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钦哥都迈

德钦哥都迈(The Khin Kou Taw Hmain,1875—1964),缅甸杰出的爱国诗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英勇的和平战士。



德钦哥都迈原名吴龙,1875年3月19日生于缅甸卑县,从小在寺庙中读书。吴龙出生的时候,由于英国的殖民侵略,缅甸面临亡国的危险。1885年11月28日,缅甸国王锡袍和王后素浦雅叻被英军劫持,押上京城曼德勒的码头,解往印度。当时吴龙年满10岁,他目睹国王被掳、祖国沦亡、同胞遭难的情景,无限悲伤,泪如泉涌,情不自禁地跑进佛殿,跪在佛祖金像前大声祈祷:“弟子投生于此乱世之中,愿佛祖保佑弟子来世勿再沦为被奴役的民族之列”。炽热的爱国热情使这位少年再也不能安心于曼德勒寺庙里的学习了,他决心云游各地,努力求知。

吴龙19岁那年,父亲吴山东去世。为了赡养母亲,他被迫辍学。最初在仰光吉祥印刷厂当排字工人,后作校对员。当时缅甸社会盛行演戏,具有文化修养和文学天赋的吴龙,由此开始创作生涯。他写的剧本被当时的名演员搬上舞台,受到观众的欢迎和赞扬。在印刷厂工作期间,吴龙写作的剧本多达80余部,但内容大多来源于《佛本生经》中的故事,缺乏现实意义。印刷厂关闭后,吴龙先后在《仰光时报》、毛淡棉的《缅甸时报》工作。这时期,吴龙开始用貌达玛迪的笔名,写些季节诗之类传统内容的诗文,并无特色。

1885年英国鲸吞缅甸以后,缅甸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从未间断。1908年,一部分有民族意识的知识分子组织了“缅甸佛教青年会”。1911年,一群大学青年创办了实际上作为“缅甸佛教青年会”喉舌的《太阳报》,开始宣传独立、自由和民族问题。吴龙担任该报编辑工作,这成为他生活道路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吴龙刚到《太阳报》社工作时,写了一部阐述缅甸手工艺术的《手工艺注》。在报社的工作实践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上的新生事物和新的思想,激发了他幼时潜在的爱国主义思想。

由于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西方“文明”也随之涌入。一些缅甸上层分子,特别是受外国文化教养的知识分子,盲目追求所谓西方文明,丢掉了民族的优良传统,甚至连自己名字前的“吴”、“哥”、“貌”等传统称呼也不要了,而代之以“密斯脱”,并以此为荣。

为了讽刺这些数典忘祖的人,唤起人们的民族自尊心,吴龙决定放弃貌龙、貌达玛迪等笔名,采用“密斯脱貌迈”的名字,于1914年发表了《洋大人注》。该书嘲讽假洋鬼子,描述缅甸的光辉历史和灿烂文化,以激励民族精神。《洋大人注》的发表震动了“密斯脱”阶层。吴龙十分满意,继续沿用这个笔名,并于1914年发表了讽刺和揭露英国官僚统治,激发人民爱国热忱的《孔雀注》。

1915年,吴龙的妻子杜欣不幸去世,遗下五个子女。最小的女儿11个月,最大的也只有11岁。吴龙忍受中年丧妻之悲痛,谢绝了劝他续弦的好意。他一面挑起抚养子女,料理家务的重担,一面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创作活动。

1920年9月,“缅甸各团体总会”①成立。它的前身是“缅甸佛教青年会”。其纲领要求英国在缅甸实行类似印度的政制改革,让缅甸人参加政府工作;抵制外国商品大量输入;建立缅甸民族工业。在它的推动和影响下,缅甸民族运动进一步高涨。同年,仰光大学学生举行罢课,反对不合理的大学法,斗争波及到全国各地的中等学校。师生们反对殖民教育制度,要求教学缅甸语文、缅甸历史等民族文化。全国各地纷纷开展创办国民学校的运动,仰光出现了巴罕国民学院。吴龙热情支持青年的爱国行动,毅然辞去《太阳报》编辑工作,出任巴罕国民学院缅文及历史教授。他在教学中,注意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编写了《新琉璃宫史》、《诗论》等教科书。当时国民学院经费拮据,吴龙不顾贫困的生活条件,满腔热情地坚持教学工作。

