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王维

王维《偶然作六首(选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偶然作六首(选三)①

其一

【原文】

楚国有狂夫②,茫然无心想。散发不冠带③,行歌南陌上。孔丘与之言,仁义莫能奖。未尝肯问天④,何事须击壤⑤。复笑采薇人⑥,胡为乃长往。

【注释】

①偶然作六首:《偶然作》原诗六首,此处选其中三首进行解读及赏析。

②狂夫:无知妄为的人,自谦之词。《论语·微子》载,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楚国隐士故意作出狂放的样子,以避开春秋乱世的政治迫害(从政者殆,殆即危险意)。当孔子经过楚国时,这位隐士劝孔子自保。

③冠带:戴帽子束腰带。

④问天:心有委屈而诉问于天。屈原曾作《天问》以问天。

⑤击壤:击打泥土。皇甫谧《帝王世纪》:“﹝帝尧之世﹞天下大和,百姓无事,有五十老人击壤於道。”后因以“击壤”为颂太平盛世的典故。

⑥采薇人:伯夷、叔齐隐居采薇,最终饿死。《史记·伯夷列传》载,殷末,孤竹君二子伯夷、叔齐,反对周武王伐纣,曾叩马而谏。周代殷而有天下后,他们“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蕨而食,后来饥饿而死。

【译文】

楚国有一个放荡不羁的人,惘然没有什么心思。披散着头发也不戴帽子扎腰带,在南边的路上一边走一边唱歌。孔丘跟他说话,仁义也不能勉励他。不肯将心事向苍天倾诉,也没什么事值得击打土壤。又讥笑采薇的隐士,为什么竟然一去不返(走向死亡)。

【赏析】

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位“狂夫”的形象,诗歌三、四两句先从外貌上刻画这位狂夫放荡不羁:不扎头发、不整衣冠。随后六句从精神上刻画这位狂夫:不听孔子劝人出世的勉励,也不追随那些隐逸至死的人,还不效法先人向苍天、大地叩问的做法。无论从外表上还是精神上,这位狂夫都极其张狂。然而在这种张狂的背后,却透露着一种茫然。孔子、屈原、先代老人、伯夷、叔齐的理念与行为,都没能解开狂夫心中的茫然,都不能让狂夫加以效法。狂夫心中的症结,他自己也说不明白。这位狂夫从行迹言语上考察,是放荡不羁的,但其内心深处的症结,正在于诗歌起句的“茫然无心想”。

其二

【原文】

田舍有老翁,垂白衡门里①。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②,或坐或复起。短褐不为薄③,园葵固足美。动则长子孙④,不曾向城市。五帝与三王⑤,古来称天子。干戈将揖让⑥,毕竟何者是。得意苟为乐,野田安足鄙。且当放怀去,行行没馀齿⑦。

【注释】

①垂白:白发下垂。谓年老。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②喧聒:闹声刺耳。

③短褐:粗布短衣。古代贫贱者或僮竖之服。

④长子孙:养育子孙。

⑤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据《史记·五帝本纪》)。三王:夏、商、周三代立朝之君,即夏禹、商汤、周武王。

⑥干戈:古代常用武器,用以借指战争。将:与。揖让:禅让。让位于贤。

⑦行行(hàng hàng):刚强貌。《论语·先进》:“闵子侍侧,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没馀齿:度完余年。

【译文】

农舍里有位老人,白发下垂的年纪仍然住在简陋的房舍中。农事清闲的时候,呼唤邻居来比试酒量。在茅檐下大声喧哗,或者坐下或者站起来。粗布衣衫并不觉得薄,园葵这种普通食物就已经很满足。平时活动就是养育子孙,不曾到城市去。五帝与三王,是自古以来为人称道的天子,是通过战争还是通过禅让获得皇位的呢?到底哪种说法是真的?称心就可以算作快乐,荒野田园有什么可以鄙薄的。应当放开胸怀离去,刚强地过完余生。

