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沉帝王梦·京郊之旅·大觉寺·空空大觉中含虚寂照同
大觉寺位于北京西郊旸台山麓。山峦蜿蜒起伏,与卧狮相似。东西两个圆形山包上,莲花、普照二配寺巍然矗立,故当地人用“狮子滚绣球,一佛二菩萨”来形容庙宇的位置和地形的奇巧。
幽都胜概
寺内有一块辽碑,辽代道宗咸雍四年(1068)设立,距今已九百余年。碑称“清水院者幽都之胜概”,可见这一名胜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寺的主要建筑由弥勒殿、正殿和后殿南北跨院组成,庄严肃穆、富丽堂皇而又幽深静寂。后院的憩云轩有清泉一泓,泉旁一舍利塔玲珑精致,处于全寺的最高点,形状与北海白塔相似。
咸雍四年,有一位姓邓的善人,见此水院清幽佳胜,而僧舍残破不堪,摇摇欲坠,遂舍三十万钱“葺诸僧舍”,使之焕然一新。明宣宗御赐寺名,称“大觉寺”。《日下旧闻录》载,大觉寺原名灵泉寺。明代无隐和尚移居北京吉祥法云寺,在明代倍受恩宠。明宣宗“敕有司度僧百余,与之为徒,建大觉寺以佚其老”。卒年八十八岁,死前留偈语:“空空大觉中,永断去来踪。实体全无相,含虚寂照同。”
清代,乾隆曾在此剃度受戒。一次乾隆从梦中笑出声来,被烧火的迦陵僧用戒尺猛打,以致悄然回宫。此后迦陵僧因祸得福,不仅做了大觉寺的主持,连他手植的玉兰也成了寺的绝物,一直受到人们的爱护与观赏。
风物数奇
大觉寺佳胜之处,景中有景,奇上加奇。寺西有一乾隆曾休憩过的小楼,楼下一溪,号称灵泉,上有一座雕着三个山峰的“笔架山”。山峰底部都凿有洞穴,水由龙口喷出后,流转洞中,形成“喷泉射窦”的胜景。据称源头有两个,伏流地下,流进寺墙后才与灵泉相会。此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奇景名“二龙戏珠”。
寺中辽代古碑记载着大觉寺的历史。碑高1米,顶部雕着盘龙,镌刻着“旸台山清水院藏经记”九个大字,驮碑的石兽已没入土中,但文字还相当完整,是研究辽史以及辽南京(即今北京)地理历史的重要文物。
二龙戏珠的北流泉,经辽碑、竹林之后流进一个石雕的大水池,上镌“碧韵清”三字。这石原是一块大理石,纹理细腻,质地坚硬,全石主体呈灰色,间有乳白、黛墨、浅紫各种花纹,堪称石中佳品。后来一石匠高手对之精雕细凿,使之成为可盛三担清水的巨形“大玉杯”。石上刻有输水的石槽,出水和受水都保持均衡,故而“杯”中之水常清不涸,供游人摩挲赞赏。
无量寿佛殿前有棵无量寿树——千年银杏。干围7.5米,要有六个成人手牵手才能围拢。此树为雄株,浓荫匝地,可荫及大半个庭院。乾隆皇帝曾题诗吟咏:“古柯不计数人围,叶茂孙枝绿荫肥。世外沧桑阅如幻,开山大定纪依稀。”据说原来七王坟有一株比它还大。白果树下藏亲王,“白”和“王”相合恰为一“皇”字,慈禧怕因此再出皇帝,下令锯掉此树。传说伤口处淌出乳白色叶液,旋即缝合。慈禧手持尚方宝剑,念念有词,大树方颓然倒地。自此以后,大觉寺的白果树就成为西山之冠。
寺中另有一奇树,即桧柏树,在功德池东端,树冠非常奇怪,长着针叶和阔叶两种叶子。原因是桧柏心部半空,寄生着一棵老藤,学名叫蛇葡萄,已超百岁高龄。这棵共生树与碧云寺水泉院的三代树并称京西两寺之奇,也为大觉寺六绝之一。
然而,更有名气的还要数寺中的玉兰树。在四宣堂和北跨院,各有一株玉兰,据说是明清两代所植。大觉寺玉兰,一向有“北京玉兰之最”的雅号,有名的“古寺兰香”就是指的这里。传说它们是乾隆年间主持僧迦陵从四川移来,树龄已达百余年,可惜其中一株已经死去。北院的一株玉兰,是清代光绪年间移植的,树龄也逾百年。花繁瓣大,馨香浓郁,一干一花,刚劲俊逸。每年四月花信时节,游人如潮,摩肩接踵。朱德元帅生前曾多次前往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