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兴会更无前
在毛泽东博大的胸怀中,不仅装着高尚的爱情,同样装着至尊的亲情,纯朴的乡情,真挚笃诚的友情。
毛泽东一生看重友情。
早在湖南一师读书时代, 毛泽东就刊登过 “征友启事” , “嘤其鸣矣, 求其友声” ,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交友极广,为他的人际世界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毛泽东喜欢运用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方式,以文会友,诗词唱和。在他的诗友中就有革命战友朱德、林伯渠、陈毅、叶剑英、谢觉哉、吴玉章,爱国民主人士章士钊、黄炎培,文化界名流柳亚子、郭沫若、臧克家,老师徐特立、同学周世钊。
这些友人,在中国革命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也对这些友人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1936 年 11 月的一天,陕北保安,城头红旗,夕阳晚霞,西风漫卷。城内一座宽大的窑洞里,正在举行着宴会。大家济济一堂,气氛热烈,欢迎一位辗转来到保安的女作家丁玲。
著名的左翼作家、共产党员丁玲,1935 年 5 月被国民党特务秘密绑架,囚禁南京三年。1936 年 11 月,在党组织的帮助下,从国民党囚禁中逃出,秘密经上海、北平、西安,辗转来到她日夜盼望的党中央所在地。
苏区来了名作家,无疑是一件大事,一件盛事。中共中央以很高的规格接待了她。
欢迎宴会,由中央宣传部主持,毛泽东出席了欢迎宴会。窑洞内共设四席,各界代表济济一堂。 丁玲被邀坐在首席, 并激动地作了即席讲话。 接着, 是生动活泼、不拘一格的文艺表演。李克农、邓颖超站在土炕上清唱《武家坡》,全场气氛热烈。
宴会之后, 毛泽东问丁玲有何打算,丁玲说要上前线,当红军打仗。
毛泽东高兴地说:“好呀!最近可能还有一仗要打,正赶得上。就跟杨尚昆他们的前方总政治部到前线去吧 !”
丁玲在保安仅住了 12 天,就奔赴陇东前线。
在前线, 丁玲一直跟总指挥部行动。红一方面军一军团政委和代理军长左权的洒脱、热忱和坚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深深教育着丁玲。她因此而写下了一篇又一篇记述红军战斗的散文,受到将士和前方指挥部的赞扬。
不久,毛泽东在发给陇东前线聂荣臻将军的电报中,出人意料地附上一首赠给丁玲的词。
12 月 30 日,丁玲在陇东庆阳前线收到了毛泽东这首电报词:
临江仙
给丁玲同志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壁上红旗飘落照,西风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时新。洞中开宴会,招待出牢人。
纤笔一枝谁与似?三千毛瑟精兵。 阵图开向陇山东。 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
用电报传送诗词,“发表”作品,这恐怕是文学史上的一件奇闻,恐怕只有毛泽东才能创造出这样的奇举!
