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塾 诗词评论

王 令《暑旱苦热》古诗鉴赏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王 令

《暑旱苦热》诗篇名。宋王令作。见《广陵先生文集》。七言古诗,表现诗人在酷暑大旱之日心忧天下的胸襟,以及济世救民的抱负。诗先写清风无力驱除暑热,落日反而飞上山颠;人们惧怕江海枯竭,老天爷难道能听任天上的河汉干涸?接着展现了昆仑积雪、蓬莱遗寒的清凉世界,与人间的苦热形成了鲜明对比。在此铺垫的基础上,诗人发出了“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的感慨。他希望能携世人脱离苦海,共享清凉之福,正表现出他推己及人、兼济天下的宏伟抱负。此诗立意高远,气势雄壮,而且想落天外,以奇思妙语取胜。如“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中的“屠”与“着翅”,就用得十分生新奇特。刘克庄赞此诗为“骨气老苍,识度高远”(《后村诗话》前集卷二)。

王令胸怀济世大志,虽身处贫困,常思有以拯济天下之人。这首《暑旱苦热》,本因苦热而发,但诗中所表现的是天下人之苦热。即或有清凉世界,如果不能提携天下人同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这种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胸襟抱负,正是他所承受的儒家思想的可贵之处。

诗的开头说:“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写清风本应能够驱热,此刻却无力驱除暑热;太阳能够助热,此刻却应落不落。这两句中“屠”字用得新奇,“屠”字本意为屠杀,也可引申为消灭。“着翅”一词,用得生动。落日本来无翅,“着翅”上山,显其不肯降落。这是诗人自铸新词的例子。“屠”字以示对暑热憎恨之深,“着翅上山”以示盼望日早落山之切。三四两句:“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诗人从人间忧惧江海之枯竭,联想到天上也该怜惜河汉的将干。暑旱虽烈,未必能使江海都竭,但人们却有这种心情。河汉也未必能干涸,但上天应得为河汉之将干而担忧。前句用实写,后句是想象。笔墨开阔,寄情深挚。这两句用人意推测天心,以天人对照,显示天心之不可理解,与人意不同,正见诗人驰想之高远。第五六两句:“昆仑之山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诗人由名山想到仙岛。第三四句是渲染暑旱的严重,这五六两句则是写追寻清凉的紧迫心情。诗人想到昆仑山上有的是积雪,那里可能是凉爽宜人。蓬莱仙岛在虚无缥缈的海雾中间,那里可能留有寒气。诗人用“积雪”以示昆仑之高大雄伟,所以有终年不化的积雪。用“遗寒”以示蓬莱是神话中传说的仙岛,那里远隔人间,或者有不曾为暑热所驱逐而遗留下来的寒意。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两处该是清凉世界,也是他所向往的地方。

结尾两句:“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紧承“昆仑”两句,表现了作者甘愿与天下人共苦难的情操。作者表白,虽有这样清凉的世界,但当天下人都在苦热之时,如果不能和天下人共同前往,自己也便不忍独游其间。诗人自恨不能拯天下人脱离火坑,也就不愿独自一个人去避暑追凉了。诗人这种要把整个世界提在手里的胸怀气魄和深厚的情谊,是和他的另一首诗作《暑热思风》里的“坐将赤热忧天下,安得清风借我曹”,可以互相印证。他的终极关切是兼济天下,在这篇诗中正是表白了他这种情操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