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浩燕赵歌·张家口之旅·涿鹿古城·“千古文明开涿鹿”

浩浩燕赵歌·张家口之旅·涿鹿古城·“千古文明开涿鹿”

涿鹿古城亦称轩辕黄帝城,位于今涿鹿县城东南40公里的矾山镇西,南靠三堡村,西邻古城村,北与五堡村相望,东邻古城水库,呈正方形,南北长约800米,东西长约500米,城墙底宽10米,上宽2.5米。《中国上古史演义》称:“千古文明开涿鹿。”这话不是没有根据的。《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而邑于涿鹿之阿”。黄帝在涿鹿活动的记述,广见于古籍之中。古往今来,这里游人如织。唐代诗人胡曾、陈子昂,宋代文天祥等都曾前来瞻仰、凭吊,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诗章。胡曾《涿鹿山》云:“涿鹿茫茫百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山前水,疑是成川血淌流。”文天祥《瞻涿鹿郡》云:“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黄帝立此极,玉帛朝诸侯。”近人孙中山亦曾吟道:“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相传,大约在五千年以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黄帝本姓公孙,生于鲁,因长居姬水,改为姓姬,名号轩辕,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大部落——黄帝族部落的首领。黄帝族最早在我国西北部(黄河流域河套地区)的姬水附近过着栖止不定的游牧生活,后来因为黄河泛滥,逐渐东迁,最后沿着现今的桑干河来到涿鹿(今河北省涿鹿、怀来一带)定居,开始发展畜牧和农业,逐渐兴盛起来,据史书记载,唐尧、虞舜是黄帝的后代;夏、商、周等历代国君以其世系上推,也是黄帝的后裔。他们都“觐祭黄帝”,在涿鹿的“桥山”曾建有“黄帝庙”;在历山、釜山又建有帝尧、帝舜庙。我国的历代皇帝,不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要不远千里,亲自带文武大臣“幸涿鹿,以太牢(即用猪、牛、羊)祀黄帝、帝尧、帝舜庙”。来时还先驾临“温泉宫”(今涿鹿温泉屯),在“其水极热,能医百病”的温泉里洗濯一番,然后徒步登山祀庙。

黄帝战蚩尤

涿鹿古城南面1.5公里处有个龙王堂村,传为上古时的蚩尤城;村西山坡上有蚩尤寨,寨分南、北、中,犄角互恃,毗连相护。传说当年此地为黄帝破蚩尤的主战场。

相传,蚩尤是南方九黎族首领,牛身子,人脑袋,力大无比,争胜好强,性情又特别凶悍,哪个族人如果不服他支使,或惹他生气,他就活活地把这个人烧死吃掉,全九黎族的人都害怕他。为躲避蚩尤,就仨一群、俩一伙地不断逃进深山野谷。蚩尤眼见自己的族人越来越少,为了壮大力量,扩充势力,就带领着一拨亲信去攻打北方的民族首领黄帝。黄帝拥有熊、罴、貔、貅、貙、虎、豹七支部队,作战勇敢,但没有阵法,仗打了三年多,分不出输赢胜负。那时候,天上有个西王母,专管人间不平事,她得知蚩尤在人间作乱,就派九天玄女携带兵书战策下凡帮助黄帝打蚩尤。黄帝在九天玄女的授意下,建立了一个方圆数百亩大的练兵场,日夜调兵布阵,很快练成了“一字长蛇”、“二龙出水”、“三方鼎足”、“四壁合围”、“六合定中”、“星斗七旗”、“金锁八卦”、“九天轰雷”、“十面埋伏”等十多种阵法,并用石灰掺合黄土烧制出了许多拳头大小、非常坚硬的“飞手铁蛋”以作武器,最后终于消灭了蚩尤。

黄帝蚩尤之战,在我国历史上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事件。自此,华夏民族逐渐定居,垦田种谷,开始有了农业生产;以玉(坚石)作兵器,造舟车弓矢等,生产交通工具有了较大的改进。据说又有黄帝令羲和占日、常羲占月、臾区占星气,于是有了原始的天文学;令苍颉为“史官”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于是有了最初的文字和历法;令伶伦制乐器开始有了音乐的最初创作。黄帝的元妃(正妻)嫘祖还养蚕、缫丝、织帛、染制五色衣裳,使我们的祖先脱掉了树叶兽皮。此外,黄帝时代还开始建造“宫室”,使我国有了原始的建筑艺术。至于“黄帝问医于歧伯,作素问”八十一篇,称为《黄帝内经》,虽明显是后人假黄帝与歧伯之名而作问答式的医学著作,那时的医学不可能达到那样丰富和完善的程度,但至少从那时候起,在“神农尝百草”的基础上,对医药学开始了一些探索。

