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人物

杜甫讽刺朝廷昏庸,创作《丽人行》

讽刺朝廷昏庸,创作《丽人行》

每年的三月三,是上巳节,按风俗,大伙儿群集到水边嬉戏洗浴,以祛除不祥,祈求康健,顺便也能游春。唐朝虽然有些边乱,但到底是极度强盛繁华的。在长安曲江两岸,一到上巳节,顿时游人如织,比肩接踵。达官贵人们也会出现,迎来万人围观。

那时的曲江,真是烟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南有紫云楼、芙蓉苑,西有杏园、慈恩寺。王公大臣、豪门贵族们,又在水边盖了许多亭台楼阁,极尽富丽豪华,真是处处花草馥郁,烟水明媚。

753年,杜甫四十二岁,虽说没能当上官,但凭借权贵们的接济,诗文的报酬,也能有一些收入。另外他还懂得药理,能种些草药出售。东拼西凑,就在曲江附近的杜陵、少陵一带置办了一点产业,有了几间草房、几亩桑麻田,算是有个落脚点,于是就把家人从洛阳接过来。此时,他已有一个儿子,名叫宗文。二儿子宗武还在肚子里,秋天才会出生。

既然家人都来了,到了上巳节,当然要带他们到曲江看看热闹。当他们赶到曲江,发现两岸早已挤满了人,但凡平整点的草地上,都张起了帐幕,赤金的,亮银的,雪白的,配上开得轰轰烈烈的杜鹃,清亮亮的河水,还有光亮的车辆,壮健的马匹,鲜丽的游人,让人感觉无比奇幻。

忽然有人呐喊起来:“秦国夫人和虢(guó)国夫人来了。”

大伙都站起来,一阵骚乱,围到大路上去。只见一队盔明甲亮的士兵开道,众多侍女像是踏着彩云,优雅地款款行进,当中两位绝世的佳人,都面容娇丽,如同红桃带雨;神情恬静,像清江映月;气质高贵,仿佛翠竹挺立。

围观的人都看得痴了。杜甫虽然时常出入于王公大臣的府邸,但也从来没有见过这种天仙般的女子。

再看她们的服饰,孔雀开屏般的发髻上,缀着闪光的翡翠。身上披着彩霞般的罗裳,上面绣着金凤凰、银麒麟,连腰带上都满是璀璨的珠玉,衬出娇美丰满的身材。两人一出现,真是艳光闪闪,似乎把春景都照亮了。

这两位都是杨贵妃的姐姐,也深得唐玄宗宠爱,所以赐予了国夫人的称号,平常出入宫廷,就像进出自家门一样,并传出了不少绯闻。

她们下了马车,走进帐幕之中。不多时,就有侍女端上菜肴来。前一个端着翠玉釜,当中放着新蒸好的驼峰;后一个手托水晶盘,盛的是一尾素鳞;其后连绵不绝,无不是山珍海味。光是看,已让人馋涎欲滴。但那两位美人却似乎毫无兴致,手里拿着犀牛角做的筷子,没有动手,让那些精心烹制的珍馐渐渐没了热气。

figure-9

唐代张萱所绘《虢国夫人游春图》(宋摹本)在此画中,前三人和后三人是侍从、侍女和保姆,中间并行的是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与杜甫《丽人行》诗所述相合。

宗文在杜甫怀里,发出响亮的咽口水声音。

“爹,她们怎么不吃呢?”

杜甫正不知怎么回答,只听马蹄声声,由远而近,来了一队宦官,将马驱驰得飞快,但在距离幕帐很远的地方,就纷纷下了马,小心翼翼地捧着饰有丝络的食盒,一路小跑,进了幕帐。

杜甫心中就明白了,这是皇上御赐的八珍。据说,当时公主们纷纷向皇上进献美食。唐玄宗任命宦官姚思艺为校检进食使,负责这些进献的食品,每天接收几千盘,一盘所费,相当于中等人家十户的家产。平常只是听说,现在算是见着了。

但就算是这等美食,两位美人也视为平常,每样略微吃了几口,便停了筷子,赏给下人去吃。

继而,箫声鼓声齐鸣,一队彩女翩然起舞,两位美人也快活起来。周围的百姓听着仙乐飘飘,都有些陶醉了。正在这时,忽然又来了一队人马,一些士兵开道,神情狰狞,动作蛮横,大声呵斥,驱逐着围观的百姓。

“快走,快走,宰相来了!”百姓纷纷往边上退去,动作慢的,不免被士兵推搡得摔倒在地,哭喊声响成一片,与箫鼓声混在一起。果然,杜甫看到那队人马中,为首的那位四十多岁,身穿紫袍,高大白净,得意洋洋,驾着宝马飒露紫,缓缓而行,在众人围观之下,真是耀武扬威。

这就是当朝宰相杨国忠。

其他人早已下了马,以示尊敬。只有他一直骑到帐幕之前,才翻身下马,昂首挺胸,迈着八字步,缓缓走进去。虢国夫人见了,便微笑着,将他招到身边去,神态极为亲密,简直旁若无人。

杜甫暗自叹息。这杨国忠本来是市井小人,年轻时,仗着长相英俊,能说会道,就与杨贵妃的二姐(也就是后来的虢国夫人)私通。杨贵妃得宠后,顿时鸡犬升天。杨贵妃的三个姐姐、一个哥哥,都显赫一时。杨国忠只是杨贵妃的远亲,但靠着杨贵妃的关系,也来到长安,仗着会算账,能敛财,得到唐玄宗喜爱,几年工夫,就手握重权,等李林甫一死,他就成了右宰相。但他既无能,又无耻,政事弄得一团糟:胡乱选官,让百官愤怒;胡乱征兵,让百姓怨恨。而他呢,却依然我行我素,只顾贪污纳贿,生活奢侈淫逸。

可皇帝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为了让杨贵妃开心,让人快马加鞭,从广东运荔枝来,一路累死驿马无数。除了衣食住行的豪华之外,宫中还流行斗鸡游戏,玄宗又教群马跳舞……哪一样不是花钱如流水,浪费着民脂民膏?

杜甫想到这些,眼前虽然热闹非常,身上却起了寒意。他想,这样奢侈淫乱的朝廷,靠着这些昏庸无能的大臣,又能支撑到几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