吴龙对英帝国主义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起初,他对英国抱有幻想,希望它能恩赐独立。当革命运动转入低潮时,他感到惶恐,想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以此唤醒人民,拯救民族和国家。有时甚至想隐居深山,苦心炼丹,但愿有朝一日能为苦难的同胞创造无穷的财富,以摆脱贫困。

1923年,英国殖民当局强制实行所谓“双头政制”①, 引起了“缅甸各团体总会”的分裂。国民学院被迫关闭。吴龙离开学院后去达贡杂志社任编辑。此时,英国威尔斯王子要来缅甸巡视,殖民政府内务部长要求吴龙赋诗颂扬,答应赏金一千元,授予勋爵衔和大学职位。高官厚禄收买不了他爱国的赤子之心。吴龙断然表示:“我情愿得不到你们的一千元赏金而挨饿,舌头长草,也不能写诗歌颂维多利亚的孙子,乔治皇帝的儿子”。

这一时期,吴龙先后发表的长篇著作有:长篇小说《嘱咐》(1916,1919和1921)年先后出版三卷),描写敏东王时代曼德勒一带人民的习俗和文化,颂扬他们的反帝爱国斗争。《猴子注》(1922),谴责英国殖民者破坏缅甸民族独立运动;《狗注》(1924),嘲讽卑鄙无耻、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客,号召年轻的一代继承老一辈的革命遗愿;《罢课注》(1924),颂扬学生的罢课斗争。上述作品反映了诗人关怀祖国和民族命运的爱国主义思想。

1930年,沙耶瓦底的农民在塞耶山领导下举行反英起义。广大农民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以及帝国主义对农民起义的血腥镇压,教育了吴龙,使他确信独立不能乞求,只有通过斗争才能获得。1930年吴龙写了《咖咙注》,热情歌颂塞耶山领导的农民起义。

1930年,一个新的政治组织“我缅人协会”(即德钦党)成立,吴龙被它争取缅甸完全独立的主张所吸引,认为该协会是黑暗中的光明,是缅甸民族希望的寄托。他毅然站在“我缅人协会”一边。1934年,“我缅人协会”在仁安羌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吴龙公开宣布参加该组织,并被推选为名誉主席。这时,他放弃了密斯脱貌迈的笔名,像所有德钦党人一样,在自己名字前冠以“德钦”,易名为德钦哥都迈。从此,他的原名逐渐被人们遗忘,而德钦哥都迈这个名字蜚声于全缅甸。同年,诗人发表《德钦注》,强调缅甸人历来就是这块土地的主人,阐明德钦党的纲领,介绍召唤人民进行反抗斗争的《我缅人之歌》。这首歌在缅甸获得独立后成为缅甸联邦国歌。

德钦哥都迈参加“我缅人协会”后,便同德钦党人一起,积极投身于争取民族独立的救国斗争。他不惧威胁、乃至身遭毒打,经常到各地宣讲德钦党人的主张。1938年,当反动势力煽起缅甸人与印度侨民冲突时,一些人受狭隘民族情绪的驱使狂热起来。德钦哥都迈指出,这是帝国主义的挑唆,奴隶之间不该同室操戈,互相残杀。同年爆发了席卷全缅甸的反英民族独立运动,当油田罢工工人徒步进军仰光请愿时,德钦哥都迈冒着被捕危险,挺身而出,前往那直磷迎接罢工工人队伍。1940年1月13日,德钦哥都迈在全国农民协会第二次年会上,公开号召人们“推翻英帝国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

