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女儿行
【原文】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馀①。良人玉勒乘骢马②,侍女金盘鲙鲤鱼③。画阁朱楼尽相望④,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帏送上七香车⑤,宝扇迎归九华帐⑥。狂夫富贵在青春⑦,意气骄奢剧季伦⑧。自怜碧玉亲教舞⑨,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璅⑩。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秪是薰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⑪,日夜经过赵李家⑫。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⑬。
【注释】
①才可:恰好。
②良人:古时女子对丈夫的称呼。玉勒:玉饰的马衔。骢(cōng)马:青白色的马。
③金盘:金属制成的餐盘。鲙(kuài):把肉切成细丝。此句化用辛延年《羽林郎》:“就我求珍肴,金盘鲙鲤鱼。”
④画阁:彩绘华丽的楼阁。朱楼:富丽华美的楼阁。
⑤罗帏:罗帐。七香车:用多种香料涂饰或用多种香木制作的车,亦泛指华美的车。
⑥宝扇:仪仗用扇子。九华帐:华丽的帐子。句中七九之数都非确指,而用来泛指以形容数目繁多。
⑦狂夫:古代妇人自称其夫的谦词。
⑧剧:甚于,比……还厉害。季伦:石崇,西晋时期的富豪,他担任荆州刺史时抢劫远行商客,取得巨额财物。后来结交外戚贾谧,在贾后被赵王司马伦杀死后,他被司马伦党羽孙秀杀害。石崇生前生活奢靡,并高调地与国舅王恺斗富,后世常以石崇代指富裕之人。
⑨碧玉:借指美丽的女子。梁元帝萧绎《采莲曲》:“碧玉小家女,来嫁汝南王。”
⑩九微:灯名。《博物志》载,汉武帝在九华殿设帐,供九微灯以待西王母。花璅(suǒ):雕画窗格。
⑪繁华:指富贵之家。
⑫赵李:代指贵戚。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及婕妤李平的并称(一说为赵飞燕与汉武帝李夫人的并称)。
⑬越女:指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美女西施。传闻西施在河边浣纱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而忘记游水,渐渐地沉到河底。
【译文】
洛阳城中的一位女子与我门户相对,她才十五岁,正值青春美貌。她的丈夫乘着佩戴玉马衔的青白色骏马,侍女用精致的金属盘呈上细细鲙制的鲤鱼。她家彩绘华丽的楼阁栋栋对立,红桃和绿柳在屋檐下垂立。洛阳女子在罗帐的掩饰下登上七香车,归来的时候仪仗宝扇簇拥着她的九华帐。丈夫在青春年少时既富且贵,富贵气象、骄横奢侈比当年的石崇还厉害。自我怜惜碧玉般美好的容貌亲自教习舞蹈,将珊瑚这样的宝物赠与他人也毫不怜惜。春天在曙光初现时才熄灭灯火,九微灯灭后,灯花片片飞上窗格的雕画。嬉戏完有时并不演奏乐曲,画好妆容只是熏香独坐。城中认识的人都是富贵之家,天天到赵家、李家等贵戚之家串门。谁又可怜越国的女子容颜如玉一般美好,但却贫穷低贱,在江头亲自浣洗纱衣。
【赏析】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六年(718年)前后,王维此时已经凭其诗歌才华与音乐天赋在京城的王公贵族中小有名气,但尚未正式入仕。
这首诗借鉴了初唐歌行体诗歌的写法,铺排华丽,卒章见志,即用华丽精致的笔法描摹主题,但结尾显露作者的真志,而诗歌也往往是为卒章见志而作,寓讽谏于铺排之中。
此诗大致可以分为三层,前八句敷写洛阳女儿家的华丽排场,中间十句写出洛阳女儿及其良人的为人气质。末二句转写美丽的西施过着贫穷低贱的日子。虽然同样是铺排敷写,但前八句与中间十句的语词选择是有一定差异的。前八句只是单纯地刻画描摹,所用语词典雅、美好,讽刺其奢丽的诗意皆在句意之外。中间十句将讽喻的诗意更点透了一层。诗人使用了石崇的典故来形容洛阳女儿的丈夫,而石崇在历史上被认为是奢靡过度的反面人物,且石崇为人人品卑劣。赵、李两家贵戚都出身卑微,赵飞燕杀害皇子、陷害妃嫔,李夫人的兄长投降匈奴,对国家社稷造成了极差的影响。王维用此典故,含蓄地表达出洛阳女儿及其良人无益于世道之意。“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璅”描写灯火至曙才熄灭,以侧面写出他们通宵达旦地欢愉,而欢愉之后,又是一种“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秪是薰香坐”的空虚。真正美好的女子并不是这繁华富贵中的洛阳女儿,而是贫穷低贱的越国美女。
诗人年少来到京城,自负才高,轻视那些富贵子弟,且自以为没有受到与自己才华相匹配的赏识、待遇。此诗句句在写女儿,但句句都流露出作者的“少年意气”与“少年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