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寸金①(井络天开)
【原词】
井络天开②,剑岭云横控西夏③。地胜异④、锦里风流,蚕市繁华⑤,簇簇歌台舞榭⑥。雅俗多游赏⑦,轻裘俊⑧、靓妆艳冶⑨。当春昼,摸石江边⑩,浣花溪畔景如画⑪。
梦应三刀⑫,桥名万里⑬,中和政多暇⑭。仗汉节、揽辔澄清⑮。高掩武侯勋业,文翁风化⑯。台鼎须贤久⑰,方镇静⑱、又思命驾。空遗爱⑲,两蜀三川⑳,异日成嘉话㉑。
【注释】
①《一寸金》:词牌名。《乐章集》入“小石调”,即“中吕商”。
②井:星宿名,即井宿,古时二十八宿之一。络:笼罩。古时会按照天空星宿位置划分地上相应区域,井星恰好对应蜀地,所以井络指蜀地。
③剑岭:指大小剑山,位于川陕之间,中有剑阁,势为天险。控,控制。西夏:宋朝时党项羌所建的政权,它和辽、金先后与宋鼎峙。
④胜异:与他处不同的奇丽。锦里:地名,在四川成都市南,后泛指成都。风流:风物奇异美妙。
⑤蚕市:买卖蚕具的集市。成都自古盛产蚕桑,古时将其称为蚕市。
⑥簇簇:一丛丛的。
⑦雅俗:风雅之士与流俗之人。游赏:游览观赏。
⑧轻裘:轻暖的皮衣。这里代指富贵或权贵之人。俊:英俊的少年。靓妆:漂亮的打扮,此代指美女。
⑨艳冶:艳丽。
⑩摸石:据《月令广义》载,成都三月有海云山摸石之游,占生子之兆。得石者男,得瓦者女。
⑪浣花溪:又名百花潭,位于成都市西郊,属于锦江的支流。
⑫梦应三刀:《晋书王浚传》:“浚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果迁浚为益州刺史”后常用为官吏升调的典故。益州,所治为今成都市。
⑬桥名万里:万里桥位于成都市南锦江上。三国时蜀费祎出使吴,诸葛亮在此处践行,祎曰:“万里之路,始于此桥。”因此而得名。
⑭“中和”句:意为以中庸之道理政,万物和谐,政事十分闲暇。
⑮仗汉节:这里指奉旨赴任,管理蜀地。仗,执持。节,符节,古代使者所持,以作凭证。揽辔(pèi)澄清:《后汉书范滂传》:“时冀州饮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谤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后用来指官吏初到任即能澄清政治,稳定局面。
⑯“高掩”二句:超过了诸葛亮治理蜀地的功勋和文翁在蜀推行教育感化的业绩。武侯,诸葛亮的封号。文翁,汉庐江舒(今安徽庐江西南)人,景帝时担任蜀郡守,于成都市中办起官学,招属县弟子入学。风化,旧指教育感化。
⑰台鼎:古代称三公或宰相为台鼎。此指朝廷。须:等待。
⑱镇静:安定。命驾:意为启程出发。
⑲空:只,仅。遗爱:此指将仁爱遗留于蜀地。
⑳两蜀三川:泛指蜀地。两蜀,指东蜀、西蜀。三川,唐以剑南东、剑南西、山南西三道为三川。
㉑异日:他日,来日。
【译文】
处于井络分野的益州,其地有大、小剑山,似与云天接,地势险要,乃防控西夏国的一道天然屏障。成都地势优越独特,锦官城内风光景物更是奇异美妙,正值城内蚕市昌盛之时,到处都有歌台舞榭,歌曲声与喧嚣声不绝于耳。城内游览的观光客众多,文人雅士市井小民均在其间,轻裘肥马的英俊少年,打扮入时,娇艳美丽的女子,在摸石江边、浣花溪畔流连,看上去如同一幅美丽的图画。
您高升的梦已然应验,您的万里鹏程也于此处展开。自从您赴任益州太守以来,政治清明,四境无事,百姓安居乐业,万物和谐。自从你上任以来,没过多久便让蜀地局面稳定,政通人和,功勋之高胜过诸葛武侯,而且您还像文翁一般,教化子民。但是朝廷宰辅之位等待贤才已久,因此你刚刚使这里安定,就又被另授重任。离开蜀地回到朝廷,以后也会成为一段佳话。
【赏析】
这是一首献给蜀地地方官员的作品,虽然里面不乏“贡谀”的成分,但其以赋体形式极力铺陈,景物风情的描绘、对句和典故的运用都极其优秀。
词的上片着重描写了蜀地的自然风光与风土人情。“井络天开,剑岭云横”,突出了蜀地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以及地势的险峻。“井络”“剑岭”暗扣蜀地,“天开”“云横”“控西夏”,写得颇有气势。“地胜异”以下则将笔墨多放在了写成都风物的奇特上。“簇簇歌台舞榭”六字又托起一组四字对句——“锦里风流,蚕市繁华”,将成都城市的繁荣之景呈现在读者面前。“锦里”“蚕市”均是成都古时的称谓,如此称呼也可以让人从侧面去了解成都浓厚的历史气息。之后,从景到人,开始描写成都的人情风貌——“雅俗多游赏,轻裘俊、靓妆艳冶。”游人如织,熙熙攘攘,那些穿着俊美服饰的俊男靓女,本身就是一道风景线。末句又以“景如画”三字托起“摸石江边,浣花溪畔”两个四字对句,直接点出蜀地风景如画。
下片称颂当地官员的治理。“梦应三刀,桥名万里”用王浚迁为益州刺史和诸葛亮送费祎出使吴国的典故,点出这位官员奉命成为了成都地方长官的事实。“中和政多暇”,赞扬他中正和平,政事闲暇。“仗汉节”三句,赞扬他奉命来到成都当官,带着对未来的抱负在地方上实施了利民政策,超过了当年诸葛亮的治蜀功勋和文翁在蜀地教育感化的业绩。“台鼎须贤久”两句,意思是说朝廷十分需要这般有才干的人,所以用不了多久,这位官员可能就要高升。“空遗爱”三句,写他的治绩必将被蜀地百姓谨记于心,在百姓中传为佳话。整个下片多用典故,显得词格高俊,不失大气。不过“揽辔澄清。高掩武侯勋业”难免有过誉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