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阳楼·三亭增辉

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阳楼·三亭增辉

红花还需绿叶扶。“三醉”、“仙梅”、“怀甫”三座辅亭以其秀美身姿和丰富内涵,给岳阳楼增色不少。

三醉亭

三醉亭在岳阳楼右侧。二层二檐,歇山顶,碧瓦红柱,庄重而华丽。

清光绪《巴陵县志》载,三醉亭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年(1775),由巴陵知县熊懋奖承建。初名望仙阁,祀八仙之一吕洞宾。《列仙全传》卷六略云:吕岩,字洞宾,唐蒲州人。两举进士不第,年六十四,游长安酒肆,见云房先生,求度世术。云房十试洞宾,皆心无动。乃携洞宾至(终南)鹤岭,传以上清秘诀。洞宾既得道,始游江、淮,试灵剑,除蛟害,隐显变化四百余年,人莫识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所收岳州石刻《吕洞宾自传》云:“吾乃京兆(今陕西西安)人。唐末,累举进士不第,因游华山,遇钟离,传授金丹大药之方。……吾惟是风清月白,神仙聚会之时,常游两浙、汴京、谯郡。尝著白蓝角带,右眼下有一痣,如人间使者筋筷头大。世言我卖墨,飞剑取人头,吾闻哂之。实有三剑:一断烦恼,一断贪嗔,一断色欲,是吾之剑也。”当年所以于此建亭,是因为据说吕仙乃重修岳阳楼之首功者:正当滕子京修楼苦于找不到合适的掌本班头时,一自称“回道人”的老者持蓝图前来请缨。滕子京看图大为赞赏,乃令其领班开工。当地有家富豪因争班头未遂而对滕子京怀恨在心,屡次伺机破坏,皆未得逞:先因工匠云集吃菜紧张而煽动闹事,回道人乃撒刨花于洞庭湖变刨花鱼为菜;继而又花钱买通铁匠班头,遣走铁匠,倒掉铁钉,回道人即以榫头代钉,结果首创纯木结构;最后又决偃虹堤水淹岳阳楼,回道人又召回铁匠于湖滩浇铸万斤铁枷五个,以其四角破浪分水。楼成之日,回道人赠以一匾,上书“虫二”二字。子京不明其意。回道人笑道:“你且挂起,日后自有解其意者。”说罢不见踪影,天空旋即飘落一纸,上书“龙门吕洞宾,帮修岳阳楼。凡人不识我,称我回道人”。至此众人方悟:“回”字大小口相套,若将小口移上,岂不为“吕”?于是雕了吕仙像供于岳阳楼上。“虫二”牌匾亦挂于楼上。五百年后,一场风暴使岳阳楼摇摇欲坠,据说又是他化名“呆道人”(在湖南方言中,岩、呆同音),助翟知府修好了岳阳楼。过了几天,一姓毛的巡抚前来视察,端详“虫二”牌匾,悟出此中“风月无边”之意,翟知府乃制“风月无边”金匾悬于岳阳楼之上。据说这匾在清末曾被一位叫徐善的三品京官偷走,幸亏湘潭名士王壬秋机智取回。

望仙阁后坍塌,道光十九年(1839)在原址重建,改名斗姆阁。咸丰年间,楼与阁俱颓。同治六年(1867)重修楼时一并葺阁,并改名“三醉亭”,复祀吕洞宾。“三醉亭”乃取意于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相传唐时岳州方太守借六十寿诞远播声名,在岳阳楼上大宴三天。前两天夜里,吕洞宾皆与百姓在楼下醉酒哭天,搅得楼上饮宴者心绪不宁。第三日酒散后,方太守在楼下大坪设长桌让贵客题诗。一个叫贾百万的大财主半天憋出一首歪诗:“远望君山一大它,不知谁家牛屎屙。如果不是泻肚子,为何一次屙这多?”正在众人为之哭笑不得之际,吕洞宾手拎酒葫芦来到桌前,醉笔题诗:“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据说,三醉亭址即是当年吕洞宾三醉之处。亦有说“三醉”乃是指,因岳阳山好、水好、酒亦好,故吕仙三过皆醉。

