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凭高眺远)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1]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2],乘鸾(luán)[3]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4]。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5]。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
便欲乘风,翻然[6]归去,何用骑鹏[7]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
【注释】
[1]桂魄:指月亮,传说月中有一株五百丈高的桂树。魄:月亮升起(或即落)时的光芒。
[2]玉宇琼楼:见《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注。
[3]鸾(luán):传说中凤凰一类的鸟。据《异闻录》载,唐玄宗游月中,见月宫有十几个穿白衣的仙女乘着白鸾舞于桂树下。
[4]历历:分明、清晰的样子。
[5]“举杯”二句:语出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反映了苏轼的孤独。
[6]翻然:飞动的样子。
[7]鹏:传说中的大鸟,一飞九万里。
【译文】
中秋
我站在高处纵目远望,万里长空没有一丝云迹。明月冉冉升起,一碧无垠的秋空,沉浸在清冷的月光里。月中宫殿晶莹如玉,仙女们乘着鸾凤飞来飞去,生活在清凉的国度里。遥望月中的山川树木,清晰可数,像画图般美丽。我不禁拍手狂歌,举起酒杯邀请明月同醉。明月和我,再加我的影子,共有三位醉客。我在风露中翩翩起舞,不知月宫今夜是什么时节?我想乘着清风飞回月宫去,何必定要驾着大鹏的羽翼。在水晶般明净的月宫里,我要尽情歌唱,不惜吹破横笛。
【解析】
元丰五年(1082)中秋苏轼在黄州赏月时作。上阕是中秋赏月引起的遐想:月中楼台亭阁晶莹壮丽,仙女们乘着鸾凤飞翔,月中山川如画,烟树历历在目,境界辽阔高洁。下阕写在月下起舞,禁不住想飞往月宫,在月宫尽情欢歌。苏轼当时贬官黄州,政治处境很不利,但作品的基调却是明朗的,表现了苏轼的开阔胸怀。词中描绘的美丽明净的月宫跟苏轼的现实处境形成鲜明对比,实际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渴望。全词清旷飘逸,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几乎可与他的另一首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媲美。但是《水调歌头》还表现了对“人间”的留恋,这首词却全是对“清凉国”的向往,这是同他的政治处境进一步恶化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