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熊召政

熊召政《生命与文学的序曲——陈为散文集序》

生命与文学的序曲

——陈为散文集序

张爱玲在她的散文里如此描写茶花的绽放:也许是在午夜时分,更深人静之时,它不问青红皂白,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就整朵整朵地、任性地、鲁莽地,粲然绽开了,开得“让人心惊肉跳”。陈为以及整个“九〇后”这代文学新人的出现,似乎也如午夜里茶花的绽放。没有任何预兆,在猝不及防间,甚至连一点点试探性的声音都没有,就会突然开放得满枝满树,瞬间就进入了缤纷绚丽的文学花期。可见,这是一个快节奏的时代。似乎一切都不容许有稍微的迟疑、观望和等待。这也正好应了张爱玲那句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也是在同一篇文章里,张爱玲还写下了一句颇具预言性的话:“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

陈为自小热爱文学,中学时代就开始写作和发表过不少散文。这可能受到她的作家父亲的影响。她在大学里念的也不是中文专业,却对文学写作情有独钟,用力甚勤。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部散文、小说结集,就是她在大学期间创作的主要作品的选编。正如她自己所言,这些文字是她向“终将逝去的青春”致敬的礼物,“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涵盖着我对青春的理解和诠释”。这些作品从题材上看,大致有以下四类:

一是抒写了对养育、呵护和伴随着她,从蹒跚学步成长为今天的大学骄子的亲人们的回忆与感恩。这些散文情感真挚、文笔清丽,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中的琐碎记忆,已经不再仅仅具有狭窄的个人色彩,而是依靠散文的书写,变成了一种带有人类共有的亲情回忆和永恒意味的文学内容。像《外婆》、《我是母亲身上的星光》等,都写得亲情怡怡、其乐融融。《我是母亲身上的星光》最后有一段写道:“基因是一个神奇的东西,我身上几乎遗传了她(母亲)所有的特质,我常笑她生一个长得跟你一模一样的孩子会不会太可怕了。一样的生肖、血型、星座,两个如此相似的人在一起,其实也少不了会有大战一触即发,可母女哪有隔夜仇,和好后我挨着她的腿躺在被窝里问她,干嘛要生孩子来折磨自己,没有我你活得自在多了。”自然,做母亲的从来都不会回答女儿的这种无厘头的问话。这篇散文是这么收束的:“我如何能不明白,我是母亲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亦是她整个世界里最耀眼的星光。”平淡的语言里,透射出了母爱的宽容,以及母女间的挚爱深情。

二是抒写了一个少女和她的同龄人的成长历程,虽然都是成长道路上的雨丝风片,却都是她自己亲身的经历,独特的观察、感悟与思索。这是她献给自己的青春,也是献给所有同龄人的“成长启示录”。从某种意义上说,几乎所有的创作,都是作家个人心灵的“自传”。我从这类散文里,也看到了一个内心世界极其敏感和丰富的少女所拥有的,那种渴望自立、渴望远游、渴望在天空飞翔的“小浪漫”。如《我期待我》里有一段如是写道:“小时候简单的生日寄语已不复存在,我眼前的世界已不再停留在那个小县城里,我手中有大把的对未来的希冀,有清澈坚定的眼神,有搏击长空的豪情。”在《那座小城》里,也有这样独特而真切的感受:“不同于幼小的眼里只看得到它的童趣,我可以感受到它平静底下暗涌的情绪,有一种往外延伸的力量,让我走着走着然后长大成人。”这些细节,应该都是作者最“本色”的表达。有的清新、明朗、积极向上,有的则带着少女淡淡的愁绪和伤感,传达出了笼罩在作者心灵深处的一种孤独感和疏离感,还有属于初涉人世的年龄里的青嫩、羞涩、懵懂、无助与茫然,以及对往昔时光的回望与眷恋。这也是这一代人青春时代最真实的情感状态。

第三类散文,是她对自我以外的这个纷纭复杂的人世间的观察、思考与发现。难得的是,作者小小年纪,初学写作,却能把目光投向社会底层,关注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和边缘的普通人的生存状况,呈现了一种温暖和真诚的底层关怀情怀。

毫无疑问,我们这个时代,在它盛世繁华的外表下,也会潜藏着一些隐痛、无奈和忧伤。许多生活在底层的人,因为生活的驱使,告别故园和亲人,在陌生和冷漠的城市寻找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自己的幸福与梦想。陈为的散文,有不少是关注此类生活在底层的人群的。如《赶路》中所写的:“每每看见这种场面(指那些农民工在节假日里赶路与奔波的情景),我不会觉得吵闹,不会觉得拥挤,我反而会产生好感。候车时,我会静坐在位置上,打量周围的环境和前后左右的行人。他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然后朝四面八方散去,在这个中转站短暂地汇聚,同坐一趟列车,甚至可以在同一站下车……”每当这时候,“我开始重新面对那些赶路的人……我钦佩那些在路上奔波的人,他们是赶路者,更是追梦人。”再如《燃烧的男孩》,写的是对一个身有残疾的少年同学的回忆,全篇闪耀着一种明亮的励志的光芒。最后一段这样写道:“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他燃烧的男孩,他在燃烧的火焰中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人,却因此曾照亮女孩心里某个黑暗的角落,一亮就是一辈子。我相信命运也会赐予他另一条路,让他和我们一样追逐着同一个太阳,沐浴着同样的月光。”

这样的文字,就是所谓“接地气”的文字了。一个作家,以文学的方式关注或介入底层现实,决不可仅仅理解为将底层和现实题材作为叙述对象,而应该在书写过程中投入自己的良知、情感、思想,使自己的文字带上温暖和润泽感。

此外,这本集子里还收入了作者写的一些电影随笔、音乐感悟、旅行散记和小说习作。这些颇具个性的文字,印证了一些批评家对八〇后、九〇后这些新生代作者的创作现象的观察:青春文学,作为一种“被命名”的类型化写作已经终结,同时也预示着当下的青春写作拥有了真正的个体自觉意识,并正以多种形态和面目呈现着这个时代个人化经验的驳杂、丰富和多样性,而正是从这“多声部”的表达里,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在这个时代的资本、市场、时尚、偶像文化的支配下,渐渐形成新一代“青年亚文化”的影像。

这本作品集,只是这位年轻作者“生命的序曲”,也是她文学写作生涯的序曲。借用她散文里的句子说,这个年龄的女生,“好像冬日里的暖阳,就算没有高温,也可以照耀你整片天地”。我期待着,陈为在不久的将来,能以更成熟的作品,奏响她生命的华彩乐段。

2013年农历端午于东湖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