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校园中的“快活三里”现象

警惕校园中的“快活三里”现象

2013级新生是河南高考赛场的佼佼者。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你们就盼望着走进航拍照片展示过的美丽校园、佩戴上郑州大学闪闪发亮的校徽,盼望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早日欢聚。如今你们终于如愿以偿。我代表新传院党总支书记焦世君,代表全院师生,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

借此机会,我还要代表新传院党政班子,向为培养新闻人才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向步入更高年级的大学生致以良好祝愿!

高中生是最辛苦的群体。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你们中的不少人从凌晨苦读到深夜。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氛围与高中明显不同:高中生奋斗目标单一,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多元;高中生学习主要靠“灌输”,大学生学习主要靠“领悟”。走进大学校门,家长不可能再在你们耳边“唠叨”,老师也不会整天盯着你们,催促你们读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部分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刻苦吸收各类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少数学生可能会放纵自己,白天睡觉,夜晚上网,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潇洒地消费着自己的青春。

不知道你们中间有没有人登过泰山。泰山中天门以北有个“快活三里”,地势平坦,凉风习习,景色怡人。从山下艰难地攀登到中天门,非常疲劳,到了“快活三里”,真有一种“快活似神仙”的感觉。许多游客在这里歇息,观赏中天门景色。可是,挑着百十斤重担的“挑山工”从来不敢在这里久留。一位“挑山工”曾经告诉我,在这里休息的时间长了,腿容易“发懒”,再上前面的“十八盘”,就更加困难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所处的境地有点像泰山的“快活三里”。从小学到现在,你们的确付出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心血和汗水。然而,现在还不是“潇洒”的时候。在你们面前是陡峻的“泰山十八盘”,1600多个台阶正等待着你们去攀登。这是引导你们成为优秀新闻人才的“天门云梯”。

2013年8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如果求学时代再来一次”的文章。署名“跨越式过冬”的网友说:“我最希望回到大学时代。希望听从校长的建议,每周读一本书;希望听父母的话,像高中时期那么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懂得珍惜,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

为了几年后的成功,建议你们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一、你们为什么选择郑大新传院,为什么喜欢从事新闻工作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道“跨世纪猜想”。1931年4月1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写了一篇题为《新闻记者根本的根本》的文章,投寄燕京大学新闻系,开宗明义地询问新闻系学生为什么想做新闻记者?为什么入新闻系?张季鸾认为在成为新闻记者之前,有两层道理必须觉悟:

“第一,或者有人想,做记者可以得到物质上优厚的享受,这是错误。中国经济发达以后,经营报业的人可以获利,但是单纯作一个记者,靠薪水吃饭,我想在二三十年内,恐怕很难有得到优厚酬报的……所以从平凡而正当的途径上讲,做记者大概要一世穷。”

“第二,或者以为记者这种职业好玩,有兴趣,这话不假……不过诸君要知道,有兴趣的另一面,是格外劳苦。”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还要选择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为什么选择待遇不高而又吃苦受累的新闻工作?这个问题属于“开放式问卷”,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也不要求你们立即回答。你们可以独立思考,慢慢品味和领悟,也可以与同室好友相互切磋。一旦你们把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你们就会自觉地爱上新传院,喜欢上将要贡献一生的新闻职业。这种自觉是愉快学习的动力之源。

二、你们到郑大新传院想学什么,在大学阶段你们期待收获什么

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说过:“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则认为,年轻人到北大“是来开阔视野的”。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可以对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种表示认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综合提炼,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无论作何选择,有三点可以告诉大家:一是新传院几十名教师中不乏专家、教授和学术领军人物。他们是你们的导师和朋友。善于梳理问题、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大胆地向他们请教。二是根据2013年5月师生代表提出的建议,孙保营副书记与新传院的专家、教授共同草拟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通读类”100本,“专业基础类”80本。这些书读完了,可以为你们搭建起新闻工作者的“知识框架”。三是郑州大学图书馆有778万册藏书、3000多种中外文期刊、3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有求知欲望的年轻朋友不必为没有书籍而发愁,你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泛舟。

三、是毕业后才开始锻炼自己的“新闻发现力”,还是从现在起就注意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力”

有的新生可能会问:“作为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怎么‘发现’? ”如果反问一句“大学校园是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你们该怎么回答?郑州大学有46个院(系),在校学生六七万人,是一个“小社会”。近六千名教职工中,既有两院院士、知名教授、国家教学名师,又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中原学者”,他们的成才之路大都带有传奇色彩,难道不值得向省内外推介!

再说“载体”。郑州大学有校办报刊和网站;河南省和郑州市有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就更多了。从新传院的实践经验来看,刚刚送走的2013届毕业生,学习期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和一些知名网站发表的新闻作品数以千计。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新传院的学生应该成为“校园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新传院有可能成为郑州大学不挂牌子的“对外新闻传播部”。几年之后,当你们把学习期间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送到新闻单位时,负责招聘工作的专家会对你们的专业素养和动手能力作出公正评价。

四、你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你们准备把自己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

2003年7月,我的《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一书脱稿,82岁高龄的穆青同志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言。穆青认为年轻记者成才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说:“做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没有想到,这篇写于2003年8月1日的序言,竟成为穆青同志公开发表的最后的文字。这篇序文洋溢着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他们一生的追求,充满了对后来者的殷切期待。稍后同学们将面向穆青塑像宣读誓言,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你们对这一问题会作出负责任的回答。

同学们!2013年7月12日“世界后悔日”前夕,国外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在我国,不少网友留言说,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是“上大学时没有好好学习,以致事业无成”。为了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你们的青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了将来少一些后悔和遗憾,希望你们不要在“快活三里”歇息得太久。只要永保纯真、永保自信、永保勤奋,今天的入学新生,几年之后就会成为母校的骄傲。

真诚地祝福你们!

(本文是2013年9月14日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2013年9月14日,作者出席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级新生开学典礼,并以“警惕校园中的‘快活三里’”现象为题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