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易经·兑下乾上》原文释义

履第十

兑下乾上

“履”是实践履行、执守礼节的意思。履卦是由兑、乾两卦组成的。

从卦象来看,下卦兑体代表泽,处在最卑下;上卦乾体代表天,处在最尊高。八卦之中,乾最尊高,兑最卑下。上天下泽,比喻上下尊卑,各有一定的分际而不可逾越,就像执守礼节一般,所以是“履”。

从卦德来看,在八个三画卦中,乾卦最刚健,兑卦最和悦,以和悦的兑卦蹑步跟随在至健的乾卦之后,唯有谨守礼分,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才能远离祸患。所以处于履卦之时,以能用柔顺之道为贵。

在履卦的六爻之中,凡是居于阴位,如九二、九四、上九,代表能够用柔而得吉。

履虎尾。不咥人。亨。

“履”是蹑步跟随在后而前进的意思。“咥”就是咬。“虎”是刚猛而会咬人、伤人的猛兽。履卦以象征和悦的兑体蹑步跟随在象征刚健的乾体之后,有如践履在老虎尾巴之后。老虎是猛兽,但是人以兑悦的态度蹑步跟随在虎尾之后,不但不会被咬伤,反而能获致亨通。这是用来比喻人如果行事能够卑柔温逊,并且谦恭地执守礼节,则无不亨通。即使身处极端危险的境地,也能够不受伤害,化险为夷。

例解 俗话说:“伴君如伴虎。”唐太宗虽然是一个贤明的国君,但是当大将李靖(571—649)平定突厥后,却也一时误信谗言而想要杀掉他。由于李靖深明自保之道,以谦恭自抑的态度消除了唐太宗对他的疑虑与猜忌,因此得以颐养天年,富贵一生。当时,如果李靖一味强出头,找理由替自己辩护而力争到底,恐怕只会愈陷愈深,反给那些想害他的人更有借口。因此,唯有奉行履道,才能“履虎尾,不咥人”而得“亨”。

初九 素履往。无咎。

“素”是质朴而无文饰的意思。初九以刚爻居于履卦的初位,阳刚则可以上往,执守礼节。但是,礼的本质在于恭敬谦逊的心,外在的文饰只是辅助而已。换句话说,必须先存有谦恭守礼的纯正心意,外在的仪节规范才有意义。《论语》中所谓的“绘事后素”,就是说明外在的礼节有如在勾画好的素描上着色。初九所提到的“素”,正是这个道理。初九上往乃是实行他心中长久以来的愿望,不会受到内心情绪的影响,也不会被外物干扰,如同《中庸》所说的“君子素其位而行”。有德的君子,能够坚守他平日所信服的原则,在他的工作岗位上尽心尽力,因此可以没有过咎。

例解 例如孔子的得意门生颜回,虽然居于陋巷,生活清苦,但是却能怡然自得。这是因为他能“素其位而行”,坚持自己心中所追求的理想,而不受外在恶劣环境的影响。所以孔子说:“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并称赞颜回“其心三月不违仁”。后人更尊称颜回为“复圣”。

九二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九二居于阴位,能用柔顺之道;位在下卦之中,则能实行中道。所以九二能履行于平坦的大道之上。人行走于路上,通常路的中央较平坦,路的两旁则崎岖不平。“幽人”一词和六三爻辞的“武人”相对。“武人”是比喻一个人刚愎自用,任意妄为而肆无忌惮;“幽人”则是比喻一个人幽静安恬,与世无争。只有安静自守的幽人才能固守正道,永远走在平坦的大道而得吉,所以说“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相反地,即使外在环境十分平顺安稳,对于一个心术不正的人来说,还是无法安处其中,这是由于他心浮气躁,志虑不一的缘故。

例解 张良(前250—前186)是汉初三杰之一。他辅佐汉高祖逐鹿中原时,曾屡出奇计。刘邦能得天下,张良居功厥伟。但是当汉朝立国规模大致奠定之后,张良却决意归隐,安静恬然,以度馀生。这是因为他深明时势,知道刘邦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共享乐,为消除刘邦的戒心,所以退隐山林,终能避开屠戮功臣的厄运,而得安享天年。

六三 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眇”是目斜不能正视。“跛”是脚偏斜不正而瘸。六三以柔爻居阳位,处于下卦的上方,失正不中;虽然眼能视,却不能平正以视物;虽然脚能行,却不能履行于中道,所以说“眇能视,跛能履”。六三以柔爻居阳位,代表才质柔弱却好用刚强,如果贸然践履于危险的地域,必定遭致凶祸,如同履于虎尾之后,极易被虎咬伤。但是,如果一个武人想要有所作为来报效君王,则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精神有时也有可取之处,而六三正可以担当这个任务。

例解 战国时代,因赵国的大将赵奢年纪老迈不堪重用,他的儿子赵括(?—前260)自告奋勇,领军和秦将白起战于长平。但是赵括年轻气盛,质柔用刚,平日只会纸上谈兵,自以为懂得用兵之道。结果长平一战不但全军覆没,赵国四十万兵众被坑,赵括自己也战死沙场。这正是“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的最佳写照。

九四 履虎尾。愬愬。终吉。

“愬愬”(sù)是恐惧的样子。九四以刚爻居阴位,处于上卦的下方,不中不正,且跟随践履于九五之后,有如“履虎尾”一般。九四以刚爻居阴位,资质刚健而能用柔顺之道,处于接近九五君王的危惧之地,而能以戒慎恐惧之心自处,所以说“愬愬”。这是意谓九四虽然处于危险的地方,却能够用柔而戒慎恐惧,那么终究可以免于危难而得吉。

例解《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约前145—?)早先极力为李陵因战败而投降匈奴辩护,导致汉武帝迁怒于他,被处以宫刑。得到这次教训后,司马迁在中书令任内时时戒惧谨慎,即使好友任安触犯死罪向他求救,他也委婉地推辞了,因此得以安稳度过馀生。“愬愬”并不是要人们胆小怕事,而是要衡量时局,谨慎小心,在恶劣的环境中寻得一己安身立命之所,才不会因一时的冲动而坏了大事,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九五 夬履。贞厉。

“夬”就是果决的意思。九五以刚爻居阳位,得上卦中位,处君王至尊之位,具有阳刚中正的美德。他的刚强足以决断事理,他的明智足以遍察事实,他的威势又足以专制独行。九五如果自诩阳刚而自任其智,又挟君王的威势而自是自雄,就大大地违背了中正之道。所以《易经》告诫九五应该常怀危惧之心,礼贤下士,察纳雅言,百姓的意见即使像刍荛一般卑微,也必有其可取之处。如此,九五才能践履帝位,而其光明可以遍照天下。

例解 宰相制度本是中国传统政治的重要支柱。然而,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却废除宰相,将天下大权揽于一身。太祖本身固然勤于政事,但其子孙却无法承担日理万机的重任,以致后来明朝权臣乱事,宦官弄权,政治日坏。宰相制度的废除无疑是明朝政治腐败的主因。

上九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旋”是周旋完备的意思。上九处于履卦的终极之地,检视从前所履行的事迹,考究详审,辨别其善恶祸福,必其所行皆周旋完备而无所缺憾,至此,履道大功告成,当得至善而大吉。

例解 孔子晚年自述他的生平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智慧随着年龄与历练的增长而日趋圆融成熟。直到七十岁的时候,已经能够随心所欲地说话做事,而不会逾越应有的规范与礼节。此时,他的内心一片光明,对于任何事的利害得失都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处理事务的应对进退上,顺畅无碍。这是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爻辞所说的“视履考祥,其旋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