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清滇黔韵·大理之旅·大理·天然图画大理石

清清滇黔韵·大理之旅·大理·天然图画大理石

大理不仅山水秀丽,名胜繁多,苍山十九峰盛产的大理石也驰名中外。大理石,又名点苍石、文石、础石,石质细腻,光泽晶莹,花纹奇异,色彩斑斓,有彩花、水墨、银灰、雪白等品种。根据品种不同,常用于作屏风观赏、贴墙铺地或雕刻绘画。一块好的大理石,往往就是一幅天然的图画。前人曾根据大理石的自然花纹图像把它分为十品,即:层岳叠嶂、积雨初霁、群山杰立、雪意未晴、雪峰千仞、崖岫半微、冰石云月、云山有径、浅绛微黄、孤屿平湖。

大理石的生产相传始于唐代。《太平广记·记西洱河事》载,唐乾符二年(875),韦陀将军章贞曾告诉别人:“西洱河有白石,其土人造多宝佛全身像,安在西洱河鹫山寺。”宋徽宗政和六年(1116),大理国段和誉曾派遣大臣李紫琮向宋王朝纳贡,贡品有一种“碧玕山”,据说就是大理石。明崇祯年间,徐霞客游大理,曾在日记里多次记载所见的大理石精品。一次记载嵌于静土庵前殿佛座后中楹间的巨石二方:“各方七尺,厚寸许。北一方为远山阔水之势,其波流潆折,极变化之妙,有半舟庋尾烟汀间;南一方为高峰叠障之观,其氤氲浅深,各臻神化。”另一次记载苍山第十峰下“张顺宁所寄大空山楼间诸石”:“石大径二尺,约五十块,块块皆奇,俱绝妙著色山水,危峰断壑,飞瀑随云,雪崖映水,层叠远近,笔笔灵异,云皆能活,水如有声,不特五色灿然而已。”他感叹道:“从此丹青一家,皆为俗笔,而画苑可废矣。”(《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大理石开采出来,还需石工们巧妙分解,精心打磨,细致修边,以至加以雕刻,才会出现最佳图景。成石之后,文人墨客,常就景题诗,为画意添诗情。如有一块画面为“山雨初霁”的大理石,清代高其倬题诗曰:“林角才闻布谷声,东风早已促春耕,吹来朝雨仍吹去,更放前溪一崦晴。”诗从画面想象出山村春耕的情景,意境淡远。有的仅题句,如“远山翠百重,回流映千丈”、“余雪映青山,风碎池中荷”等。诗与画和谐统一,情溢石外。

关于大理石,有不少神奇传说。蒲松龄《聊斋志异》载:“张牧过点苍山,拾一圆石径寸,明于水晶,映月视之,则有绿树荫。荫下有一女子,坐绳床,观白兔捣药。兔不停杵,树叶若风动。女子亦时时手拂环髻,或微笑,意即为姮娥也。一夕,召客看月,出以示之,忽跃入空中,明于月,不知所之。”民间相传,大理石是仙女带来的。很古的时候,在很远的仙山上住着一个仙女,她的眼睛比星星明亮,脸庞比山花鲜艳,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玉石。一天,她来到点苍山,被这里的风光迷住了,在山上住下来。她每天到苍山十九峰山山水水玩耍,这一带就长出了许许多多玉石。一个贪心人知道了,心想,我要是把仙女抢回家,我家里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出玉石了。于是,他上山找仙女去了。一天,仙女刚回到洞里,贪心人突然向她扑来。仙女一躲,踏着彩云飞走了,留下一条七十二股五彩丝线织成的腰带。贪心人又向腰带扑去,可腰带钻进岩石里去了。仙女走了,苍山的玉石变成了石头,五彩腰带钻进的玉石还呈现出七十二种绚丽多彩的花纹。人们就把玉石变成的石头叫“大理石”,把呈现出七十二种花纹的石头叫“彩花石”,把仙女住过的洞叫“七十二股花线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