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诗集 杜甫

杜甫《潼关吏》题解,译文,注释赏析

潼关吏

【题解】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杜甫原在朝中任左拾遗,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到华州。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底,杜甫暂离华州,到洛阳、偃师探亲。第二年三月,唐军与安史叛军的邺城之战爆发,唐军在相州(治所在今河南安阳)大败,安史叛军乘势进逼洛阳。如果洛阳再次失陷,叛军必将西攻长安,那么作为长安和关中地区屏障的潼关势必有一场恶战。杜甫从洛阳返回华州的途中经过这里时,刚好看到了紧张的备战气氛,见到战乱给百姓带来的无穷灾难和人民忍辱负重参军参战的爱国行为,感慨万千,便奋笔创作了不朽的史诗“三吏”“三别”,这是其一。

诗中开头四句对筑城的士兵和潼关驻防进行总写,然后逐一描述漫漫潼关道上,无数的士卒在辛勤地修筑工事、万般劳苦的样子,流露出诗人对借助起伏山势而筑成的大小城墙,既高峻又牢固的威武雄姿无限赞叹的心情以及对平定叛乱寄予希望和渴望太平的美好愿望。

【原文】

士卒何草草,筑城潼关①道。

大城铁不如,小城万丈余。

借问潼关吏,修关还备胡②?

要③我下马行,为我指山隅。

连云列战格④,飞鸟不能逾。

胡来但自守,岂复忧西都⑤。

丈人⑥视要处,窄狭容单车。

艰难奋长戟⑦,万古用一夫。

哀哉桃林战⑧,百万化为鱼。

请嘱防关将,慎勿学哥舒⑨!

【注释】

①草草:疲劳不堪之貌。何:多么。潼关:在华州华阴县东北,因关西一里有潼水而得名。

②备胡:指防备安史叛军。

③要:同“邀”,邀请。

④连云列战格:自此句以下八句是关吏的答话。连云:言其高,战格:即战栅,栅栏形的防御工事。

⑤西都:与东都对称,指长安。

⑥丈人:关吏对杜甫的尊称。

⑦艰难:战事紧急之时。奋:挥动。

⑧桃林:即桃林塞,指河南灵宝县以西至潼关一带的地方。

⑨哥舒:即哥舒翰。

【译文】

那些防御在关口的士卒是多么劳苦艰辛啊,他们每天都在潼关要道修筑城堡。

他们所修筑的大城比铁还要坚固,小城依山而筑,高达万丈有余。

我走上前,请问潼关吏:你们重新修筑潼关是为了防御叛军吗?

潼关吏邀请我下马一同向前步行,用手指着山隅为我介绍情况:那些重新加固的防御工事高耸入云,即使飞鸟也不能逾越。如果叛军来攻城,只要据守城堡就可以了,哪里还用得着担心西都长安失守呢?您再看这个交通险要的地方,道路狭窄到只能容许一辆车子通过。在这战事紧急时,只要一人挥动长矛剑戟据守在这里就可以,堪称是自古兵家常用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呀。

我不无悲伤地说:不过,令人哀痛的是桃林塞那一败仗,唐军死伤极多,惨死黄河。请嘱咐守关的诸位将领,千万别重蹈哥舒翰仓促应战的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