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贞吉《留客住·鹧鸪》咏鹧鸪咏物词作鉴赏

鹧  鸪
瘴云苦。遍五溪、沙明水碧,声声不断,只劝行人休去。行人古今如织,正复何事关卿,频寄语?空祠废驿,便征衫湿尽,马蹄难驻。
风更雨,一发中原,杳无望处。万里炎荒,遮莫摧残毛羽。记否越王春殿,宫女如花,只今惟剩汝?子规声续,想江深月黑,低头臣甫。
-----曹贞吉

此词为咏物词。张炎《词源》中“咏物”云:“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要须收纵联密,用事合题。”此词咏鹧鸪,颇得张炎所说咏物妙处。

鹧鸪,俗谓其鸣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崔豹《古今注》谓:“南山有鸟,名鹧鸪,自呼其名,常向日飞。畏霜露,早晚希出。”词开始四句,贯注而下,紧扣住鹧鸪生活的南方环境来写,由最引人感慨处落笔。“五溪”(湖南五陵一带)古为蛮夷所居,多湿热瘴疠之气,北人遇之多致病。词用沙明水碧,瘴云弥漫,与不断的鹧鸪之声,构成荒凉凄迷图景,中间着一“苦”字,奏响悲伤之调,涂上悲剧色彩,表面上写鹧鸪“苦”意,实则暗寓行人悲苦之情。

接下三句,由鹧鸪而及“行人”。一面是鹧鸪殷勤致意,一面是“行人”如织而来,似乎根本就没有把鹧鸪的叫声放在心上。词以怨语出之,既见鹧鸪之执著感人,又暗寓“行人”另有隐衷。歇拍三句,揭示“行人”的难言苦衷。祠空驿废,见投荒万里,前途茫茫之状;泪湿征衫,犹自马蹄不驻,见其情非得已的悲苦内心。词通过“行人”与鹧鸪看似难以沟通而实则其神相合的描写,将鹧鸪悲鸣与“行人”悲情绾结一起,赋予其特殊的意象内涵,咏鹧鸪而抒行人情怀。鹧鸪“劝”人,人呼之为“卿”,仿佛鹧鸪即是最早的“行人”,投荒念远之感,寓于其中。

下片潜气内转,将词情引向深入。沈义父《乐府指迷》中有“论咏物用事”一条,云:“如咏物,须时时提调,觉不可晓,须用一两件事印证方可。”此词即得此法。上片一气贯注,全以意行,若再不提调,则大有张炎所谓“模写差远”之嫌。所以,过片处“风更雨”一抹而过,随即拈出苏轼诗境:“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澄迈驿通潮阁》之二)以鹧鸪“常向日飞”之习性,见迁客孤忠之怀。接下来五句,时空交织,境界阔大,寄慨愈为遥深。“万里”两句,状空间之广阔无边。词人由鹧鸪栖身炎荒起兴,以其毛羽被摧,发“行人”难归之叹。“记否”三句,又从时间之悠远着眼,抒千古悲怀。词人借用李白《越中览古》“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意,再次用事提调,将人生的悲苦引向历史的深层,见生命的短暂和繁华的不永,词意翻进,深情绵邈。末尾再用杜甫重古帝之魂而深拜杜鹃事,抒发词人对鹧鸪那种执著精神的眷恋与感佩。按杜甫《杜鹃》云:“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有竹一顷余,乔木上参天。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我见常再拜,重是古帝魂。”词人这里用一“想”字,将杜甫对杜鹃(即子规)的款款深情,移来表达他对鹧鸪的怜爱。与前二处使事不同,这里移咏子规之诗来赞鹧鸪,初看似乎离题;但是,鹧鸪之“行不得也哥哥”的叫声,与杜鹃啼血,其哀情苦心,正自神似!以杜鹃啼鸣收束,回应发端,正是此词针脚绵密之处。如此侧锋运笔,可以说是另一种“提调”的方式。

全词以深婉清远见胜。上片一意单行,造语清寒,抒情委婉;下片使事,注意以虚语呼唤,松和运笔,遂致圆转流美,意余于言。词人论作词使事之法曾云:“离而得合,乃为大家,若优孟衣冠,天壤间只生古人已足,何用有我?”对照此词,洵非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