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药王庙及石刻》陕西名胜简介
在铜川市耀州区城东2.5公里五台山(俗称药王山)上。药王庙是人们为纪念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而建立的祠庙。
药王庙,在孙思邈隐居之处太玄洞,古为静应观,据《通志》记载,北有太玄洞,即唐孙思邈隐处,石像犹存。据《五台山志》记载,其升仙台甚大,有唐敕赐静明额,字甚奇劲。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铜川市耀州区孙塬乡)人,生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元年(581年)。家境贫寒,幼年饱尝无钱就医之苦,7岁入学,秉性聪颖,日颂千文。18岁立志学医,终成大名。隋文帝征为国子博士,称疾不起;唐太宗李世民授以爵位不受;唐高宗李治拜为谏议大夫,固辞不就,是一位不为达官显宦皇室朝廷服务而专为平民百姓疗病给药的医学药物学专家。他70高龄著《急备千金要方》百万余言,在101岁时,还著《千金翼方》30卷,并作《福寿论》3卷、《摄生真录》、《枕中素书》、《会三教论》各1卷,对妇科、儿科、内科、针灸以及药剂学、营养学等,皆有论述,是我国古代中医分科最早的医学家,对祖国医学特别是中医中药方面贡献甚大。死于高宗开耀二年(682年),享年102岁。死后人们怀着敬意修庙立碑于五台山上,宋、金以来皇帝也屡加褒崇,敕其祠曰静应庙,尊崇他为妙应真人。
药王庙坐落在药王山半山腰,至山下即仰见殿宇挺拔雄伟,历200余级石台,直抵升天台大门,俗称天门,唐敕赐之静明额即在此处。两侧古木参天,藤枝盘错。过天门,至大殿,门额刻“五台山”3个大字,门两侧有铁旗杆一对,杆上铸对联一副:铁杆铜条耸碧霄,千年不朽;铅烧汞炼点丹药,一匕回春。入大殿,雕梁画栋,巧夺天工,殿依峭崖,亭台楼阁,十分精巧,石狮雄武,翠柏掩映。正中有孙思邈塑像1尊,高3米有余,温雅端庄,凝神沉思,气度优雅,栩栩如生,两边侍有敬德和龙君塑像。其塑像背后上方,有《松鹤延年》雕画1幅,雕像背后下方,乃孙思邈隐居之太玄洞,据《耀州志》记:“唐孙真人思邈隐居所也,往时游者持火可深入,今崩碍不能行。洞下有洗药池二,皆凿石为者。”洗药池直径2米,深1米许,传为药王当年洗药捣药之处。
大殿对面南偏殿中,塑有历代十大名医彩像,乃黄帝时代的雷公、岐伯,春秋时代的扁鹊,西汉时代的仓公,东汉时代的张仲景,三国时代的华佗,晋代的王叔和、皇甫谧、葛洪,南北朝时期的陶宏景。
大殿左侧碑廊,耸立《千金宝要》、《海上方》和历代名医,题铭等碑石200余通。《千金宝要》是宋代郭思从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择出900多例常见病药方编成,于宋徽宗赵佶宣和六年(1124年)刻于华州公署,明穆宗朱戴垕隆庆六年(1572年),秦王朱守中将此《千金宝要》复刻,立于药王山,历经400余年,字迹仍清晰可辨。
这里的碑石,还有宋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的《静应庙记》敕并封妙应真人告词碑,宋徽宗题《褚慧龙章云篆诗文碑》、《耀州五台山静应庙记碑》、《静应庙敕告碑》、《感德军五台山唱和诗碑》、唐太宗李世民赐真人颂碑,元皇太子阔端真人祝文碑,唐玄宗李隆基开元十一年(723年)《沪涣造像记》碑,五代梁末帝朱友贞龙德三年(923年)《王小小造像记》碑,金世宗完颜雍大定九年(南宋孝宗赵昚乾道五年,1169年)《补修古佛记》碑,明武宗朱厚照题字碑,明世宗朱厚熜御题碑,明神宗朱翊钧御字碑,张僧妙法师碑,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496年)《姚文迁造像碑》,北魏孝明帝元诩正光五年(524年)甲辰造像碑,北周明帝宇文毓武成造像碑,隋文帝杨坚开皇十五年(595年)开皇造像碑,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三原葛大宾的《历代名医神名碑》,此碑按历史时代,上自三皇五帝,下止元代,以历史顺序记载了古代名医姓名201人,是我国目前仅存的石质医史典籍。还有《孙真人进上唐太宗风药论》碑、《孙真人九传灵丹碑》、《神仙鸡鸣丸碑》、宋神宗赵顼元丰四年(1081年)孙思邈诞生500周年刻立的《耀州华原妙应真人祠记》碑。
在这里,还有一部日本天明乙巳年(相当中国清高宗弘历乾隆五十年,即1785年)日本出版的《千金方》,在众多的陈展文物中独显风采,中国的医学古籍在这里不少,但外国的有关孙思邈的书籍并不多,还有韩国的有关药王的书籍,由此可知孙思邈之医术,不唯国内有名,也传于国外,也说明了中外文化,医学交流,已源远流长。
在这里,除上述历代石碑、刻石外,尚有摩崖造像40余尊,皆为文物珍品。除药王庙33间古建筑外,附近还有南庵和关帝庙等古建筑。
国家文物局在1993年拨款维修了药王庙和药王山石碑石刻等文物,整修了唐太宗访孙思邈的登山御道,封拜孙思邈为真人的拜真台等,把480平方米的庙殿进行了大修,保护了药王庙及石刻的国之珍宝。
药王山药王庙及石刻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