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吴伟业
玉颜憔悴几经秋,薄命无言只泪流。
手把定情金合子,九原相见尚低头。
这首七绝的表层诗意是描写一薄命女子愧对亡夫的难言隐痛,反映出古代佳人的不幸遭际;其深层诗意则是作者借佳人以自喻,抒发其屈节仕清,愧对故国之遗恨。诗写得缠绵悲凉,宛转含蓄,哀感顽艳,寓意深刻。
诗开头“玉颜憔悴几经秋”,描写的是一个长期面容憔悴不堪的女子形象。此乃以形写心。那么,她有何内心痛苦呢?诗云:“薄命无言只泪流”。“薄命”的具体内容作者并不明言,只以“无言”、“泪流”供人想像,她一定有极深的痛苦,有着难言之隐。人们或许会想到一个典故:《左传·庄公十四年》载,春秋楚文王灭息国,抢了息侯夫人妫归楚。息妫被迫嫁给文王,并生二子,但息夫人始终沉默无言,悄悄流泪,楚文王问其原因,息夫人回答:“吾一夫人而事二人,纵弗死,其又奚言?”“一夫人而事二人”即诗中女子“薄命”之所在。按封建礼教,一女不事二夫。但她既没有以死殉节的勇气,又为忍辱苟活而惭愧,所以只能“无言”“泪流”而已。其“失足”乃是被迫的,对前夫仍然万分怀念,作者采用的“手把定情金合子”的细节,就细致地表现了她对故人的一片深情。但是事过境迁,她却背叛了从一而终的誓言,又归属他人,虽然是被迫的,但她没有成为“烈女”,怎能不惭愧呢?即使“九原相见尚低头”。“尚低头”,形象地写出女子一旦死后与亡夫相见后那种无地自容的情态。末句采用的夸饰手法,亦隐含对“失节”女子的谴责之意。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可怜又令人同情的女子啊!
但是,如果我们以为此诗真的是为佳人的不幸婚姻而悲叹,则要辜负了诗人的苦心。诗人临死前曾说:“吾诗虽不足以传远,而是中之寄托良苦,后世读吾诗而知吾心,则吾不死矣。”(见陈廷敬《吴梅村先生墓表》)读此诗亦当知其心。明亡后诗人迫于当局压力,亦由于自身的软弱,而于清顺治九年(1652)“白头风雪上长安”(《临清大雪》),赴京授秘书院侍讲,十三年(1656)又迁国子监祭酒,后不久即乞归。他终生为自己屈节仕清而悔恨。正如赵翼《瓯北诗话》所评:“梅村出处之际,固不无可议;然其顾惜身名,自惭自悔,究是本心不昧。”此诗正是真诚的“自惭自悔”之言,只是表现得不那么直露,而是借咏叹佳人不幸抒写自己的真情,诗意蕴藉,使人须思而得之。佳人一女事二夫的悲哀与羞愧正与作者之一臣仕二朝的隐痛、悔恨相通,那女子怀念前夫的感情亦与作者思念故国的感情相仿。此诗体现了吴伟业诗“指事类情,宛转如意”(《瓯北诗话》)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