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古诗《韦庄·伤昔》注释与赏析

韦庄·伤昔

昔年曾作五陵游,子夜歌清月满楼。

银烛树前长似昼,露桃花下不知秋。

西园公子名无忌,南国佳人字莫愁

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惟见水东流。

【注释】

①五陵:汉曾在此设五个陵邑,即长陵邑、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是长安城外唐代贵族聚居之地。

②子夜歌:《子夜歌》是乐府古曲,歌词多写男女行乐之情。

③银烛树:取自邢邵“夕宴银为烛”的诗意,写王公豪富酒食相逐,昼夜不分。

④露桃:语出王昌龄《春宫曲》“昨夜风开露井桃”,借此暗指贵族沉迷酒色,以致春秋不辨。

⑤西园公子:指魏文帝曹丕及其弟曹植等。

⑥无忌:战国时代魏国公子信陵君的名号。

⑦莫愁:战国末期楚国歌舞家。郢州(今湖北钟祥)人。姓卢,名莫愁,十六岁前后,楚襄王把她征进宫中做了歌舞姬女。

赏析

韦庄(公元836年—公元910年),字端己,长安(今西安长安韦曲镇)人,系出宰相世家“杜陵韦氏”。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父母早亡,孤贫勤学,才智过人。为人疏旷不拘,任性自用。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四十五岁,在长安应举,家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家人失散,又为病困。遂往洛阳,后去润州(今镇江市区西南部),在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幕中任职。景福二年(公元893年)回到长安,次年中进士,时已五十九岁,授校书郎。乾宁四年(公元897年),被“宣谕和协使”李洵聘为书记,同至西川,结识了西川节度使王建,回长安后,改任左补阙。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公元907年),朱温篡唐。唐亡后,王建称帝,国号前,韦庄为宰相,蜀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谥文靖。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他的诗较为广阔地反映了唐末动荡的社会面貌。其代表作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为诗人流亡洛阳时所作,长达一千六百六十六字,为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并称佳话。与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北朝乐府《木兰辞》并称为“乐府三绝”。此诗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两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为中国古代叙事诗树立了一座丰碑。韦庄的词也是成就颇高,为花间派的“鼻祖”,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词风清丽,情蕴至深。有《浣花词》流传。

韦庄于中和元年(公元881年)八月自虢州东行入黄河经孟津到洛阳,意欲从洛阳上船,走汴宋路到江南去投奔镇海军节度使周宝。后因汴路受阻,只好暂居洛北乡间一年多时间,直到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年底离开,在这期间,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长安的岁月,不禁感慨万千,挥毫写下此诗。全诗以“昔”字领起,紧扣“忆昔”的主题,多次援引典故,并采用暗喻等手法,令人讽美莫辨,传出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诗中说:曾经的长安城,贵族遍地,豪门无数,夜夜笙歌,奢靡无度。这里诗人巧用《子夜歌》来暗指统治者沉湎声色,却用“月满楼”来做遮掩,把讽意深藏其中,不露痕迹。然后借前人诗语,笔锋暗指最高统治者,斥其沉溺酒色,以至春秋不辨,日夜不分,末日临头而不觉。同样辞旨委婉,蕴藉不吐。再后面,诗人援引典故,以曹家兄弟和信陵君魏无忌来暗指王公贵族,以美女莫愁来暗指宫中佳人。用“无忌”来指那些公子哥肆无忌惮,用“莫愁”来指那些红粉佳人不知国恨,将深意暗含于人名当中,对仗工奇巧,尽展委婉深曲。更绝的是韦庄有意把曹魏之“魏”与战国七雄之“魏”混为一谈,由此引出“无忌”两字,可谓用心良苦。由于曹丕和信陵君都是历史上的风流人物,因此,读起来倒像对那些王孙公子津津乐道,讽在其中而不觉。诗人在其诗里多用魏晋文人的典故,这些典故大大增加了诗的内涵和承载量,但又用得巧妙,绝无堆砌之痕。诗的结尾,诗人以“夕阳”象征国运日薄西山,以“水东流”象征唐王朝繁华已逝。绘出了一幅残阳惨淡、逝水滔滔的凄怆晚景。逝水滔滔,此恨绵绵,诗人无限的感慨都凝结在这七字当中。韦庄虽然出身名门,但早已是家境衰落。由于地位低微,出于自保,诗人只能将自己的不满和讽刺隐匿于华美艳辞之中,以寄感慨遥深之志。全诗但见花月管弦,裘马脂粉,真意反而朦胧,如雾里看花,隐约缥缈。细品之时却见诗人良苦用心,言琢意深,令人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