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白的交往
杜甫从二十岁开始,前后漫游了十年。江南的秀美、齐赵的壮伟、家族的荣耀、少年的抱负,在他胸中激荡,熔炼成一行行美妙的诗句,使他获得了一些名声。但这对于他做一代名臣的理想,却帮助不大。他在这十年中结交的好友,要么是落魄诗人,要么是地方小吏,都没有能力举荐他去做一番事业。
于是,而立之年的杜甫暂时结束漫游,在洛阳附近的首阳山下成亲安家。第二年父亲不幸去世,为了养家糊口,谋求出路,他只得逗留洛阳,与达官结交,与贵人唱和,希望得到帮助。但往往只能陪吃一顿酒席,获赠一些钱粮,却看不到真正的前景。
就这样过了两年,诗人的浪漫情怀、纯洁志向,让他厌烦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正在这时候,一个光辉人物出现了。
这就是诗人李白。
李白是个传奇人物,十五岁学剑术,二十岁做侠客,随后离开巴蜀,浪迹天下,拜访权贵,寻仙访道。李白的理想是最可爱的,既想成仙,却又说,这不成,我要是就这么走了,老百姓怎么办?我要平地一声雷,立即出将入相,谈笑之间,寰宇安定,社会清明,成就万世功业,然后急流勇退,辞官而去,泛舟五湖,逍遥自在。
后来,李白凭借诗文,获得唐玄宗的欣赏,召为翰林,但只是做个文学玩伴,并没有委以重任。李白大觉不满,每日醉酒,与长安的权贵诗友混在一起,甚至在玄宗面前也表现出傲慢,还得罪了大太监高力士、大美人杨贵妃,最终让唐玄宗也觉得讨厌,就赐了些黄金,让他离开长安。
李白失去了政治上的出路,看清了朝廷和宫廷的腐败黑幕,就更加放纵,四处漫游,只以求仙为念,虽然内心痛苦,但外表看起来愈发的潇洒不凡。
清代苏六朋所绘《太白醉酒图》
从此画可看出杜甫《饮中八仙歌》中“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风采。
三十三岁的杜甫正把尘世看成污池,当他在洛阳遇到四十四岁的李白,顿时为他的风度所倾倒,为他的诗才所折服,就追随他超越尘世,去采集仙草了。
李白也觉得杜甫真诚可爱,就引为好友,一同跨过黄河,去王屋山参拜道士华盖君。可惜,一到那儿,却发现华盖君早已仙逝。他们大感失望,看着四周寂寥的原野无限怅惘,最后只得返回洛阳。
后来,李白去了陈留(今河南开封陈留镇),杜甫也跟着赶到。同年秋天,二人恰好遇到了高适。高适也是奇才,少年时不务正业,四十岁后开始学习写诗,不料几年之间,写成《燕歌行》,被万人传诵。此时,高适已四十五岁,比李白还年长一岁,却依然过着流浪生活。三个旷世诗人遇到一起,真是风云际会,互相激荡,成为诗坛的千古佳话。
他们白天在孟渚泽游猎,黄昏时同登单父台饮酒。三人登上高处,举目望去,只见一片平野,似乎直达海边的碣石。长风浩荡,远处烟云翻滚,都一起奔涌到眼前来。
看到这种雄阔的场景,三人胸襟大开,谈论起时事来。高适常年在梁宋之地流浪,懂得民间疾苦。李白刚从宫廷出来,看清了朝廷内幕。杜甫虽然也漫游多时,但阅历毕竟浅薄,就听两位前辈高谈阔论。
李白说:“这些年虽然国库充实,但连年开战,朝廷又能坚持多久呢?”
高适也说:“不错。当今圣上好大喜功,边疆四处战火。西边的王忠嗣攻吐蕃,北边的张守珪攻契丹,动辄几十万大军,耗费多少士卒和钱粮,才争得寸土,真是惨胜如败啊。”
杜甫插嘴:“既然惨胜如败,那为何总有战事呢?”
李白惨然一笑:“还不是边将们想立功?那些个莽夫,靠着将士尸首堆出来的功劳,就想到朝廷当宰相了!”
高适说:“唉,边将们手握精兵,镇守边境,中原反倒空虚。万一生变,可怎么得了呢?”
