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员工职业成长第一课
我们常常讲:做事先做人。但如何才能把人做好?做人的根基是什么?很多人为了把这个问题弄明白,到卷帙浩繁的古代典籍中苦苦寻觅,虽然勇气可嘉,但方法不可为后人仿效。其实,做人的根基非常简单,就是古人所说的“五伦八德”,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孝”。虽然只有一个字,但要完全做到却也非易事。我们学习《弟子规》,就是学习做人的根本。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1662年—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他以《论语·学而》中的观点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将全书分为几大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内、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准则。后来清朝的学者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为《弟子规》。
“弟子规”三个字清楚明了,“弟子”所指的就是学生,推而广之,弟子可以是每一个人。为什么?我们说“活到老,学到老”。人一辈子都在学习,既然都在学习,理所当然就是学生。无论老少,大家都应该来学学《弟子规》。“规”就是规范、道理,做人应尽的道理,做人应尽的规范。我们通过这三个字,就可以了解这本书的用意在哪里,《弟子规》就是教我们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同样,如果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弟子”就是每天在企业里工作的员工。如果我们按《弟子规》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在企业里,就会成为一个尊敬领导、关心同事、爱护下属和真诚对待客户的好员工,成为一个有德行、有能力、对企业和社会有益的人。
可能很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儿童看的,其实不然。《弟子规》讲述的道理虽简单,但要想完全做到,需要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身体力行。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是过时的,现代人很喜欢古董,如果偶尔淘到了一件盘子或罐子,就当做宝贝。殊不知,真正的宝贝并不只在这些瓶瓶罐罐中,更在古圣先贤的典籍中,这才是中华民族的传家宝。
唐朝诗人白居易很喜欢佛学,有一次他上山去请教一位高僧,叫鸟窠禅师。他上去之后,对着禅师说:“禅师,什么是佛法大意?”禅师跟他讲了八个字: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这八个字讲完之后,白居易哈哈大笑说:“3岁小孩都知道。”禅师回他一句话:“80老翁做不得。”意思是说别看这个连3岁小孩都知道的简单道理,很多人活到80岁都不一定能做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问最重要的是能够力行,能够落实。学得千万句,不如做一事,所以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简单地走走形式,而是需要真正去践行才行。因此,学习并践行《弟子规》,实在是企业好员工成长的第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