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刘邦灭秦的战争(公元前08~前06年秋)》真实记录与故事

项羽、刘邦灭秦的战争(公元前08~前06年秋)

公元前208年春至前206年秋天,项羽北上巨鹿(今河北平乡西南)、全歼秦军主力,刘邦乘虚西进入关,共同推翻秦王朝的战争。

陈胜、吴广农民军失败后,趁机起兵的原六国势力仍在反秦。这时实力最强的是立楚怀王之孙为楚王的项梁军,已发展至140万余人,主要将领有项羽、英布、刘邦等。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项梁军在东阿(今山东阳谷东北)击败秦军后,兵分两路。秦将章邯利用项梁轻敌,夜袭定陶(今山东定陶西北),大败楚军,击杀项梁。项羽、刘邦正攻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闻讯东归,退保彭城(今江苏徐州)。楚王也由盱台(今江苏盱眙东北)进至彭城。

章邯破楚军、杀项梁后,“以为楚地不足忧”,遂渡河攻赵,破邯郸(今属河北)。赵王歇退守巨鹿。章邯令王离围攻巨鹿,自驻巨鹿南之棘原。赵王歇向各反秦军求援。楚王与部将商议后,决定由宋义、项羽率楚军主力北上救赵,与秦军主力决战;而令刘邦率一部兵力“收陈(胜)王、项梁散卒”,乘虚西进关中。

秦二世三年十月,宋义、项羽率军北上,宋义为保存实力、坐收渔利,途停安阳(今山东曹县东)46天。项羽杀宋义、夺兵权,挥师渡河,驰援赵军。十二月间抵漳水。首先派军渡漳水分割章邯与王离,尔后以主力包围王离军发动猛攻。九战九捷,大败秦军,俘王离,杀副将,遂解巨鹿之围。尔后转兵南向,攻章邯军。两军对峙一段时间后,又在汗水(今漳水支流)击败章邯。七月间,章邯率20万秦军在殷墟(今河南安阳西北)投降,秦军主力全部被歼。

刘邦军于秦二世三年二月,乘巨鹿正在进行决战之机,由砀(今河南夏邑东南)西进,一路收编流散的起义、反秦军部队,又攻占了积粮最多的陈留,实力逐渐壮大。三月,败秦军于曲遇(今河南中牟西),四月攻占颍川(今河南禹州),六月收服了南阳(今属河南),以后进展更为顺利,降丹水(今河南浙川西南)、析县(今河南西峡)、取胡阳(今河南唐河南)、克郦(今河南南阳西北)。八月破武关(今陕西商南西),绕过峣关(今陕西商洛西北),大败秦军于蓝田(今陕西蓝田西南)。十月进抵霸上(今陕西西安东南),秦王子婴请降,秦朝灭亡。

秦代军制简表

虎符

中国古代君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的凭证信物,多以青铜铸造,因其形制呈虎形,故称“虎符”,亦称“兵符”。

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各自的铭文完全相同,右半由中央保存,左半则发给统领军队的将领。虎符必须专符专用,一地一符,不能用一个兵符同时调动两个地方的军队,调兵时需将两半勘合验真,才能调兵。汉字中所谓“符合”的原意即出于此。汉代虎符的铭文刻于虎脊之上,骑于中缝,只有合符之后,方可通读。

在中国历史上,虎符的形制、铭文以及尊卑等级有很多变化。虎符最早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铭文有镌刻、错金等多种形式。唐朝因讳虎,改用鱼符,后又改用龟符。南宋时恢复使用虎符。元朝则用虎头牌,至清朝演变为铜牌。

秦阳陵虎符。错金铭文为:“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