金马驹人濯龙池

黄帝泉,又名“濯龙池”,位于黄帝城东500米处,因黄帝常在此泉“濯浴龙体”而得名。此泉系地下1700米至5000米的深层水,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而不竭。传说当年黄帝和蚩尤打仗时,累了,用泉水洗洗身子,身子立刻就长劲。在泉中泡泡,便立刻头脑清楚,能想出打败蚩尤的办法。后来黄帝下世,泉中出了个金马驹,每年春天,麦苗泛青的时候,一到半夜,它就跑出来,到处乱窜,踩了哪块地,哪块地的麦就发旺;吃了哪块地的苗,哪块地的麦准丰收。如果哪个人的心眼好,做积德事,这金马驹还给你往麦地里撒尿,这家就要发大财。人们说,这金马驹就是当年黄帝乘坐的宝马,黄帝死后,它成了仙,住到黄帝经常洗身子的泉里,为天下人办好事儿。不知过了多少年,有两个贪心的盗宝人,要把金马驹据为己有,这金马驹便跳进水中再也没露面,只剩下一潭清水。水挺甜,用它浇地,庄稼长;用它做饭,饭菜香;用它洗脸,脸蛋光。人们怀念黄帝和金马驹,就把这泉取名“黄帝泉”。

嫘祖养蚕

涿鹿县境内的桑干河边,有一村名“桑园”,距黄帝城十多里。此处传为嫘祖发现蚕和教人养蚕之所。

相传黄帝战败蚩尤之后,为了黎民百姓生活饱暖,就与其元妃嫘祖到处奔走,劝导人们垦田种谷,草野放牧。一日中午,他们走到黄帝城外十多里地的一个村边,因天气太热而在一棵桑树下歇息乘凉。不料树上掉下来一条虫子,落在黄帝头上。嫘祖忙用柴棍儿拨拉下来,见它一曲一伸不停蠕动,嘴里不断吐出一缕缕白色的细丝儿。黄帝忙说:这是一条益虫,它吐出的丝儿可织布做衣。嫘祖也说: “对,应该大量繁养。”可是,这种虫吃什么呢?嫘祖四下看了看,心想:它是从桑树上掉下来的,可能吃的是桑叶。想到这里,就从树上采了片叶子,把小虫儿放在上边,果然见它“沙沙沙”地咬个不停。于是,黄帝和嫘祖捉了一些这样的白虫,又采了一些桑叶,兜着带回城里。以后,小白虫繁殖的数量不断扩大,吐的丝堆成小山似的,嫘祖用来织成了油光发亮的布。当时造字的苍颉为这种吐丝的小虫儿起名叫做“蚕”,把用蚕丝织成的布叫做“锦”。嫘祖用“锦”为黄帝裁制了一件袍子,人们见了无不羡慕称赞。从此,大家都争着养起蚕来。

黄帝崩,葬桥山

桥山,俗名“透窟窿山”,海拔918米,位于河北省涿鹿县城东南20公里处。以山顶有天然形成的拱形石桥而得名。史载“黄帝崩、葬桥山”,即指此处,现存有黄帝庙遗址。相传早先这儿没有山,大道平坦,南北畅行。轩辕治世,教人们“日出而作,日中而市,日落而息”。人们赶集上市、做买卖、种田、打柴、牧牲畜都从这儿经过。蚩尤跟黄帝交兵打仗,为给黄帝人马攻守进退设障碍,就在这个地方挖了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沟,人称“蚩尤沟”。从此南北交通被截断。轩辕黄帝灭蚩尤,定都涿鹿城以后,出游巡视天下,看到这里的人们由于深沟挡路,交通阻隔,给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困难,就带领这一带百姓在深沟上面建造了一座大石桥。他仙逝之后,人们感谢其治世恩德,就把他安葬在这里,并修庙宇四时供奉。庙宇修成后,连桥带庙一日三尺,三日一丈地渐渐长高起来,最后长得挨天插云,竟变成了一座高山,即如今的“桥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