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巨人萨博尼斯

传奇巨人萨博尼斯

萨博尼斯出生于立陶宛的考纳斯。他父亲的身高只有1.85米,仿佛是上帝的偏爱,萨博尼斯从小就身高过人,也因此被慧眼识才的教练费奥多罗夫选入苏联国家青年队。15岁的他身高已经达到了2.01米,已成为青年队的主力。

1983年的欧洲男篮锦标赛上,萨博尼斯作为苏联的头号主力率队夺得铜牌。1985年终获金牌,并夺得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金牌。1984年,他加入苏联Zalgiris队,并率队取得三连冠。球坛们开始注意到这个有着不可思议般才华的年轻人。

有些人的才华仿佛就是上帝恩赐的,但上帝赐给他们才华的同时却剥夺了他们的拥有这份才华的时间。莫扎特如是,笛卡尔如是,萨博尼斯也如是。1986年,22岁的萨博尼斯在比赛中右脚跟腱严重撕裂,这对于以篮球为生的他来说不啻是个致命的打击。

同年,波特兰开拓者队于首轮24位选中了他。由于政治原因,萨博尼斯未能及时去NBA,继续留在苏联打国内联赛。这也是他悲剧命运的开始。美国的运动医学远比苏联先进,而NBA作为一个职业联盟,也有着一整套对运动员伤病的保护措施。在NBA的训练较为科学合理,比赛中一旦有球员受伤则需立即中止,此后未经医生许可,伤病名单上的球员是禁止参赛的。

苏联的体育界则是走东欧国家的老路,有严重的过度训练倾向,为了与美国竞争,对于伤员也是走得动就要继续比赛,把愚昧当美德,颇有些揠苗助长的味道。

对于萨博尼斯这样的主力,想得到休息等伤痊愈,无异于是做梦。千里马还没有上疆场,就已经瘸在了马厩里。如果能早一点登陆NBA,也许他的伤很快就会痊愈,也许现今的NBA格局会是完全另一个样子。也许会如何如何,当然这些也只是我辈仰天长叹的话了,留下的却只是遗憾。

当时的美国和苏联还处于冷战状态,对于萨博尼斯来说,NBA就如同另一个世界,似乎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将会在那里退役。而对于NBA,萨博尼斯也只是一段传说。总会有球探说这个年轻人的身高像一座山峰,他可以轻而易举的摘下每一个篮板球。他的手掌可以像拿一个橙子一样拿住篮球,而他的投篮手感不亚于任何一位以射术见长的巨星。

最为人称道的还是萨博尼斯传球技术,仿佛在他的背上也生了眼睛,队友永远在它的视野之内。他得球的时候,你不用去管他,只要自己空手跑位,合适的时候,你会发现球就在你手里。

传说总归是传说,就好像布鲁克林的“山羊”的传说一样,在大部分美国人的眼里,没有经过NBA赛场的检验,根本没有资格在篮球世界里占得一席之地。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是世界认识萨博尼斯的一年。美国队派出了号称不可能被击败的国家男篮,其中不乏米奇·里奇蒙德、丹尼斯·曼宁这样的好手,头号主力更是赫赫有名的“海军上将”大卫·罗宾逊。在决赛上苏联与美国队狭路相逢。

虽然对萨博尼斯美国对也是早有耳闻,但是认为海军上将绝不可能失手。结果令美国人大跌眼镜,正是萨博尼斯击败了世界顶级中锋罗宾逊,最终夺得了奥运会金牌。美国人从此认识了这个来自东欧国家的篮球天才。

1989年,萨博尼斯没能登陆NBA,却来到了西班牙职业联赛,在那里他连夺4届“欧洲篮球先生”称号,而这对于他没有丝毫的喜悦。自从1985年到波特兰开拓者队试训之后,他明白了自己终将属于这个世界篮球的圣殿,在欧洲他已经没有任何值得证明的东西了,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而他就在这等待中慢慢地老去。

1995年,萨博尼斯终于获准进入了NBA,而这一年他已经31岁了。在欧洲业余联盟的长年征战,他已经被伤病折磨的体无完肤。人们总是说欧洲球员有一些固有的缺陷例如移动缓慢、弹性不佳、防守疲软等等,对于萨博尼斯这样的天才来说也未能逃脱这一诅咒,其罪魁祸首就是他的旧伤。

撕裂的跟腱和膝盖让他的弹跳高度很难超过15厘米,防守时他总是咬着牙却还成为全队的拖累。他永远不可能成为超一流的巨星了,虽然他的勇气和才华还远远不止这些。

就这样,萨博尼斯还是凭借出神入化的技术在球队占得了主力地位,新秀赛季平均每场上场23.8分钟,得14.5分和8.1个篮板,带领开拓者进入了季后赛。作为技术型的中锋,他永远是中锋技术的典范:他拥有世界屋脊般的身材,他的勾手投篮炉火纯青且极难封盖,他的三分球技术让外线射手自愧弗如,他赖以成名的传球技术即使是NBA的组织后卫也鲜有能及。如果能跑能跳,他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中锋。

在跟腱和膝盖都严重受伤的情况下,萨博尼斯依然不顾一切地勇往直前,朝着自己的梦想NBA奔去。他的这一行为也正向我们证明了他那永不服输,不断进取的精神。

成功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取,不断更新的过程;成功的光环也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就能够被你得到的。要想获得成功,让自己的梦想变为现实,就必须有永不服输,不断进取的精神作底料。

当然,萨博尼斯的成功故事并不是告诉我们要像他一样不顾生命地去拼,去搏,而是让我们明白,凡是要想获得成功者就要有所付出,就要不惧困难与挫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要轻易低头,因为也许就在你低头的那一刹,成功的光环也正从你头顶一擦而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