光绪六年(1880),三醉亭随岳阳楼迁建。1977年重修,拆除四周砖墙,变为纯木建筑,换以八道格门,雕以回纹窗棂,饰以故事性刻花。楼内陈设淡雅空灵。下层增建楼屏,上绘吕洞宾醉卧像,神态飘逸。并书有吕洞宾上述七绝。两旁有联:“对月临风,有声有色;吟诗把酒,无我无人”,为方功浚1902年题并书。上层设有神龛,供新塑吕洞宾坐像,神态端庄。龛额有“诗酒神仙”题词。两边条布上原有“敬佛敬心心敬佛,焚香焚意意焚香”联语,后因有人指出吕仙为道非佛而摘除。

仙梅亭

仙梅亭在岳阳楼左侧,为两层六方小亭,檐牙高啄,绿色琉璃,纯木结构,十分玲珑雅致。中间立有仙梅石,记有仙梅亭故事。

光绪《巴陵县志》载:“明崇祯间,岳阳楼毁,土人于湖滨砂碛中得石一方。石上枯梅一干,别无枝叶,共二十四萼,皆自纹理,不假人为,因构亭复之。”明末清初,杨柱朝《仙梅记》亦云,此石“上有画梅一枝,色如绀墨,其枝干隆然而起,望之高出于石,宛若人工镂就者;及以手摩之,则润滑如砥,了无痕迹,梅与石无辨”。杨文并对其成因作了探究:“窃尝思之:莫顽于石,而梅之隆然以起者,似有精气存乎其中,则顽也而灵矣;莫静于石,而梅之刻画毕肖者,似有笔墨点染而成,则静也而动矣。以一石之微,而动静之机,灵顽之理皆具焉。”从此文描述来看,这块石头似为植物化石。一般人无从解释,便“咸仙梅呼之”。

亭由明崇祯时推官陶宗孔建。后亭毁石失。清乾隆年间熊懋奖重建岳阳楼时遍访其下落,偶尔在民屋灶下复得。惜已纹理不清,且已缺损,乃摹石一块置于复建之亭中。同治六年大书家何绍基题“留仙亭”匾悬于亭额。光绪六年,又复名仙梅亭。现亭为1977年按原貌重建。亭旁栽有松竹梅“岁寒三友”,与“仙梅”虚实相映,更有意趣。

怀甫亭

怀甫亭在岳阳楼下洞庭湖边,为1962年纪念杜甫诞生1250周年之际新建。四角方柱,木栏环绕,脊饰精美,藻井彩绘。亭额为朱德所书“怀甫亭”三字,正面亭柱有吴丈蜀1979年所撰对联:“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亭中竖石碑一方,正面刻杜甫画像及其《登岳阳楼》诗,背刻诗人生平。

在民间,有一则与怀甫亭有渊源关系的传说,颇为动人。相传唐大历三年冬杜甫来岳州时,搭乘了一个叫稚子的后生的船。稚子心地善良,喜爱诗歌,见这位老者身染重病仍吟哦不已,顿生敬意,挽留杜甫在他船上暂住养病。那天,他们同登岳阳楼。回船后,老者挥毫作《登岳阳楼》。稚子从其落款得知老者即是自己最崇敬的大诗人,纳头便拜。杜甫便把诗稿送给了稚子。此后,稚子每天白天打鱼,晚间便向杜甫求教诗艺。冬去春来,杜甫病情好转,便辞别稚子前往郴州。一年后,稚子与杜甫在潭州相遇,又将更加衰老的老人请回岳州将息。不久,杜甫与世长辞。稚子痛心疾首,积攒多日,终于在岳阳楼下湖坡上为诗人立了石碑,上刻诗人遗容和那首《登岳阳楼》。后碑被湮没。今怀甫亭据说就建在当年立碑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