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天问台·屈子行吟处

煌煌荆楚吟·洞庭湖之旅·天问台·屈子行吟处

屈原被流放以后,曾在洞庭湖畔苦度多年,常德、辰溪、溆浦、桃江等地都留有他深深的脚印和煌煌的歌吟。

问天与《天问》

湖南益阳桃花江畔谷山(一说凤凰山)山腰,旧有屈原天问台(亦名天问阁),其下巨石陡峭,俯临资潭,传为天问石。亦名屈子钓鱼台。上刻一老翁垂钓图。

天问台的来历有二说。一说因此处有屈原女儿秀英之墓,传说屈原《天问》手稿发现于此,亦很可能写作于此,又南有花园洞,林壑幽深,石鼓数座,传为屈原读书处,故于秀英墓侧建台以纪念。

一说天问台原为楚王宗庙,屈原流徙过此时,适逢太卜郑詹尹主祭。郑詹尹是著名的善卜者,满怀苦闷的屈原便向他提出了许多人生社会是非善恶方面的问题。詹尹无言以对,屈原只好叩问苍天。他见大庙前庭两厢墙壁上画有天象、地理、三皇五帝、神灵鬼怪等许多图像,便将自己心中的问题,一一写在壁画旁。第二天一早便又来此登上王庙的倚天楼,面对东方大声发问:“天上是否真有神灵,如有万能之神,为何对人间疾苦不闻不问?”“为什么贪赃枉法者升官发财,清正廉明者却被判死刑?”“为什么世界上罪恶这么多,这么不公平?”……洪亮的声音穿过云层,直上天庭。天帝瞠目结舌,急令紧闭南天门,又命云神、风伯、雨师播云刮风施雨。一时风狂雨骤,电闪雷鸣,但屈原依然屹立如山,仰天长号。一对金凤凰闻声从南海飞来,点燃松明为屈原照亮,张开双翅为屈原挡风遮雨。屈原在风雨中问了三天三夜,总共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天帝无可奈何,只好喝退风雨雷电,打开天门重放光明。屈原问罢继续东行,百姓依依惜别,金凤振翅相随。人们为纪念屈原,便将楚王庙改建为天问台。传说每逢风雨之夜,这里还能听到屈原问天之声。

雪峰蜜橘与《橘颂

屈原情深意切的《橘颂》,一般认为是其早年之作,但洞庭百姓却传为屈原流放途中所作。这与一个“泪血染红桔”的故事有关——

辰溪县城外沅水中有一江心小岛叫木洲。岛上早先产有一种“火烧柑子”,果皮皱巴,黑不溜秋,又酸又涩。传说此果为天宫御膳房烧火丫头所变:一天,她误入蟠桃园,见蟠桃诱人,便偷摘了一篮分给膳房师傅、丫头美食一顿。不料事情败露,王母震怒,欲将其贬至凡间。烧火丫头乞求变为蜜桃赐福人间,王母假意应允,暗使花招,使其变为这野果。但奇怪的是,这年洪水泛滥,草木无存,唯独这火烧柑子枝如铁,干如铜,照样开花结果,使百姓得以度过荒年。

屈原途经木洲时,与百姓同食此果。口中的酸涩,使他想起世间的疾苦、老天的肆虐和楚王的昏庸,禁不住老泪纵横。泪水一滴滴、一串串地洒在火烧柑子上,刹时间变为殷红的血,把果子染得鲜红铮亮,奇香扑鼻,味道甜美。此后没几年,这蜜橘就长遍了雪峰山区。屈原也以雪峰蜜橘为题,写了《橘颂》。

鹿鸣呦呦

传说溆浦是屈原被放逐的首到之地。这里十分荒僻贫穷,但百姓纯朴善良。他们把屈原安置在溆水河边的一座小山上,并每夜到这里听屈原吟诗弹琴。

屈原用琴声、诗篇倾吐的肺腑真情,不仅常使百姓潸然泪下,而且竟使一群有灵性的梅花鹿变成这里的常客。后来一场瘟疫搅得这里鸡犬不宁,屈原也卧床不起。夜间群鹿来临,将一朵朵带露的兰花铺于屈原睡榻四周。其中一鹿跪至榻前,把它那刚冒出的犄角伸进屈原口中。屈原舔着鹿茸,不到半个时辰即神清气爽。这时,他格外惦念受瘴气折磨的百姓。这些梅花鹿立刻明白了屈原的心事,一起下山跳进溆水,一边将犄角在河石上摩擦,一边朝屈原鸣叫。屈原立即会意,将羼有鹿茸的河水一瓢瓢送到各家。药到病除,山村又恢复了生气。后来,屈原要东行,那群梅花鹿也前来含泪鸣叫送行。屈原自沉汨罗后,它们悲痛不已,夜夜引颈悲鸣。后人就把这座山叫做鹿鸣山,并在山上修了一座屈子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