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入门

什么是节缩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什么是节缩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为使表达简洁明快、音律和谐或者为达到其他修辞目的而把音节较多的词语加以精简或缩合,构成音节较少形式的一种修辞方式。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积极修辞中的丙类即“词语上的辞格”里,给出的定义是:“节短语言文字,叫做节;缩合语言文字,叫做缩。节缩都是音形上的方便手段,于意义并没有什么增减。”从所用语例及分析看,《修辞学发凡》所说的节缩(其中的“节”)包括简缩中的简称和数概。

[例释]根据节缩的方式,分为两小类:

(1)节短:删节词语的形式使之简短。对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的词加以节缩的称为“缩词”,对短语的音节加以节缩的称为“缩语”。

例1:切实做好普九工作

例2:目前,海归是学界一支活跃力量。

例1中“普九”是短语“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节缩,由8个音节缩为2个,说起来简洁顺口。例2中“海归”是“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的节缩,“学界”是名词“学术界”的节缩。该句中的两例分别由8个、3个音节缩为2个音节,简练明快。

在语言使用中若一味追求形式的简短,可能造成表意含混甚至引人误解,如,“无铅汽油”不能节短为“无油”。

(2)缩合:把两个音节合成一个,即用一个合音词或音节表达两个单音节词的意思。

例3:再说也是白费口舌,你就嫑说了。

例4:坐着不动就汗流不止,更不消说在野外干体力活了。

例3中“嫑”是“不要”的合音(口语中通常说成biào,但《汉语大字典》中“嫑”的注音为báo),例4中“消”是“需要”的合音,这两个例子都是把两个音节缩合成一个音节,突出了方言或口语色彩,而表达的意义基本不变。

[辨析1]节缩与藏词。都会使音节减少,区别是:

藏词是把人们熟悉的词语的一部分(前半部分、后半部分或者中间部分)省略,而仅用剩余的部分来表达思想情感,省略掉的部分及剩余部分的语音形式都是完整的,例如用“而立”表达“三十(而立)”;而节缩是缩减掉或仅保留词语各部分的个别音节,一般不保持各部分的完整,如“普九”是只保留“普及”第一个音节和“九年义务制教育”的第一个音节。

[辨析2]节缩与割裂。见“割裂”条。

[辨析3]节缩与简缩。见“简缩”条。

[辨析4]节缩与紧缩。都是压缩词语音节数量的方式,区别是:

所指范围不同,紧缩所指的修辞现象范围比节缩大,紧缩除节缩外,还包括藏词、数概等修辞现象。有的著作不分节缩和紧缩,例如杨春霖、刘帆主编《汉语修辞艺术大辞典》。

[辨析5]节缩与省略。见“省略”条。

[辨析6]节缩与合音词。区别是:

节缩中的缩合是故意把两个音合成一个,构成一个合音词或音节,带有修辞效果;作为词汇现象的合音词已约定俗成,如“甭”,不具有什么特别的修辞色彩了。如果节短的词语成为习用的常规词语形式时,也不再看作修辞方式了,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沧桑”(沧海桑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