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桂林之旅·灵渠·山风动棹歌飞石镇独角

灼灼闽粤花·桂林之旅·灵渠·山风动棹歌飞石镇独角

灵渠年代久远,工程壮观,古来游览题咏者众。明代参与编纂《永乐大典》的学者解缙被贬广西时,曾来灵渠。目睹这一伟大工程,他感慨不已,作《兴安渠》诗叹曰:“石渠南北引湘漓,分水塘深下作堤。若是秦人多二纪,锦帆直是到天涯。”诗中感叹秦朝要是再多两纪(一纪十二年)的话,就会河通天涯,船达各地。这既是对秦人的赞扬,也是对一种创造精神的歌颂。清代彭榕登上铧嘴观澜,波涛激起诗情,遂作《铧嘴观澜》诗:“澎湃汹汹激上矶,横流倒泻震声威。惊疑蛰起龙分水,舞爪掀鳞势欲飞。”

一些文人墨客行舟灵渠,为一路壮丽景色所陶醉,也纷纷作诗抒怀。明代俞安期《舟经秦渠即景作》诗曰:“秦渠曲曲学三巴,离立千峰插地斜。宛转中间穿水去,孤舟长绕碧莲花。”清代李熙垣《陡河》(陡河即灵渠)诗曰:“几日飞帆滞陡河,一重水尽一重波。摇舟直上红沙堰,两岸山风动棹歌。”徐鼎《过陡河》诗曰:“潇湘南望桂林西,画艇如鸥狎浪低。路入陡河称险处,分明三峡听猿啼。”

距“四贤祠”不远,有一临江巨石拔岸而起,人们称其“飞来石”。它一石独秀,多少年来激起人们无数美好的想象。明代顾璘《飞来石》诗曰:《山风动棹歌·飞石镇独角》古诗句出处:

谁骑苍鸾来?啄破苔花碧。经年不归去,化作山头石。

清代王国梁《飞来石》诗曰:《山风动棹歌·飞石镇独角》古诗句出处:

此石飞从何处来?参天拔地势崔巍。一峰永镇东西界,二水中分南北开。自向灵渠为砥柱,可知海洋有奇材。至今风雨潇潇夜,犹欲高骞列上台。

此石相传与开凿灵渠有关。当年秦始皇派史禄在兴安开凿灵渠,要连接湘江漓江,把湘江的水让三分给漓江。谁知这里看守湘江的东海龙王有一个独角太子,不甘心把流往东海的湘江水让给流往南海的漓江,每当灵渠竣工时,就用独角撞崩堤基。指挥建堤的石匠出身的张将军建了三年,终因独角太子作怪而被杀了头。接任的刘将军又建两年,也因此被斩首。再后由李将军指挥,限期只一年。李将军接任后得知张将军死前留话:“三年得个美,犁铧三七水。”刘将军留下一张图。李将军反复琢磨,悟出张将军的话是指在湘江上游渼潭筑个犁铧形的石坎,劈水三分入漓,七分入湘,原来刘将军的图是工程砌法图。他按张将军的设计、刘将军的砌法,和士兵民工们苦干十一个多月,又把堤坎建成了。临近放水,他想起前两位将军的遭遇,愁眉不展。正在这时,来了一位老人要见李将军。他交给李将军一支香,嘱他危急时朝西点香。放水那天,李将军一直站在原来最早崩堤的地方观看。到了半夜,下起暴雨,只见河面窜出一只独角怪兽向堤坝冲去。李将军忙点起香,顿时从峨眉山飞来一块巨石,将独角怪兽镇压住了。这就是现在的飞来石。原来那位老人是峨眉山的白鹤大仙,张、刘、李三将军筑堤不止的精神感动了他,故来相助。运河筑成了,要给李将军封王。庆功仪式上,李将军沉痛地说:“灵渠修成,是张、刘二将军的功劳,我李某岂能一人受禄。”说罢自刎而死。后人将他们合葬在灵渠西岸,称“三将军墓”,今三将军墓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