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从军西域时所作《优钵罗花歌》云:“白山南,赤山北。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叶六瓣,花九房。夜掩朝开多异香,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移根在庭,媚我公堂。耻与众草之为伍,何亭亭而独芳。何不为人之所赏兮,深山穷谷委严霜。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曾不得献于君王。”诗前有序,序中“天宝景申岁”为天宝十五载(“景申”别本或作“庚申”。按,瞿镛《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卷一九云:“案景申即丙申,唐人讳丙为景,是为十五载,七月肃宗改元至德,七月以前犹是天宝纪年,岂是作于是年。别本改景为庚,不知天宝无庚申也。”),是时岑参为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领伊西北庭支度副使,居于北庭。
北庭是古代西域的著名城市,汉代是车师后国王庭所在地,唐代在此设立庭州,为北庭都护府治所。北庭遗址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境内的北庭故城。北庭公元四世纪以后为鲜卑别部统治,建柔然国。公元555年,为突厥所灭。突厥于此建立了可汗浮图城,以控制西域的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因为讨伐高昌胜利,唐王朝就在可汗浮图城建立了庭州,同时在伊吾建立了伊州,在高昌建立了西州。从此,北庭成为唐代疆域的一部分。
岑参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有两次出塞的经历,这首诗是其第二次出塞时所作。岑参于天宝十三载四月,受封常清辟为北庭节度判官,夏日至北庭。其时经历了封常清西征阿布思余部及破播仙之役,写下了《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等著名诗作。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起,封常清十一月被召至长安以抵抗安禄山,十二月兵败被斩于潼关。岑参仍然留在北庭,并为伊西北庭支度副使。这时有交河小吏献上优钵罗花,岑参有感而发,作了《优钵罗花歌》。诗前有序,交代了作诗的缘起:
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天宝景申岁,参忝大理评事,摄监察御史,领伊西北庭度支副使。自公多暇,乃于府庭内栽树种药,为山凿池,婆娑乎其间,足以寄傲。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其状异于众草,势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拆,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因赏而叹曰:“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耶!因感而为歌。需要说明的是,序中的“度支”为“支度”之误。闻一多《岑嘉州系年考证》云:“户部郎官称度支,各道节度使属僚之判官当称支度,二名不相混……岑参《优钵罗花歌》称‘度支副使’,必传写误倒。”
这首诗是描写新疆风物的佳作。唐释慧苑《慧苑音义》卷上云:“优钵罗,具正云尼罗乌钵罗。尼罗者,此云青;乌钵罗者,花号也。其叶狭长,近下小圆,向上渐尖,佛眼似之,经多为喻。其花茎似藕,稍有刺也。”优钵罗是印度梵语的音译,即是“青莲花”。优钵罗花在汉语中的称谓就是雪莲。因为雪莲花洁净幽清,秀色异香,孤高脱俗,故佛经中常取以喻佛,因而“优钵罗”和雪莲花就与佛教联系在一起。如《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菩萨目如广大青莲花叶。”《法华经·随喜功德品》:“以是清静鼻根,闻于三千大千世界上下内外种种诸香:沋曼华香、阇提华香、茉莉华香、瞻葡华香、菠萝华香、赤莲华香、青莲华香、白莲华香。”这样的诸种名花,就组成了绚丽多姿佛国境界,而青莲花在《法华经》中又经常比喻佛的慧眼,在诸花中更引人注目。清人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云:“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产天山峰顶者为第一,但不可多得。”“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其根茎有散寒除湿、强筋活血之奇效。”