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写词迎接丁玲之事,曾经成为被传诵一时的佳话。
词的内容以丁玲的行踪为顺序,先写对“出牢人”的欢迎,后写对丁玲从军的期望。时空转换井然有序,生活细节真实具体。
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中,边区孤城的红旗迎风招展,展现出一种陕北黄昏特有的景色和雄浑崇高的艺术境界。
词中巧妙地运用对比和问答手法:红旗在“孤城”上空飘扬,已经有了与孤城以外的世界对比之意,陕北苏区虽然远僻,却是中国光明和希望所在。
用“一枝纤笔”与“三千精兵”作对比,热情肯定丁玲在革命文艺中所作出的成绩,也体现了党对文艺工作的重视和关怀。
毛泽东曾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又说革命要靠两杆子:枪杆子和笔杆子。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他又说:我们不但要有一支革命的武装队伍,还要有一支文化的队伍。也就是:一支是朱总司令带领的队伍,一支是鲁司令带领的队伍。鲁司令即是指鲁迅。
在中央革命根据地时, 他还对贺子珍说道:我要用文房四宝打败国民党反动派。
“昨天”与“今日”的对比,“文小姐”与“武将军”的对比,以风趣的语言表现了诗人对丁玲从军的热情赞许和丁玲从军后的巨大变化。
此外,还有身陷囹圄与喜获自由的暗中对比。
在这些对比和问答中,一步步完成了对丁玲这一艺术化的人物的刻划,一个光彩照人的女杰形象跃然纸上,曲折有致地抒发了诗人对荷笔从戎的女作家丁玲的夸赞鼓励之情。
毛泽东在词中所表达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并不限于对丁玲一位女作家,而是体现了共产党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所持有的态度。
如果说,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上秋来风景异)在词史上开创了边塞词的先声,是一个重大的突破;那么毛泽东的这首《临江仙》可以看作是 20 世纪 30 年代的现代边塞词。而运用古代诗词中的传统语汇表现现代题材,则更具新意。
杜甫 《秋兴八首》 之二就有: “夔府孤城落日斜, 每依北斗望京华” ;范仲淹 《渔家傲》也有:“塞上秋来风景异”,“长城落日孤城闭”的词句。
毛泽东则用“壁上”、“红旗”、“落照”、“西风”、“孤城”贴切地表现了 1936 年的保安的地理环境,具有特定的情韵,却又展示了新的景象:20 世纪30 年代的陕北,集合着中华民族的精英,革命队伍中充满着深厚、诚挚的友谊和朝气蓬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然而,毛泽东这样一首别具一格的好词,起初并不为世人所知晓。
1980 年 7 月《新观察》发表了作家羽宏的一篇短文,文中说,他在研究丁玲创作生涯的过程中,从一本 1937 年出版的外文刊物《今日中国》上,看到一篇美国人里夫写的题为《丁玲在西北》的文章。文章说,毛泽东有一首词书赠丁玲。于是他多方搜寻,终于发现了这首词和毛泽东的手迹。
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发现,1980 年 7 月《新观察》披露了这首词,还不是这首词最早公布于世。早在 1947 年 6 月 1 日,现代著名作家萧军,在东北主办的《文化报》就已经首次刊发了这首词。
说到这首词的被发现,还有一段毛泽东手书“失而复得”的曲折故事。
1937 年春天,丁玲陪美国记者史沫特莱从前线回到延安。丁玲向毛泽东讲述了一路的见闻和自己的感受,也讲到自己在什么地方收到了“电报诗”。
话题从“电报诗”展开,毛泽东很高兴,和她谈起李白、李商隐、韩愈和宋词,谈起《红楼梦》。一边说着,一边用毛笔随手抄了几首他自己喜欢的词。毛泽东随后写了《忆秦娥·娄山关》,又作了解释。
夜已经深了,丁玲离开毛泽东的窑洞时,毛泽东又用毛笔书写了《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 连同 《忆秦娥·娄山关》和若干随手写下的诗词墨迹赠给了丁玲。
1939 年,丁玲担心在动荡的生活中遗失,托人带到大后方重庆,委交胡风保管。胡风在信封上写了“毛笔”二字,意即毛泽东的笔迹。
1980 年 4 月,胡风的夫人梅志偶然在一个皮夹的里层发现了这首词的手稿,如获至宝,喜出望外,立时告知丁玲,从而这首词的手稿又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丁玲手中。
