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杜甫

杜甫《去蜀》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去蜀①

【题解】

这首诗是杜甫于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所作。这年的四月,杜甫的朋友剑南节度使兼成都府尹严武去世,使杜甫在蜀中失去依靠,便于五月离开了成都,乘船东下时,作下此诗。这首五言律诗,总结了诗人在成都五年多的生活状态,笔调堪称恢宏辽阔。而此诗尾联用自我宽慰的语言,抒发了一种寄托,更是有讽刺寓于其中,表达了诗人虽有忧国的赤诚丹心,却对于奸佞权臣无能为力的愤慨之情,这也是本诗的精髓所在。

【原文】

五载客蜀郡,一年居梓州②。

如何关塞阻③,转作潇湘④游?

世事已黄发,残生⑤随白鸥。

安危大臣⑥在,不必泪长流。

【注释】

①去蜀:将要离开蜀地。蜀:广义指四川,此诗专指成都。

②梓(zǐ)州:这里指潼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改梓潼郡为梓州。

③关塞:边关,边塞。

④潇湘:湘江与潇水的并称,二水是湖南境内两条重要河流,此处泛指湖南地区。

⑤残生:残余的岁月、生命。

⑥大臣:泛指朝廷掌权者。

【译文】

我在蜀郡成都客居五年,其中有一年是在梓州度过的。

当前时局不稳,天下到处兵荒马乱,致使边关交通阻塞,而我为什么还要在此时远赴潇湘客居呢?

回首我这一生,可谓坎坷,至今却一无所成,然而头上青丝已成白发,再加上体弱多病,无所依靠,而未来,又是那么渺茫难测,生命里残余的岁月,我只能像江上白鸥一样到处飘泊了。

至于国家安危大计,自有当朝的权贵重臣掌管,我这个不在其位的卑微寒儒不必忧心忡忡、空自老泪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