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宗哭竹

孟宗哭竹

出处:

《二十四孝》

三国时期,吴国有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从此,母子俩相依为命。

孟宗一直很孝顺他的母亲,对母亲侍奉有加。母亲年纪渐渐大了,有一次,她病得很厉害,很想吃鲜笋做的汤。但这时都快冬至了,天很冷,哪里还会有笋长出来啊。孟宗心里焦急万分,束手无策,便忍不住跑到竹林里。他双手抱着毛竹,想着卧床的老母,两行泪不禁簌簌往下落,他越想越难过,最后竟大声地哭了起来。或许是他的一番孝心感动了天地,突然间,眼泪滴落的地方裂开了,从地上露出了几茎竹笋。孟宗看了破涕而笑,抹掉脸上的泪珠,兴高采烈地把这些竹笋带回家去做成竹笋汤给母亲吃。母亲吃了新鲜味美的汤后,疾病居然立刻就好了。

孟宗的一片孝心感动了天地,让竹笋冬天破土,让老母立刻康复。为了颂扬孟宗求笋孝敬母亲的事迹,后人还将“孟宗哭竹生冬笋”编成故事,教育后人,以倡导尊敬老人、孝敬双亲的风气,并将毛竹命名孟宗竹,冬笋称为“孝子笋”。

“孟宗哭竹”的故事就发生在武昌凤凰山,这个传奇故事被记载在《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松之注引的《楚国先贤传》中。孟宗的孝行也源于母亲的贤德。传说孟宗后来做了安徽一带监管渔业的官员,孟母非常高兴,为了鼓励儿子为官清正廉洁,她竟坚持三年不吃鱼。

有一次,孟宗亲自结网捕鱼,腌成干鱼后寄给母亲,想不到孟母不仅退回了干鱼,还在信中把儿子教训了一顿。孟宗在母亲的支持和感召下,为政颇有业绩。

在故事的发生地武昌凤凰山西南麓,古人曾树“孟宗哭竹生笋处”的大石碑,该碑直到解放前夕还立于原地。一些老武汉人说,在大石碑后的不远处,原来还有古泉一眼,据说该泉就是史载“孟井”的遗址。在凤凰山北麓,原来还有一座为祭祀孟宗哭竹生笋而兴建的应山祠,解放后,因大殿遭白蚁侵害,1959年,应山祠被全部拆除。

我们孝敬父母,不仅仅是供给他们吃穿,奉养他们就要让他们感到快乐,要体会他们的心思。父母想得到的、想听到的、想看到的,为人子女的都要善加观察,尽量曲承亲意,让他们感受到子女温暖体贴的孝心,享受到人生的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