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咸阳之旅·乾陵·鳞次栉比陪葬墓
在乾陵东南一带,分布着十七座皇室太子、公主和王公大臣的陪葬墓。已陆续发掘了五座,其中永泰公主墓、懿德太子墓和章怀太子墓已对外开放,这三座墓中,尤以大量生动逼真的壁画受人称道。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中宗李显的第七女,武则天的亲孙女,嫁给武则天侄儿武承嗣之子武延基为妻。死于大足元年(701),年仅十七岁。关于她的死,墓志铭上说死于生育难产,据发掘后的验证,不足为信。另有说因她说了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情夫)“何得恣入宫中”的话,被武则天“杖杀”,或说赐白绫缢死。李显即位后,于神龙二年(706年),将李仙蕙和武延基合葬于乾陵。
永泰公主墓1960年8月开始发掘,是当时所发掘唐墓中最大的一座。此墓虽曾被盗,但仍出土了精美的三彩俑、瓷器及金、玉、鎏金饰品共一千三百五十三件。其中尤以墓室内壁画引人注目。
墓道入口的左边画有一条两丈多长的青龙,右边是大小与它相同的白虎。将青龙白虎画在门首用以镇守墓门,驱恶辟邪。青龙白虎之后,画着许多五个武士一组的仪仗队,从墓道一直排到天井。墓中壁画以宫廷侍女为主,她们在冥间陪伴着寂寞的公主之灵。墓前室东西两壁的两幅彩绘《侍女图》被认为是唐墓壁画中的杰作,每幅绘有九个栩栩如生的宫女,逼真地描绘了宫廷侍女所特有的端庄、拘谨。
章怀太子墓
章怀太子李贤,为唐高宗次子,武则天所生。他曾召集学者注解《后汉书》,先后被封为潞王、雍王,并曾被立为太子。调露二年(680)被害死于巴州(今四川省巴中县),年三十一岁。中宗李显复位后,迁葬于乾陵陪葬。景云二年(711),睿宗李旦追封他为“章怀太子”。
墓中的墓道和墓室绘有五十多组壁画,面积400平方米。墓道东壁巨幅《狩猎出行图》画有四十多个人物,若干马和骆驼,描绘了墓主生前浩荡的狩猎队伍。墓道两侧是《马毬图》,描绘一场正在激烈进行的马毬赛。马毬是由波斯(今伊朗)传入中国的一项体育运动,经唐太宗的提倡,在唐宫廷和贵族中广泛流行。唐太宗及以后的几代皇帝,都喜欢马毬运动。后来,皇宫中还出现了女子马毬队。据《封氏见闻录·打毬》记载,唐景云年间(710—711),吐蕃使者来长安迎娶金城公主,唐中宗与他们在梨园亭子观看马毬赛。吐蕃使者中有打马毬的好手,他们提出同皇宫马毬队进行比赛。比赛开始后,吐蕃队连连告捷。当时尚是临淄王的李隆基带领四人亲自出阵,大显身手,终于战胜了吐蕃队。《马毬图》描绘了打背手毬的情景:骑马奔驰到毬的前面,然后回身反击。这简直成了一种精湛的艺术表演。《马毬图》不但为研究马毬运动提供了形象资料,它还是我国古代与中亚人民友好交往的实证。马毬运动至明代以后失传。
此外,章怀太子墓中的《观鸟捕蝉图》、《迎宾图》、《天体图》也都是难得的佳作。
懿德太子墓
懿得太子李重润是唐中宗李显的长子,因对武则天不满于大足元年(701)被处死,年仅十九岁。李显复位后,被追封为“懿德太子”,神龙二年由洛阳迁葬乾陵,并“号墓为陵”,隆重厚葬。此墓于1971—1972年发掘,出土文物一千多件。墓内有壁画数十幅。
壁画中绘有许多典章仪礼方面的场面和表现宫廷生活的内容,以强调墓主在政治上的显赫地位和生活上的奢华。墓道两壁的巨幅《仪仗图》,充分表明了墓主的特殊身份。图中绘有由一百九十六人组成的仪仗队,分步队、骑队、车队三大部分,画中武士所持戟数为四十八戟。在北周就已出现的门戟制度,是封建等级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戟数多少是表示爵位门第高低的标志。唐代的门戟制度有严格规定,太庙、社稷和宫殿门卫可配备二十四戟,东宫是十八戟,一品官为十六戟,往下依品位的降低而递减。永泰公主墓绘十二戟,章怀太子墓绘十四戟,而懿德太子墓中绘四十八戟,属于皇帝一级的待遇。李重润生前未曾享受的待遇,死后得到了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