柳亚子是爱国民主人士中与毛泽东交往最多、最密切的诤友、知友和诗友,在 毛 泽 东 正 式 发 表 的 诗 词中,与柳亚子唱和的就有三首之多。
柳亚子,江苏吴江人,是我国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发起人和主要诗人之一,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后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曾任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
1949 年 2 月底,毛泽东电邀柳亚子和其他民主人士由香港到达北平,参与筹备新政协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3 月 25 日上午,毛泽东从西柏坡抵达北平,下午在西苑机场同前来迎接的各界代表和民主人士一千多人见了面,并检阅军队。参加阅兵式的除中共领导人外,还有先期到达北平的民主人士和各界贤达代表。柳亚子与黄炎培、章伯钧同乘一辆汽车检阅了部队。
当晚,柳亚子又参加毛泽东在颐和园益寿堂举行的盛大宴会,万分高兴,归去后,诗兴大发,连写了三首诗称颂革命。
然而, 过了三天, 即 3 月 28 日夜,柳亚子却又写出了一首心情郁闷、意欲归隐的诗——《七律·感事呈毛主席》:
开天辟地君真健,说项依刘我大难。
夺席谈经非五鹿,无车弹铗怨冯 。
头颅早悔平生贱,肝胆宁忘一寸丹。
安得南征驰捷报,分湖便是子陵滩。
毛泽东接到柳亚子的诗后,非常关心老友诗中所反映的情绪和健康状况,特地安排让柳亚子从六国饭店移住颐和园益寿堂静养休息。
一个月后,人民解放军打过长江。就在南京解放的第六天,日理万机的毛泽东,专门作诗一首:《七律·和柳亚子先生》,当晚即派秘书田家英送给柳亚子。
七律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九日
饮茶粤海未能忘,索句渝州叶正黄。
三十一年还旧国,落花时节读华章。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
柳亚子游颐和园归来后,读到了毛泽东的赠诗,很受感动,打消了退志,留在北京参加新中国的建设。
5 月 1 日下午,毛泽东来到颐和园拜访柳亚子。他们两人先到谐趣园,又回到益寿堂谈诗,甚为畅快。
在乘船游湖时, 柳亚子说: “没有想到胜利会这么快, 人民解放军很快渡江成功,并且占领了南京,我们不知道毛主席用的是什么妙计?”
毛泽东说:柳先生既有清醒的政治头脑,是一位政治家,也是一位大诗人。你写的诗,我爱读,有意义。有千百万读者喜欢你的大作,我就是这千百万读者中的一个。
柳亚子说:我写的是老一套。最近我拜读了毛主席写的诗词,心里真是痛快,这些诗词通俗易懂,而且寓意深长。
这首七律,饱含深情厚谊,回顾了诗人二十多年来与柳亚子先生的三次交往。这三次交往,每次都是处在中国革命的关键时刻,发生了许多大事,给他们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难以忘怀。
柳亚子 1949 年 3 月 25 日诗句有云:“二十三年三握手,陵夷谷换到今兹。珠江粤海惊初见,巴县渝州别一时。”
毛泽东这首诗很自然从他们二人的交往着笔,也是对柳亚子诗的回应。
对他们的第一次相识、相知,诗人怀有极好的记忆。柳亚子也曾自述:“余识润之,在 1926 年 5 月广州中国国民党第二届二中全会上,时润之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长也。”
其实,毛泽东当时是代理部长;柳亚子是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
柳亚子是国民党元老,与宋庆龄、何香凝被人们称为国民党左派“三贤”,郭沫若称他为“今屈原”,毛泽东称他为“人中麟凤”。
会上,蒋介石提出打击排挤共产党的《整理党务案》,毛泽东不同意这个议案,包括柳亚子在内的国民党左派也坚决反对。柳亚子当时对蒋介石的狼子野心看得一清二楚,主张找一个狙击手暗杀蒋介石。毛泽东告诉他,共产党不主张暗杀,共产党相信群众的力量。
从此,柳亚子认识了共产党,共产党也了解了柳亚子坚定的革命立场。此后,即使是在革命暂时受到挫折时,柳亚子也毫不动摇。