高适的话,让李白、杜甫也都沉默了。正是深秋,桑树宽大的叶子纷纷飘零,同田野中的豆叶混在一起,随风旋转飘舞。三位诗人都感觉到寂寥与战栗。
不久,高适南下去楚地,李白去紫极宫拜见高天师,杜甫去拜会北海(今山东潍坊一带)太守李邕(yōng)。李杜二人分别了一年,第二年的秋天,又在兖州重逢。此时,李白安家于此,杜甫大概是受邀而来。
这次见面,两人彼此更为知心,友情也超过往日。他们谈论诗文,寻访友人,白天携手同行,醉后共被酣眠,日子过得舒心而自在。
忽有一日,李白看着天空无云,只有大雁缓缓飞过,心里有些无名的惆怅,不知怎么排遣。他想到朋友范十正在城北闲居,许久不见,可以一访。于是来了兴致,叫上杜甫,就急匆匆上路了。
杜甫有点意外,在马上说:“我们就这么去,有点唐突吧,万一主人不在呢?”李白一挥马鞭,说:“我辈性情中人,兴之所至,何必多想?”半道上,他们经过一段荒坡,马有些慌不择路。李白一不小心,摔落到苍耳丛里,脸上、手臂上都被扎得够呛,最惨的是身上那件华贵的翠云裘,全粘满了苍耳子。杜甫赶紧下马,将他扶起,又要去摘苍耳子。李白却不在意,拍拍尘土,大笑说:“时间不早,赶路要紧。”于是二人重新上马,七拐八拐,终于到了范家。范十听见马蹄声,赶忙迎出来,见到来人头发凌乱,浑身苍耳子,一时认不出来。
李白哈哈大笑:“范十兄,是我啊。”
范十终于认了出来,不禁也大笑,将他们两人迎了进去,叫仆人置办酒菜,采来了新鲜的蔬菜,端出了珍藏的霜梨。
李白赞不绝口,说道:“最近酒席上满是荤腥,都不愿下筷。今天这些野菜,真是清香扑鼻,使我胃口大开呢。”
吃罢了酒席,三人又趁着酒兴,吟唱起《猛虎行》,真是无拘无束,尽情欢笑,听凭屋外的夕阳渐渐沉落,四野里响起清脆的虫鸣,远处传来溪流里的捣衣声。
欢乐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三个月转瞬过去,杜甫求仙归隐的心思冷了,辅助君王的想法又热了,决定要去长安寻找机会。而李白呢,早就对仕途绝望,只求游山玩水,正想重游一遍江东。
两个人各有打算,只好在兖州城东的石门分手。
此时的杜甫,对李白除了倾倒、折服,还增加了理解,进而产生同情,于是写诗赠他: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赠李白》
杜甫说,又是一年秋天相见,两人依然像秋蓬一般,被风吹折,随风飘转,流离漂泊。你又曾说,想要去仙山炼丹,可延年益寿,如今却一无所成,真是愧对祖师爷葛洪啊。唉,高居庙堂已无望,修道求仙也渺然,只能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可这样除了虚度年华,又有何用呢?
短短一首诗,写尽了李白潇洒背后的无奈,盛名之下的悲凉。同时,杜甫希望李白重新振作,寻求机会。
但李白淡然一笑,写了首《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回赠。鲁郡,就是兖州。杜二,是因为杜甫排行第二。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李白说,你我上回在陈留醉别,不久又在兖州相逢,将此地的名胜都游遍了,日子何其痛快。可惜啊,又要分别了,不知何时我们再来这石门路欢饮一番?眼前泗水流淌,秋波浩淼,海色辉映着徂徕山,真是风景如画,真是让人不忍分离啊。唉,不过,你既然说我是飞蓬,那就是飞蓬吧,你我两朵飞蓬,被各自的长风吹送,从此各奔东西。惜别之情如此深厚,但也无可奈何。但毕竟来日方长,就先饮尽手中这杯美酒,为彼此祝福吧。
两位大诗人,自此一别,再也未能重逢。李白走到沙丘,寂寞难言,就写诗赠杜甫,说“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而杜甫更是情深,在长安时,说“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相别日久,杜甫越发体会到李白的价值,认为“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此后,杜甫逃难秦州,安居成都,留下许多思念李白的诗句。
安史之乱后,757年,李白跟随永王李璘起兵,作为幕府。永王与他的哥哥唐肃宗争权,兵败被杀。758年,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夜郎。759年,杜甫身在秦州,听闻这个消息,不知李白生死如何,万分悲痛,连梦里都见到李白,以为他已身死,灵魂飘荡千里,从江南来秦州托梦。
761年,杜甫五十岁,在成都知道李白尚在人间,却不知近况,只因总听见别人误解李白,就写诗为他辩护: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不见》
杜甫说,自从兖州分手,一晃十六年过去,再没能见李白。别人认为李白纵酒轻狂,可我知道,他是假装轻狂,避免被害。世人嫉恨他的高才傲骨,所以都喊着杀杀杀,只有我懂得他的痛苦,怜惜他的才情。李白诗才敏捷,却又那么落魄,一生居无定所,到处漂泊,真是命运多舛。
杜甫遥对着苍空,沉痛地说:“老朋友啊,江湖险恶,人心难测,你已是花甲之年,该回乡了,回到匡山当年的读书处,不要再四处奔波。”谁知第二年,李白就在安徽当涂去世了。
杜甫虽然只与李白交游了几个月,却是他最好的知音。对于一生飘零、放浪形骸的李白而言,有一颗同样伟大的心灵,与他相互辉映、彼此倾心,真是莫大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