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闽粤花·福州之旅·三山·二塔耸立

灼灼闽粤花·福州之旅·三山·二塔耸立

福州的白塔、乌塔,一在于山麓,一在乌山脚,两塔东西遥遥相望,黑白相衬,互为犄角,蔚为壮观。“榕城双塔”成为福州一胜。

那么,这双塔是谁盖的呢?

相传在一千多年前,福州是一个王国的都城,国王总希望能扩大地盘作个皇帝。有个游方道士对国王说,福州象一只龙头,但还需在乌山和于山上各盖一座塔,龙就有了角,有角的龙才能成就大事。国王忙命丞相招募建塔工匠。当时就有师徒俩承揽了这个工程。他们把几百斤重的大石条,垒在塔基上,每垒一层,就用土掩埋起来,铺出路以便垒第二层。

徒弟想采用更简捷的建筑方法,师父不同意,徒弟就承揽了于山宝塔工程。他改用搬运方便的砖块垒塔,只须搭个木架,就能一层层地垒上去,当师父的塔才盖第六层时,徒弟已盖完第六层了。第七层盖好时,夜里狂风把徒弟盖的塔吹歪了。师父为帮徒弟扶正塔身,放下了自己未完成的乌山塔,昼夜在砖塔内用木楔扶塔,等塔扶正时,师父耗尽了最后一点力气。徒弟大悲,就把塔身全刷成白色,为师父挂孝。第二天,国王见全塔刷白,认为是故意打掉他当皇帝的彩头,就下令把徒弟杀了祭塔。丞相建议:等他盖完乌山塔再杀不迟。

徒弟心想:盖完塔让这样无道的人做皇帝,老百姓都没命了。他在塔上题了一首诗:“盖塔七层,福州大乱。杀死昏君,朝代更换。斩草除根,永保无患。谁愿为王,当机立断。”就连夜逃往他乡了。

次日,国王派丞相和将军来验收,找不到徒弟,只在塔里看到了那首诗。国王命丞相和将军在三天之内把白塔画上龙凤、佛像,并在一个月里盖完乌塔,否则就要砍他们的头。

将军和丞相找来许多人盖塔,好不容易盖上了,但等土退完一看,塔身是歪的!眼看两人的人头是保不住了。两人一商量:与其让国王要他们的命,不如先要国王的命。第二天,两人骗国王去看塔,在路上就把他杀了。之后,为了争当国王,将军和丞相又打了起来。福州百姓见这两人不配当国王,就齐心协力把他们杀了。乌塔至今仍歪着;白塔至今仍是白色的。

自然,事实上并非如此。白塔原名“报恩定光多宝塔”,是闽王王审知为其父母荐福,于唐天祐元年(904)所建。塔有七层,高41米,塔内轴为砖砌,外层建木阁楼。据《定光多宝碑记》载,在塔开基时,发现地下有宝珠,光芒四射,故定名“定光塔”。明嘉靖十三年(1534),塔遭雷击,阁楼被烧毁,只余砖轴。十四年后重修,把木梯架于砖轴内,砖轴涂上白灰,变成白色砖塔,俗称白塔。白塔原为福州最高建筑,由塔内木梯可达塔顶,经各层塔门可通塔外。

乌塔正名是“崇妙保圣坚牢塔”,因塔身的石料略显黑色,俗呼乌塔。其前身是唐朝的净光塔,贞元十五年(799)德宗皇帝李适做寿时,福建观察使柳晃为他祝寿祈福而建的佛塔。后倒塌。今存石塔是王审知第七子王延曦重建,虽较白塔略矮小,但其建筑之精巧、雕刻之细致多样,皆远胜过白塔。其第一层塔底部浮雕龙凤纹,基座刻覆莲瓣,每层塔壁刻诸佛像,共六十二尊,为五代时期作品。塔刹自下而上,为复钵复莲宝盖、相轮露盘,顶光为铜葫芦,各檐角系铁风铃,整个造型古朴大方,工艺精致。乌塔是研究五代闽国建筑艺术和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