他们的第二次交往是在重庆。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团结三大方针,国民党慑于国内以共产党为代表的革命人民的觉悟和力量,为了争取时间部署兵力再打内战,接连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毛泽东在重庆的 43 天时间里,与柳亚子多次会面。柳亚子多次赠诗毛泽东,并向毛泽东索诗,毛泽东以《雪》回赠,这才引出“一首《沁园春》,轰动山城,影响全国”的故事。
正所谓“索句渝州”,不禁唤起两人对当时国共和谈、共产党人同国民党左派及各界民主人士共同战斗的亲切回忆。
1949 年 2 月,是他们的第三次会面。在香港的柳亚子,接到毛泽东邀请他来北平参加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电报,于 3 月 18 日到达北平;25 日,毛泽东抵京。下午参加阅兵仪式,当晚,又参加了毛泽东在颐和园举办的盛宴,并赋诗三首,称颂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充满了欢欣鼓舞之情。
这三次交往的回忆,是亲切感人的叙旧,亲近之情溢于言表,欢快之意力透纸背。
有了这样的铺垫,毛泽东才对柳亚子的不满情绪加以亲切规劝。用“防肠断”指出“牢骚太盛”的危害,肝火太旺,会损害身体健康,语短情长,寄寓了对老友深切的关怀和爱护。
毛泽东启示和劝导柳亚子, 要胸襟开阔, 对事物要看远, 看全面, 要从大处着眼,不要只看眼前和局部,不要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就困扰,就烦恼。
柳亚子在“感事呈毛主席”诗中说:“分湖便是子陵滩”,用东汉严子陵隐居于富春江的故事,表达了退隐的消极思想。
毛泽东则用“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之句,对柳亚子极有针对性地提出殷切期望。
“昆明池”代指北京,北京颐和园有昆明湖。这一名称源于汉武帝于长安开挖的昆明池;“观鱼”一词,则源于庄子与惠子在安徽濠水桥上观看游鱼的故事。毛泽东借用这一典故,希望柳亚子仍然留在北京继续参与国是。
柳亚子读了这首诗,深受感动,心悦诚服地感谢毛泽东的真诚规劝,很快打消了南去归隐的念头。
“昆明湖水清如许,未必严光忆富江”;
“昌言吾拜心肝赤……躬耕原不恋吴江”;
“腾欢今日新天地,澎湃潮流沸海江”……
从柳亚子所作的和诗中,足见他的愉悦之情和对毛泽东的感戴之情;足见毛泽东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足见毛泽东诗词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柳亚子非常喜爱毛泽东这首七律诗,认为是毛泽东对他的知己之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柳亚子先生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从柳亚子 《磨剑室诗词集》 中, 我们惊奇地发现 : 自1949年4月29日至7月20日,80 余天时间,柳亚子步毛泽东和诗的原韵作诗 15 首,用毛泽东诗韵创作的各种七言律诗达 61 首。这种现象,不仅在柳亚子创作历史上,就是在中外诗歌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
毛泽东与柳亚子的深厚友谊,还体现在毛泽东的多首诗词中。
1950 年 1 月 3 日晚, 来北京参加国庆盛典的各民族代表, 聚集在中南海怀仁堂,举行隆重的向中央首长献礼大会,由新疆文工团、西南各民族文工团、吉林省延边文工团、内蒙古文工团联合举行盛大的歌舞晚会。
毛泽东和柳亚子都参加了晚会。
各族代表向中央首长献旗献礼时,毛泽东心情激动,对坐在前排的柳亚子说:“这样的盛况,亚子先生为什么不填词以志盛?我来和。”
柳亚子遂即席赋词《浣溪沙》,“用纪大团结之盛况”,呈献毛泽东。词曰:
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第二天,毛泽东用该词原韵写出和词《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用宣纸抄好,送给柳亚子先生。柳亚子十分高兴,非常珍惜,把这首词裱了起来,配上镜框,挂在自己的客厅里: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〇年十月
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这首词通俗易懂,言简意赅,历来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是毛泽东诗词小令的杰作。
