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王维

王维《终南山》原文、注释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校】

①《文苑英华》作“终山行”。〇《乐府诗集》采此诗后四句作一首,题曰“睦州歌第一”。

②乙,一作“一”。

③山,《文苑英华》作“天”,误。到,一作“接”。

④水,《文苑英华》作“浦”。

【注】

太乙: 张衡《西京赋》:“于前则终南太乙,隆崛崔崪。”李善注:“《汉书》曰:‘太一山,古文以为终南。’《五经要义》曰:‘太一一名终南山,在扶风武功县。’此云‘终南太一’,不得为一山明矣。盖终南,南山之总名;太一,一山之别号耳。”潘岳《西征赋》亦云:“面终南而背云阳,跨平原而连嶓冢。九嵕嶻嶭,太一巃嵸。”《唐书·地理志》:“京兆府武功县有太乙山,高十八里。”《一统志》:“太乙山在终南山南二十里,连亘秀特,上插云霄。”皆以终南、太一为二山也。右丞此作,则犹以太一为终南之别称耳。

青霭: 江淹诗:“虚堂起青霭,崦嵫生暮霞。”

成按:《唐诗纪事》云:“或说此诗为议时之作,谓‘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言势焰盘据朝野也。‘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言有表而无其内也。‘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言恩泽偏也。‘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言畏祸深也。”其说甚凿。王友琢崕尝辟之曰:“诗有二义,或寄怀于景物,或寓情于讽谕,各有指归。乃好事之徒,每以附会为能,无论其诗之为兴、为赋、为比,而必曲为之说,曰此有为而言也,无乃矫诬实甚欤。试思此诗,右丞自咏终南,于人何预?而或者云云,若是彼飞燕兴谗于太白,蛰龙腾谤于眉山,又何怪焉?黄山谷谓:‘杜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斯言也,岂仅读杜者当奉为金科哉?”琢崕又言:“首句‘天都’字,依《淮南子》云:‘登太山,履石封,以望八荒,视天都若盖,江河若带。’右丞《韦氏逍遥谷宴集序》云:‘天都近者,王官有之。’韩昌黎《乌氏庙碑铭》云:‘作庙天都,以致其孝。’皆以天都为帝都之别称,乃或引《关中记》言‘终南山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天都’者,是失之踳 矣。次句是言其与他山连接不断,直至海隅耳。文意极明显。乃或谓终南在陕境,去海极遥,‘到海隅’者,形容之辞,如此必指东方之海隅而言,则齐鲁之间,岂有终南之拳石在者,是失之拘执矣。‘分野’句,是极言山之广大,《陕志》谓终南山西起陇山,东逾商洛,绵亘千里有馀,南北亦然,其盘踞不止一州之地,则知天之分野,亦不专隶一舍。或谓中峰之北,为雍为井鬼,中峰之南,为梁为翼轸者,是失之臆撰矣。”其讨论曲当,不事挦撦,多此类。平日论诗,必因其自然之势,而不好为钩深索隐之言,以求苟异于人,多与予见吻合者。故集中诸家曲说,刊削殆尽,洗清之功,实多得其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