日当选总统。

几内亚第一个在法属西非获得独立。这件事大大提高了他在国内外的声望,对整个法属殖民地的独立起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正如当时一位观察员写道:“在法语地区,虽然塞古·杜尔在反对其他非洲领导人,如桑戈尔和乌弗埃——博瓦尼的斗争中,在政治上仍然是少数,但……他代表着未来的潮流,而对手们却日益象征过去。……几内亚的奇迹象野火一样,在整个法语非洲燃烧起来。”

法国政府为了缩小几内亚独立引起的震动,企图扼杀这个新兴国家。 9月28日公民投票一结束,第二天(9月29日)法国政府就电令在几内亚的所有法国教师、医生、在政府中工作的文职官员立即回国。同时下令把所有可以运走的设备物资全部运出。据报道,短短两周内就有4,000名技术专家离开几内亚。 全部政府档案被销毁,电话从墙上扯下来,发电机停转,甚至种牛痘的药瓶也被统统打碎。法国政府还向它们欧洲同伴施加压力,不承认几内亚,不给丝毫经济援助。

然而,几内亚人民的正义事业却得到世界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和民主进步力量的支持。中国提供了价值约12,750万美元的援助,派出了大批技术人员和工人帮助进行建设。加纳也支援了1500万美元。

塞古·杜尔执政之后,首先于1958年12月10日,将原来的领地议会改组为制宪议会。并通过了几内亚共和国宪法。新的几内亚政府对法殖民主义者经营的大部分工厂、企业,全部银行、保险公司实行国有化。1960年3月,发行本国货币,退出法郎区,基本上控制了财政、外汇和进口贸易。几内亚政府成立后,重视发展国营经济部门,组织合作社,实行外贸垄断,并着手制定了经济发展计划。由于实际的生产水平很低,加上严重缺乏管理人才,从1961年起,做法曾经稍有一些改变。

1963年几内亚民主党召开第七次代表大会,杜尔提出要走“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实行“社会主义”。他的新方针的核心内容,首先是承认几内亚不存在阶级,“非洲从本质上说是公社体社会”,①要在这个基础上迅速实行农业集体化。在工业和商业上进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建立实行计划经济的国有化经济体系。他说:“应该经常不断地注意消除几内亚社会中一个人剥削另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集团剥削另一个社会集团的行为”。代表大会后,几内亚政府随即制定了1964—1970年的七年计划,重新加速发展国营经济,并通过种种措施,如限制颁发商业执照,逐渐取消私人经济。同时,加快了农村集体化的步伐。1964年,建立了550个农业生产合作社。

杜尔政府在教育上取得的进步较为明显。1958年以前仅有8%的学龄儿童能够上学。到1968年已达到67%。政府还积极创办了各种高中级教育机构。

塞古·杜尔由于在经济政策上脱离实际,主张高速度发展,人为改变生产关系,使几内亚的经济状况和经济生活十分困难。1958年到1974年的16年中,农业增长率只有3%,而1970年至1978年人口却增加了142万,是1970年人口的135%。仅大米一项,每年就要从国外进口五、六万吨。几内亚的建设资金长期依靠外国提供。1970年,第一个七年计划结束时,有近60%的建设项目没有完成,却欠下8亿美元的外债。1976年,外债数额上升到10亿美元。而每年国民经济总产值仅为7亿美元左右。

1975年,杜尔发动所谓“经济圣战”,内容是建立“经济警察”,取缔私人商贩等。1977年8月27日,科纳克里市民和妇女前往总统府请愿,强烈要求取消上述措施,恢复自由贸易,降低消费品的价格。结果军警开枪镇压,造成19年来第一次流血事件。1978年,按几内亚人均收入计算,它成为世界上最穷的20个国家之一。

对于不断恶化的经济形势,塞古·杜尔在其执政后期采取了较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承认“我们仍然处在人类应该为之惭愧的贫困之中”。从七十年代中期以后,特别是到了八十年代,他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生活的限制,并从1979年后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调整。他强调恢复和发展非洲各国间的经济合作,先后邀请一度关系疏远的刚果(布)、利比里亚、喀麦隆、扎伊尔、象牙海岸、塞内加尔的国家元首访问几内亚或进行互访。1977年,几内亚与利比里亚和尼日利亚建立了采矿业合作关系。1978年,杜尔分别会晤了象牙海岸总统乌弗埃—博瓦尼和塞内加尔总统桑戈尔。1979年,他主持制定了新的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允许私人开办工商业,颁布了《几内亚国外侨民投资法》,鼓励外国投资;规定对职工实行必要的奖惩办法;把长期亏损严重的国营企业转给私人经营;实行新的农业政策,允许农民自由出售自己的农产品;吸引外资开发铝石矿等资源,并提供免税、可将利润汇往国外等优惠条件。这些新政策取得了一些成绩。

在对外政策上,杜尔坚持反对帝国主义和新老殖民主义。在柬埔寨、阿富汗、中东问题上采取正义的反侵略立场。在对法国态度上,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独立后的几法关系变得十分复杂,时好时坏。1975年,几内亚恢复了自1965年完全断绝的同法国的外交关系。几内亚与苏联关系一向较好,但在1961年发生过危机。这一年,由于苏联使馆卷入几内亚教师联合会的一次示威活动。塞古·杜尔的政府宣布苏联大使为不受欢迎的人。翌年,苏代总理米高扬访问几内亚,恢复了原有关系。杜尔执政后期,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有了较快发展。

塞古·杜尔曾于1960年和1980年两次访问我国。

1984年3月26日,塞古·杜尔因病医治无效,在美国逝世。他去世后不久, 4月3日,几内亚即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了几内亚国家党执政的政府,改变了几内亚的国名。宣布解散几内亚民主党,中止宪法。但是,肯定了杜尔的对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