新中国成立以来,描写新旧社会对比的诗词不计其数,但最简洁、最深刻、最形象、气魄最宏大的篇章,恐怕莫过于毛泽东这首《浣溪沙》了。
郭沫若说;“上阕只有二十一个字,却概括了中国近百年史。解放前一百年间的中国,长夜漫漫,百鬼夜行,群魔乱舞。鬼魔们洋洋得意,弄得全国人民不得团结一致。人民希望天亮是多么迫切啊!希望了一百年,也作了不断的流血斗争,却总不容易天亮。人民的苦难是罄竹难书的。”
毛泽东抓住要点,用雄伟的气魄、比喻的手法加以表现。民族分裂隔阂,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是“果”,三座大山的压迫,群魔乱舞,是“因”。二者又是“长夜难明”的具体内容。
三句一气呵成,层层深入,结构成一部百年来旧中国人民的苦难史。
“不团圆”,既是讲各民族不能和睦相处,也是讲全国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又是讲人民受压迫、受剥削,不能安居乐业,多重含义兼而有之。
“长夜难明”,意味深长地表达出中国人民所作的艰苦奋斗,期盼天明的急切心情,含义丰富而深刻。
下阕也是二十一个字,高度概括了新中国空前统一、民族团结的新气象。
毛泽东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雄鸡一声天下白”,象征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国庆之际,一片欢乐景象。如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在一个革命的大家庭里,旧社会四分五裂的局面一去不复返了。满怀激情的诗人们因此而即席赋诗。
“诗人兴会更无前”,既是对柳亚子的称颂,也是指诗人自己,更可以理解为所有歌颂革命的诗人。
这首和词的基本主题与柳亚子原唱一样,都是“纪大团结之盛况”,围绕“观剧”和“奉和”构思吟写,但是并不拘执于原唱的立意。
柳亚子的词,主要表现这次国庆观剧的盛况,歌颂共产党的英明,歌颂毛泽东的伟大;而毛泽东的和词,则由今天的现实追忆遥远的历史,从眼前的晚会舞台,联想到广阔的政治舞台,联想到整个中国。新旧对比强烈,境界阔大,意蕴高远,诗味隽永,既有高度的概括性,又有生动的形象性。
1950 年 10 月 4 日晚和 5 日晚,柳亚子接连两次在中南海怀仁堂观看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演出的《和平鸽》舞剧,欣赏之余,赞美备至,仍用前调及同韵再填《浣溪沙》词一首,表达自己热爱和平、反对侵略的强烈愿望。词曰:
白鸽连翩奋舞前。工农大众力无边。推翻原子更金圆。
战贩集团仇美帝,和平堡垒拥苏联。天安门上万红妍!
11 月,毛泽东读了柳亚子这首词,深为柳亚子的爱国热情和对时局爱憎分明的正义精神所感动。并由此联想到柳亚子多年来同蒋介石反动派坚决斗争的“屹然独立”的骨气,又适逢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中取得第一次战役的胜利。毛泽东兴奋无比,诗兴顿生,挥毫填下了一首步柳亚子原韵的和词:
浣溪沙
和柳亚子先生
一九五〇年十一月
颜 齐王各命前,多年矛盾廓无边,而今一扫纪新元。
最喜诗人高唱至,正和前线捷音联,妙香山上战旗妍。
毛泽东引用战国时齐宣王与颜斶各命前的典故,喻指蒋介石和柳亚子都想对方实行自己的主张。但由于矛盾不可调和,以致多年来积累的矛盾广大无边。而今,新的时代开始了,不管什么矛盾都一扫而空了。
诗人高唱新时代的赞歌来到了,柳亚子的心情,柳亚子的诗词令人高兴。
最喜之事还不止这些,当它和抗美援朝前线传来的捷音联系到一起的时候,就更加令人喜悦了。毛泽东把柳亚子的词和抗美援朝的捷报相联系,实际上是将以拥护和平、仇恨美帝国主义侵略为主题的柳词当作全国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正义呼声。
“前线捷音”,指当时朝鲜战争前方的捷报。1950 年 10 月 8 日,中央发布出兵朝鲜的命令,打响抗美援朝战争。
毛泽东热情歌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和民主人士团结和睦的气氛,抒发了诗人欢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初战告捷的喜悦之情。
这首词从大处着墨,胸襟广阔,境界宏深,主题重大,在自然平易的语言中表现出词人廓大的胸怀,堪称大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