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李白

李白《把酒问月》赏析原文与诗歌鉴赏

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长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这个题目,就是一幅绝妙的李白自画像;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余问之”,一种以谪仙自居的、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全诗四句一解为韵:开篇从手持杯酒仰天问月写起,以一问统摄全篇,那突如其来的一问,似乎还带着几分醉意。明月高高挂在天上,令人生出“人攀明月不可得”的感慨;然而当你无意高攀时,她却会与人万里长相随。这两句一冷一热,若离若即,道是无情却有情;以明月为象征,道尽了自然对于人类的神秘和亲切、无情与厚爱。前解十分精彩,二解便作一般性描写,所谓一张一弛是也:你看那月亮如飞镜一样照临人间宫阙,驱散云烟,清辉焕发;它出于东海而没于西天,踪迹难知,不知为何偏能月月循环不已。

三解浮想联翩,联想到关于月的神话传说,对清苦的玉兔、嫦娥寄予关切与同情。然后更进入人生哲理的探寻,从而感慨系之,注意这两句的互文之妙:说“今人不见古时月”既意味“古月不曾见今人”、亦可连类推出“古人不见今时月”,说“今月曾经照古人”既意味着“古人所见即今月”、亦可连类推出“古月依旧照今人”。这里人对月的见与“不见”、月对人的“照”与不照的矛盾,乃出自于两者所代表的有限与无限、永恒与短暂的矛盾。

所以接下来就有“古人今人”二句,正视这一矛盾,是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的一转语。但张诗强调的是“代代无穷”,李白强调的是代代更替,所以他最后结穴到一个把握今生的问题,从消极方面说就是及时行乐,从积极方面说就是牢牢把握当前——“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其积极意义表现在不因为人生短暂而采取虚无即否定人生的态度,相反地,正因为人生短暂才觉得它无比珍贵。

人生象一次旅行,不能没有终点,关键是走好它;人生象一篇文章,一定会划上句号,关键是写好它;人生象一支歌,一定得有完全的休止,关键是唱好它。懂得这一点,才懂得什么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以上读法也可以用之李白的其它咏月之诗,如《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这也是合月与酒为一题的诗,不同的是,这里不是对月发问,而是对月独白。佛教有所谓立一义,随即破一义,破后又立,立后又破,直到彻悟为止。此诗即李白以内心独白的形式,由孤独而打破孤独,再由孤独再打破孤独,遂于短短一诗中,生出无限波澜。“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虽有无尽踽踽凉凉之感,但贵在自得其乐,其要义在皈依自然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