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齐鲁月·鲁西之旅·太白楼·谪仙醉眠处

朗朗齐鲁月·鲁西之旅·太白楼·谪仙醉眠处

太白楼在济宁,传为“谪仙”李白当年常去宴饮处。

李白二十五岁那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后来,他东游齐鲁,来到任城(今济宁)。李白平素豪饮,自称“酒中仙”,据说在这里,他经常到当地最有名气的一家酒楼——贺兰氏酒楼饮酒。当时九十高龄的当炉贺兰氏也酷爱诗歌,对李白极为敬重,常邀李白宴饮。有一次两人喝得高兴,贺兰氏就把酒楼赠给了李白。李白便把远在湖北安陆的妻小接到任城,在此处安了家。他和妻子(唐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常在楼上把酒论诗,共度时光。后来,李白又一次离家远游。三年以后,他在金陵(今南京)写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其时妻子许氏已死),寄托了他对任城的眷念深情:

《谪仙醉眠处》古诗句出处:我家寄东鲁,谁种龟阴田?春事已不及,江行复茫然。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楼东一株桃,枝叶拂青烟。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别家三年,诗人念家之心恐怕也与逐渐齐楼的桃树一样,与日俱长了。

李白逝世九十九年以后,吴兴人沈光过济宁,登贺兰氏酒楼,作《李翰林酒楼记》云:“至于齐、鲁结构凌云者有限,独斯楼也,广不逾数席,瓦缺椽蠧,虽樵儿牧竖,过亦指之曰:李白常醉于此矣。”从此,太白酒楼开始扬名,常有文人骚客来此游览题咏。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左卫指挥使狄崇改建砖石城墙时,将楼由原址移至南城墙现址,名声益远。清代大文学家山东新城(今桓台)人王士祯《带经堂诗话》曾记载当时酒楼盛况:“济宁州太白酒楼,下府漕河,凭高眺远,据一州之胜。……由夹城出小东门至南池,渊著淳泓,芰荷被渚,夹岸杨柳,淖约近人,最为佳境。”相传侍读钱香树由运河乘船出京至济宁时,因仰慕太白楼名声,泊船伫立船头遥望。一不小心,为霜所滑,失足落水。家人急忙把他搭救上船,他笑着说:“我听说淹死之人,必有鬼物相引。倘若我昨晚梦见李白,他一定拉我走了,我今天就淹死了。”第二天,他游览太白楼,作诗一首:“昨夜未曾逢李白,今朝乘兴一登楼;楼中人已骑鲸去,楼影当空占上游。”

如今的太白楼为1952年重建,顶歇山式,两层飞檐,高20余米。脊绘飞龙,檐立奇兽。楼内现存各种李白的和后人纪念李白的墨迹、刻石等。其中传为李白手书的“观”字刻石,呈正方形,边长78厘米,正楷字体,潇洒豪放,左下角署名“太白”。刻石出土于清嘉庆十年(1805),同时出土的还有“壮”字刻石,通读为“壮观”,今“壮”字刻石已佚。清人王琦《李太白全集·外记》载,壮观碑全国有三块,分别在大同、滕阳驿、济宁。还有手书《清平调》墨迹,为行草书体,如行云流水。卷末署“天宝元年李白醉书”,下压“李白之印”方形图章一印。此卷系后人摹写。卷后有历代书法家吕温、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赵子昂、文徵明、祝允明、朱彝尊等跋语。据《松窗录》记载,《清平调》三首词,为李白当年在长安供奉翰林期间,奉唐玄宗诏于醉中所写。写成后,即由李龟年谱曲,玄宗亲调御笛伴奏。据说杨玉环欣赏入迷,持绣巾再三向李白拜谢。二楼内壁,嵌有李白、杜甫贺知章阴线浅刻画像,人物形象生动逼真,系明万历年间李汉章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