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辛牧·清明

作者: 黄建国

人都要放声一哭

所有的山路必泥泞

所有的冥币必蝴蝶

所有的烟篆必袅袅

所有的无语问苍天

只余我们

只余我们

爬在案牍坟墓上

烧一张又一张的公文

抽一根又一根的烟

听祖先在遥远的山头哭我们

有泪

泪洒何处

有哭

哭给谁看

辛牧

每个人的心中都掩埋一段伤心的故事,都珍藏一眼悲哀的泪泉。“人都要放声一哭”的,特别是无助的“现代人”更要哭自己的孤独、无望、烦闷,也哭自己的苍白、平庸、卑琐与堕落,但是“有泪/泪洒何处/有哭/哭给谁看。”本诗首尾遥相呼应,首句突兀而起,如拉满的弓弦,在我们的幻象中,那箭簇已凌空逝去,带着磨擦空气的丝丝微响。但作者妙在将画面定格在箭簇待发而未发的一瞬间,赋予诗歌以强烈的动势和紧张感。诗歌结尾那箭簇始终引而未发,这便使我们有一种不满足,而这也正是作者自己的遗憾:心与心的隔膜、个体与个体之间那段永恒的真空地带,永远困扰着人们。

诗的第二段,诗人凭藉集中型想象从清明微雨祭奠图中选取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这组指归性很强的意象重合于一点——心与心的隔膜。意象叠合的手法不仅赋予诗人的感觉以有形的形式,也反复渲染浓化了这种感觉。“泥泞的山路”不正暗喻人们心路的泥泞和难以逾越吗?“冥币”该是我们向死者也是向他人放飞的祝福与善良的愿望了,但是,它们如漫天飞舞的黑蝴蝶一样,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找不到那窄窄的心与心的航道。烧燃“冥币”的青烟袅袅而升,幻化出各种篆字之形,变幻莫测。于是,“所有的无语问苍天”,亘古如斯的苍天目睹了人类的沧桑与变迁,它凭藉历史的感性定能回答人们心中的疑难。

的第三段与第二段对应,诗人把自己埋在如坟的案牍中,试图再次找寻心与心间的默契与交结点。“公文”与“冥币”、香烟与“烟篆”对应,诗人在这里描绘了一幅自祭图:是祭奠自己的孤独?那逝去的永远不再来的时光?曾经徒劳无益的追索……但诗人分明听到了“祖先在遥远的山头哭我们”。厚厚的黄土隔成了两个绝缘的世界——活人的世界与死人的世界,连想象的青鸟和梦幻的黄鸟都不能穿透,这正是自己的世界与他人的世界的象征:我们其实始终处于隔岸观火的窘境,我们想走进别人的心,但只能用自己的心去猜度、去感应,我们最终得到的永远只是自己的真实和他人的虚假。诗人虽听不出祖先为何而哭,祖先给我们指点迷津的箴言也无法到达我们的心,但那哭声是明明白白的,那是诗人渺茫的希望。

心灵的路总该有的,虽然“必泥泞”;心与心之间总该有缝隙的,虽然微乎其微。但愿诗人不懈地寻找,探索乃至开辟心与心的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