1942年4月,日本侵占缅甸。在日本占领时期,德钦哥都迈目睹日本法西斯欺凌、奴役、剥削缅甸人民的悲惨情景,公开指出日本人恩赐的独立是穿着牛鼻绳的独立,他当着幻想联合日本反对英国而取得独立的昂山将军说:“你们不能把你们请来的菩萨赶走吗?”他积极从事地下抗日活动。为了躲避日本占领当局的搜捕,他不得不颠沛流离,辗转各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德钦哥都迈年事已高,创作渐少。只是偶尔即兴赋诗作文。1947年7月,缅甸独立前夕,民族领袖昂山将军等七人被英国殖民者指使的反动政客杀害时,他曾赋《烈士陵园》长诗一首,以表哀思:

举国上下,

万众一心齐向前。

哗啦啦,

谁思量,

大旗折,

可怜七位烈士遭暗算。

面对陵园,

为师向烈士礼参。

恨悠悠,

临胜利,

受熬煎,

作恶歹徒得势逞凶顽。

呜呼昂山,

胜利之花早凋谢。

凄惨惨,

事未竟,

入黄泉,

宝阁尖顶未登留遗憾!

1947年10月,缅、英两国签订“吴努—艾德礼协定”,英国正式承认缅甸独立,但协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仍然给了英国许多特权,如保留殖民时期的行政和法律制度、赔偿英国企业的损失、自由使用缅甸海陆空军基地的权利等。

1948年1月4日,缅甸联邦成立。缅甸人民终于赢得多年来为之奋斗的独立,缅甸人民渴望有一个和平环境,建设国家,摆脱贫困落后愚昧的状态。德钦哥都迈也打算数珠念佛,养身修道。这时,以德钦丹东为首的缅甸共产党在各地举行群众集会,批评英缅协定,揭露反法西斯自由同盟领导人对英妥协政策,要求完全彻底的独立。缅甸联邦政府以缅共要进行武装叛乱、危害国家安宁为由,宣布它为“非法”,并于1948年3月28日凌晨,对缅共领导人及其党员进行大逮捕。国内战争于是爆发。交战双方都是昔日“我缅人协会”的成员,很多是德钦哥都迈的学生。

面对民族危机、人民的痛苦,德钦哥都迈忧心如焚,四处奔走,呼吁重建团结,恢复和平。他深信:独立国家的国内战争只能对帝国主义有利。德钦哥都迈动员各界人士组成国家安宁委员会,呼吁对立的双方进行协商,停止战争。他还亲自谒见总理和总统呼吁和平,并走访仰光各大寺庙,动员僧侣为国内和平贡献力量。当1949年中国国民党残匪流窜缅甸,威胁缅甸安全时,德钦哥都迈更是大声疾呼停止内战,重建民族团结,抵御外来威胁。这一正确主张后来成为深入人心的“互不吃亏,既往不咎”的解决国内战争的著名原则。

德钦哥都迈是保卫世界和平的英勇战士,他认为战争既然是人制造的,人们也可以制止战争。只要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力量,便能赢得和平。 他经常对人们说,愿有生之年能见到和平。他不顾年近八旬,不辞辛劳,作为缅甸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先后到中国、匈牙利、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世界和平大会等活动,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和颂扬。1955年,德钦哥都迈获得斯大林国际和平奖金。

德钦哥都迈对中国人民怀有深情厚谊,积极支持缅、中友好协会工作,曾两次访问我国。1952年,他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会后访问我国,发表《访华长诗》,热情赞扬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下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德钦哥都迈曾任缅甸作家协会名誉主席。1950年,缅甸政府为了表彰德钦哥都迈在文学方面的成就,决定授予他“文学艺术卓越者”荣誉称号。

1964年7月23日,德钦哥都迈病逝于仰光。缅甸几十万群众自动组织起来,参加吊唁活动以寄托哀思。各国著名人士和保卫和平组织也纷纷发来唁电,赞扬他生前为世界和平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