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坤下乾上》原文释义

否第十二

坤下乾上

否(Pǐ)为闭塞、否塞的意思。否卦由坤、乾两卦组成。

从卦象来看,坤为地,居下卦;乾为天,处上卦。就天道来说,阴气本下沉,阳气则上浮;现在坤地在下而乾天在上,是坤阴之气在下而愈下沉,乾阳之气在上而愈上浮。阴阳二气往相反方向运动,则阴阳分隔,天地不交,无法成就生养万物的大功。就人事来说,下卦坤体为臣民,上卦乾体为君王;也就是臣民卑屈在下,君王高高在上,上下不相往来,则离心离德。这就是《彖传》所说的“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也,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也”。

就两体来看,内卦坤体为顺,外卦乾体为健,内柔外刚,内怀小人之德,外有君子之位,正是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时候。

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匪人”意指非人道。“大”指阳刚,“小”指阴柔。“往”是上往而居外卦,“来”是下来而居内卦。乾体阳爻上往而居外卦,坤体阴爻下来而居内卦,以致阴阳分隔,天地不交,此即否卦。否塞之时,人道无法畅行。由于小人得势,枉曲正德善道,伤害正直之士,因此对于君子执守正道实为不利。君子处于否塞的时候,应当固守其光辉的明德,但韬光养晦,潜藏明德于内,使不显现于外,才可免于祸害。

例解 魏晋时代,曹氏与司马氏先后篡窃神器,取得政权的手段并不光明,同时政权又为少数士族门阀所垄断,政治场上一片乌烟瘴气。名士阮籍(210—263)本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但是生当此“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的否塞之世,不愿为黑暗政权效力;然而身为门第世族中人,又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他形式上为官,实质上却不问世事,不守礼法,饮酒为乐,因为他深知礼法制度已被统治者所利用。阮籍能抛开世俗的羁绊,晦藏自己的才德,因此能在世道衰微之时,完全摆脱小人的掌控,终其一生免于祸害。

初六 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茅”为茅草。“茹”为相连的草根。“汇”为类。初六以柔爻居阳位,虽上与九四相应,但是处于否塞的初始,唯有牵引同类的六二、六三两个柔爻以贞固自守,才能得吉。初六以柔爻居阳位,应该注意防止才质柔弱却好用刚强的缺点。初六应该静待时机的成熟,才可获致通达。

例解 春秋时代初期,边远民族入侵中原,华夏不胜其扰。齐桓公(即姜小白,?—前643)与晋文公(即姬重耳,前697—前628)立霸业,联合华夏各国,组成和平联盟,共同抵抗边远民族的侵略,因此得保持悠久的礼乐文化,不致沦亡于游牧的落后民族,正所谓“拔茅茹,以其汇,贞吉,亨”。

六二 包承。小人吉。大人否,亨。

“包”是指以阳刚包纳阴柔。六二以柔爻居阴位,当位得正,上与九五的刚中君王相应。对小人来说,处于否塞的时候,可以承顺于在上位者,求取在上位者的包纳与信任,此即“包承”,借以救济否塞的情势,因此得吉。但是对于大人来说,处于否塞的时候,宁可安于否塞的境遇,固守正道,绝不枉屈正道、自毁原则,所以尽管时局否塞,生活穷困,却志气高洁,令人敬佩,因此亨通。

例解 南宋大儒朱熹(1130—1200)虽然怀抱经世济民的大志,然而他崇高的理想却与当权派的利益相对立,只得拒绝同流合污,致力于学术教育文化理想的推展,成为一代理学宗师。朱熹虽然在现实政治上有力难施,却在学术教育文化的领域建立起坚强的堡垒,来捍卫正道与理想,正是六二爻辞所说的“大人否,亨”。

六三 包羞。

“包”是指以阳刚包纳阴柔。“羞”为羞辱。六三以柔爻居阳位,既不当位,又不处中位;且居下卦坤体的上方,地位并非卑下。但是,六三处于否塞的时候,不知固守正道、安持本分,反而急切地上往以求与上九刚爻相应。六三这种急于求宠的态度必将自取其辱,正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面对穷困的环境,君子仍然安于本分,固守正道;小人却因此苟且偷生,委曲求全。

例解 西晋统一不久,随即陷于诸王相残、五胡侵扰的内忧外患之中,以至于愍帝被以刘曜为首的匈奴军队围困长安。愍帝原本派遣侍中宗敞递送降书,太尉索琳却暗中留阻宗敞,另外派遣自己的儿子说服刘曜:索琳愿意荐请晋室投降,但事成之后应封赏索琳为公侯。刘曜并不领情,反而斩杀索琳的儿子,怒责索琳不义,为天下大恶。晋室投降匈奴后,匈奴人认为索琳不忠,下令腰斩。这就是“小人穷斯滥矣”的写照,也是六三爻辞所说的“包羞”。

九四 有命。无咎。畴离祉。

“畴”字同“俦”字,意指类。“离”为附丽。“祉”为神明降临的福祉。否卦发展到九四,已经进入上体,逐渐具备获致通达的条件。因此,九四可下往与下卦坤体的柔爻相交,把否塞的局势扭转为泰通。九四紧邻九五君王,是近君大臣。九四以刚爻居阴位,其才质阳刚足以辅佐君王,又能善用柔顺之道以避免君王的猜忌。九四处于否塞转为泰通的时候,奉君王之命,才与初六相交相应,又能功成不居,因此没有过咎,以致与它同类的九五及上九两刚爻,均和它一齐接受神明的赐福。

例解 在汉高祖刘邦打天下的过程中,陈平(?—前178)出谋划策,功不可没。他以反间计,使项羽失去最重要的谋臣范增;又献策围项羽于垓下,致项羽兵败自刎。当刘邦为表彰陈平的功劳而封他为户牖侯时,他谦称无功,不敢受封。陈平既辅佐刘邦一统天下,又功成不居,正是“有命,无咎”的近君大臣。

九五 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

“休”为平息、停止。“亡”是危亡、败亡。“桑”是树名;桑树的树根深入地底而稳固。“苞”是丛生的植物;丛生则尤为稳固。“苞桑”是指桑树根深柢固。“系”为固结。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上卦中位,处一卦尊位,是具备阳刚中正之德的大人,能止息否塞,转为泰通,所以得吉。虽然九五仍然未远离否塞的时势,但一般人都以为天下已经安定,只有九五大人能身处治世而不忘乱亡,居于安逸的环境而不忘其中可能含藏的危险,所以告诫:“其亡,其亡,系于苞桑!”意思是我们应该随时戒惧危亡,才能如系绑于根深柢固的桑树般稳固不移。

例解 汉初承秦末大乱之后,民生凋敝,国力空虚,汉文帝(前202—前157)以清静无为而治,与民休养生息。有一年,“天象异常”文帝认为这是自己修德不够,施政不善,以致上天以灾异示警,因此希望群臣谏正自己的过失,并要求朝臣推选贤良方正及直言极谏之士。文帝能时常抱持“其亡,其亡,系于苞桑”的态度,戒惧危亡,兢兢业业,所以能使社会的元气逐渐恢复,国力逐渐强大。

上九 倾否。先否后喜。

上九以刚爻处否卦的终极,表示否卦发展至极而倾覆,即“倾否”。犹如泰卦上六以柔爻处泰卦的终极,而不能长保泰通。倾覆在先,所以说“先否”。等到否塞的局势倾覆之后,转为泰通,所以说“后喜”。

例解 古说:“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身处否塞之世,只要坚持理想,默默耕耘,必然“雨过天晴”,在时局转换之后,大有作为。这就是“先否后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