【赏析】

此诗前半部分描写一位田舍老翁随意自在的田园生活:“有时农事闲,斗酒呼邻里。喧聒茅檐下,或坐或复起”,反复描写一种随性而为的简单、单纯的生活;“短褐不为薄,园葵固足美”写出这位老翁随遇而安,无欲无求;“不曾向城市”一语,将诗歌由描写田园老翁的生活,转向老翁对村外世事的理解,也阐述了老翁为什么甘于田园生活。三皇五帝地位至尊,对于他们的历史记载也多是正面的,通过战争获得皇权或者通过禅让获得皇权到底哪个是正义的呢?就有详细历史过程叙述的禅让事件而言,禅让帝位的背后也往往伴随着战争和权力斗争。这位老翁对于政治是非颇多疑惑,也没有多少兴趣参与到斗争中去,而是选择在乡下度日。诗人最后两句道出了自己的意愿:他希望自己能够保持刚强正直的人格,而不是在权力斗争中随波逐流,至于政治生活中的得失,应该“放怀”,看开一点。

其三

【原文】

陶潜任天真①,其性颇耽酒②。自从弃官来,家贫不能有。九月九日时,菊花空满手。中心窃自思,傥有人送否。白衣携壶觞③,果来遗老叟④。且喜得斟酌⑤,安问升与斗。奋衣⑥野田中,今日嗟无负。兀傲⑦迷东西,蓑笠不能守。倾倒强行行,酣歌归五柳⑧。生事⑨不曾问,肯愧家中妇。

【注释】

①陶潜:又名陶渊明。因东晋官场昏暗,弃官归隐田园。

②耽酒:沉溺于饮酒。

③白衣:给官府当差的小吏。壶觞:酒壶和酒杯。陶渊明的朋友王弘曾经在重阳节派遣小吏给陶渊明送酒。

④遗老叟:年老历练的老人。

⑤斟酌:倒酒饮酒。

⑥奋衣:振衣去尘。

⑦兀傲:孤傲不羁。

⑧酣歌:醉酒而歌。酣:酒喝得畅快。五柳:陶渊明曾作《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文中云:“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即陶渊明的宅名。

⑨生事:生计。

【译文】

陶潜放任其天然本真的性情,很有沉溺于饮酒的本性。自从他辞去官职以来,家中贫穷以至于没有酒喝。九月九日这一天,空把菊花摘满手(却没有酒喝)。心中暗自猜想,会不会有人送我酒呢?白衣小吏送酒来,招来老年人一同饮酒。幸而能够喝上酒,哪里管到底喝了几升几斗。在荒野天地中振衣去尘,慨叹没有辜负今天这节日。孤傲不羁的人醉得分不清东西南北,连蓑衣斗笠也戴不住了。快要倒下了勉强行走,唱着醉歌回到种着五棵柳树的家中。不曾考虑生计,对家中的妻子有点惭愧。

【赏析】

东晋隐士陶潜(字渊明)性情高洁傲岸,喜欢饮酒,曾创作《饮酒二十首》以述怀。诗中的陶潜已是弃官后的中年人,家境贫寒,九月九日重阳节,没有好酒。正逢友人馈赠佳酿,一高兴也不知道喝了多少,喝得东倒西歪。诗歌描写饮酒的场景写得潇洒:“且喜得斟酌,安问升与斗”“兀傲迷东西,蓑笠不能守”,但潇洒中又透露着一丝苦闷,隐士又不愿意深谈这种苦闷,只是说因为家计艰难有些愧对妻子。诗中沉溺于酣歌饮酒的老叟是自来如此吗?陶潜少年时已精通六经,“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与诗人王维一样,都是学识渊博的才子。陶渊明辞去县令小官之后多年,仍然不时有达官贵人前来拜访,有行为比较方正的,比如诗中提到的“白衣携壶觞”之江州刺吏王弘,陶渊明欣然饮其酒;有当朝权贵檀道济想拉拢结交陶渊明,陶渊明坚决不收他送的酒肉,陶渊明坚定地隐居于田园,而没有施展自己的才华,主要是因为当时正值东晋末年的乱世,朝堂风云诡谲,正直的人想要自保都很艰难。王维吟咏陶渊明,对陶渊明之际遇心有戚戚。子曰“邦有道则仕,无道则隐”。像陶渊明、王维这样有才学的人选择隐居或者考虑隐居,是非常值得当政者反思的。但可惜的是,无道之君,往往看不见问题,更不会反思自身的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