雪莲茎粗厚,茎周长出十多片嫩绿的长圆形叶片,并散发出特异的香味。每年七八月开花,花的外围有多瓣玉白色或淡绿色的半透明苞片。岑参的诗序以佛经领起:“参尝读佛经,闻有优钵罗花,目所未见。”接着叙述此花的来源:“交河小吏有献此花者,云得之于天山之南。”进而描述此花的形状:“其状异于众草,势如冠弁。嶷然上耸,生不傍引,攒花中折,骈叶外包,异香腾风,秀色媚景。”由奇异的形状引发诗人对于此花的赏叹:“尔不生于中土,僻在遐裔,使牡丹价重,芙蓉誉高,惜哉!”由感慨而进入议论:“夫天地无私,阴阳无偏,各遂其生,自物厥性,岂以偏地而不生乎,岂以无人而不芳乎?”说明雪莲花具有与天地俱生的独立性、稳定性和恒久性。这也是象征着岑参所追求的个人品格。岑参与雪莲花一样,既不因为生于僻境而失去光泽,也不因为无人欣赏而失去芬芳。这是花的自然特征,也是岑参的自然秉性。因此,“自物厥性”就成为诗序的核心。“适此花不遭小吏,终委诸山谷,亦何异怀才之士,未会明主,摈于林薮邪!因感而为歌”。最后将怀才不遇之意直接点出,由状物而抒情也恰到好处。
诗用歌行体,三至八言杂用,语言的变化与雪莲的奇异形状相匹配,句式长短参差,意韵铿锵悠长,起到了相得益彰的效果。宋人许《彦周诗话》云:“岑参亦自成一家,盖尝从封常清军,其记西域异事甚多。如《优钵罗花歌》《热海行》,古今传记所不载者也。”诗从佛经入手,就蕴涵着此花的神秘性與奇异性。雪莲花生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西域地区也常常把雪莲花想象为神山圣域里的小佛像,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沐浴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琼花,洁净无尘,吉祥崇高。据《穆天子传》所载,周穆王乘马车向西王母求长生不死之药,西王母即以天山雪赠之。这样的神话传说也非常美妙动人。
诗的开头四句点明雪莲花生长的地点是“白山南,赤山北”,白山是哈密、吐鲁番以北一带的天山山脉,汉时称为白山,因长年有积雪覆盖,故以为名。赤山即赤石山,在白山南七十里。《北史·高昌传》:“北有赤石山,山北七十里有贪汗山。夏有积雪。”因为处于深山,故而“其间有花人不识,绿茎碧叶好颜色”。接着从多重层面描述雪莲花:描写其形,突出其六瓣之叶,九房之花;描写其味,突出其异香;描写其稀有,而感叹“何不生彼中国兮生西方”。重点突出其颜色“绿茎碧叶”,形状是六瓣之叶,九房之花。开花的时间在清晨,散发的气味是异香。然后描写其被移种到北庭使府公堂的情况,花使公堂增媚,因其高洁而耻与众草为伍,而亭亭玉立,独自芬芳。最后感叹这样的花而不被人们所赏,只是生于深山幽谷而委质于严霜,为其命感到不平,而自己想带回中原以奉献给君王,但又阳关路远,道路悠长,终究还是有所遗憾。
全诗以花自喻,花之出于深山,清高、峻洁、坚韧、明净,象征诗人之品质;花之出于幽谷,委质严霜,象征诗人之怀才不遇;花之远在西陲,无法献于君王,象征诗人之远戍边塞,仰慕朝廷而进身无望。但整个诗歌并不消沉,而是将深厚的感情蕴藏于雪莲花的描绘之中,表现出高洁的情怀与积极的追求。诗的后九句用骚体,本于《楚辞·悲回风》“兰茝幽而独芳”之意。这种杂言体诗歌,体式与抒情也结合在一起。其中“吾窃悲阳关道路长”是八字长句,用来表现阳关道路的长远。这样的写景摹物,颇为灵活。诗歌句法变化多端,长短不拘,物与我合而为一,成为唐代吟咏边塞风物的标志性作品。
与岑参诗相印证,清人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三《滦阳消夏录》记载其流放新疆时所见到的雪莲:“塞外有雪莲,生崇山积雪中,状如今之洋菊,名以莲耳。其生必双,雄者差大,雌者小。然不并生,亦不同根,相去必一兩丈。见其一,再觅其一,无不得者。盖如菟丝茯苓,一气所化,气相属也。凡望见此花,默往探之则获。如指以相告,则缩入雪中,杳无痕迹。即斫雪求之亦不获。草木有知,理不可解。土人曰:‘山神惜之。’其或然欤?此花生极寒之地,而性极热。盖二气有偏胜,无偏绝,积阴外凝,则纯阳内结。”与岑参一样,写出了有感情有知觉的雪莲,也表现出阴阳均调、万物乃生的辩证之理。清人祁韵士《西陲竹枝词》中有《雪莲》云:“屴冰崖路万千,奇葩忽睹雪中莲。一枝应折仙人手,岂向污泥较色鲜。”第二句后自注:“花瓣淡黄色,多筋而微,中丛绿蕊。然余所见,非其鲜者。”清人宋伯鲁有《载诵佳撰勉答阳春》诗:“洞门荒雪莽连天,岂意琼崖吐瑞莲。珠勒晓参金粟帝,银屏凉护蕊宫仙。佩环摇曳敲冰骨,风月高寒耸玉拳。欲写素心谁共此,芙蓉掌上几经年。”清人王树楠《望博格达山》诗:“矗翠嶙峋石柱天,好花开遍雪中莲。世间冷尽繁花梦,天外飞来绰约仙。脉脉素心人万里,亭亭寒影鹭双拳。乞公碧藕长生种,采向瑶池不记年。”这些诗作,或描写雪莲的绰约姿态,或比喻自己的人格精神,与岑参诗歌并读,也可以加深对于《优钵罗花歌》的理解。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