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实就虚·东吴假意向魏称臣
黄初元年(220),关羽在与东吴作战时阵亡,三国朝野哗然。魏文帝下诏书询问众大臣,让他们分析目前的形势以及刘备是否会出兵为关羽报仇。众人都说:“蜀国不过是个小国,有名的将领只有关羽一人,关羽既死,军力自然衰败,国内士气低落,没有出兵的可能。”而刘晔却阐述了自己不同的意见,他说:“蜀国虽然很小,但刘备的图谋是要依靠武力取得强大,这一次军魂已失,他一定会发悉国之兵以显示他的力量还不容小视,况且刘备与关羽,名为君臣,实有兄弟之谊,关羽被杀而刘备却不能为他起兵报复仇敌,这在他们多年的情分上是说不过去的。”后来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发大兵亲征东吴,长江为之堵塞。然而他的军队还没出三峡,就被东吴打败。刘备此后病死白帝城。当吴国全力对付蜀国的时候,派遣了使臣到魏国自称藩属。朝中大臣们都表示祝贺,只有刘哗说:“吴国处在江汉之南,与我们远隔重山,他们从来就没有臣服的心思,且东吴之人,夷越之民也,性情野蛮,根本没有得到开发,华夏文明的传统与道德风尚在他们那里根本不当一回事。现在大敌当前,派使者来称臣,只不过是想稳住我们的军队而已。我们何不趁他们紧迫的时刻,攻袭他们,却白白放过良好的机会呢?”然而,这一建议并没有得到魏文帝的首肯。后来刘备兵败夷陵之后,吴国的恭谦态度也就转变了,不再对魏称臣。文帝想发兵讨伐他们,刘晔说:“他们最近打了胜仗,正是全国一心的时候,我们远道征伐,很难有取胜的把握。”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劝告,于黄初五年(224),率兵南征,到了广陵郡的泗口,命令荆州、扬州各路军队一同进发。他在军前召见众大臣,问:“孙权自己会不会亲自前来?”大家都说:“陛下亲征,孙权一定深感事态的严重,会以全国的力量应战,而如此重大军事行动,一定会亲自前来。”刘晔说:“孙权一定算到你不可能渡江作战,在前面打头阵是别的将领,他当然也只会派将领出征,自己在后面商讨对策,静观时局的变化。”文帝的车驾在泗口等了好几天,孙权果然没有率兵前来,文帝于是带领军队返回。文帝深感刘晔是个人才。(《三国志·魏书·刘晔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