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大漠风·兰州之旅·祁山堡·一代名相六出祁山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北伐曹魏,试图统一北方、复兴汉室的重要军事行动。魏黄初七年(226),魏文帝曹丕病亡,魏明帝曹睿即位。诸葛亮抓住时机,率领大军北伐曹魏,开始了“六出祁山”的军事行动。
诸葛亮攻伐曹魏,其大本营在汉中,为何不由汉中直捣关中,而绕道陇右出步祁山呢?祁山为平地突起的一座孤峰,处在一个东西长百余里的河谷盆地,西汉水自东向西横贯全境,扼陇蜀交通的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东北可直逼盐官、天水关;西可绕道陇右,与曹魏逐鹿中原;南可退守西和,回兵汉中。祁山气候温润,自古为富庶之地,可就地垦田筹粮,缓和蜀道崎岖、远道运粮困难的矛盾。诸葛亮兵出祁山之前,曹魏在祁山驻有重兵,武都、阴平等与蜀汉毗邻的郡县也控制在曹魏手中,若直取关中则将严重威胁汉中的安危。此外,兵出祁山还可利用陇右氐人与曹魏政权的矛盾,诸葛亮若夺取祁山,陇上氐部落的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即叛魏投蜀。诸葛亮兵出祁山是战略上的需要,是具有雄才大略的一着妙棋。至于终归失败,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原因相当复杂,非诸葛亮一人之力所能为也。
功名故垒话诸葛
祁山堡位于天水礼县祁山乡,始建于西汉,《三国演义》作祁山大寨,是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古战场。《水经注》载:“西汉水北,连山秀举,罗峰竞峙,祁山在蟠冢山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昔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汉水经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
祁山堡位于祁山峰顶,峰顶为一平台,广约2000平方米,风景宜人,有“祁山暮雨”之称。堡下四周山势如削,惟一羊肠小道蜿蜒而上。祁山北山麓有诸葛大军的九寨古垒,相传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时,在此扎下九个营寨,排为一字长蛇阵,现在仅可见两个土堆。祁山东有通往卤城的卧龙桥,由卤城可到诸葛亮设伏兵射杀魏将张郃的木门道。山南有集驯西凉战马的圈马沟,及诸葛亮试马的上马石。峰顶祁山堡内苍柏掩映之中,有一座前后三院的诸葛武侯祠,正殿内供奉诸葛亮贴金泥塑坐像,高3米,羽扇冠巾,庄严肃穆。后殿祀关公。每年农历二月庙会期间,附近乡民上山焚香礼拜,烧香跪拜后,触摸孔明的手脚,谓可保佑自己耳聪目明,家庭和睦,五谷丰登。当地世代相传武侯祠建于南北朝,明清重修。原来诸葛亮塑像两旁还立有姜维、杨仪塑像,正殿两侧厢房祀关兴、张苞、王平、廖化等人的塑像,可惜已全部被毁。祠内还有历代名人手书的匾额三十余块、楹联五副、碑石二十余通,盛赞诸葛亮鞠躬尽瘁、留芳百世的一生。
孔明点将演讲台
除祁山堡之外,诸葛亮六出祁山的遗迹还有诸葛军垒。诸葛军垒在天水市东城门外,垒高约1丈,为一圆锥形土墩,墩前有碑亭,碑四周苍柏拱翠。每逢日当中天,垒上无投影,当地百姓称为“无影墩”,为古天水八景之一。诸葛军垒今已不存,碑亭亦不知去向,只在成都武侯祠内保存有昔日天水诸葛军垒的照片。
诸葛军垒相传是诸葛亮在天水点将和讲话之处。诸葛亮率大军进入天水前,耽心蜀军水土不服,影响战斗力,令每个士卒官兵都随身带一小袋家乡盐土,随时服用。进驻天水后,天水水土很好,蜀军很快便适应,这样蜀军所带的盐土已无多大用处,所以当诸葛亮点将、讲话时,士卒就将“乡土袋”内的盐土倒在地上,堆成一个大土丘,把鞋内行军时钻入的砂土倒在土丘上,用脚踏实,让诸葛亮立于台上,点将讲话,申明军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