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大漠风·南疆之旅·克孜尔千佛洞·西域佛光
新疆的石窟(又名千佛洞)计有十二处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是克孜尔石窟。克孜尔石窟,又称赫色尔石窟。它是古龟兹国的一处石窟寺群,也是天山南麓规模最大的佛教石窟群。古龟兹即今库车,是西域佛教文化中心之一,名胜古迹多为佛教文化遗存。我国佛教三大翻译家之一——鸠摩罗什即诞生于龟兹。
克孜尔千佛洞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东南,木札特河谷北岸悬崖上。这里山环水绕,风光旖旎,有二百三十六个石窟。它开凿于三世纪,唐时废弃。时间比敦煌石窟要早,因西域佛教的流传先于中原。窟形体制主要是毗诃罗式(即僧房群式)和支提式(即中心塔柱式)。现只有七十五个洞窟窟形完整。彩塑大部分在伊斯兰教进入南疆取代佛教的岁月中遭破坏,后又被外国人盗窃,现已看不到完整的塑像。保存下来的壁画画面近1万平方米,题材繁多,情节离奇,有大量的佛本生故事画,仅第十七窟就达三十八种之多,被誉为故事画之冠。第三十八窟的伎乐图,有二十个乐师,各奏一件胡地乐器,有琵琶、箜篌、横笛、筚篥等。龟兹的舞蹈少女体态轻盈,姿态优美。第一百七十五窟还有耕地图、制陶图。石窟后壁有一些古龟兹文题记,对研究新疆的历史文化富有价值。克孜尔石窟壁画以西域的凹凸画法闻名,线条遒劲有力,严谨生动,又能与立体烘染的技巧相协调。衣纹的式样有“薄衣贴体”、“衣服紧窄”、“衣纹稠叠”、“曹衣出水”等,头面手足等肌体部分,则着意染出凹凸分明的立体感。壁画还善于将写实手法与装饰手法相结合。窟顶上画满菱形斜方格,每格内都有人物和动物,衬以奇花异木、飞禽走兽,构成一幅幅完整的图案。这些画卷记录了从三世纪到十三世纪西域各族人民的文化观念和历代的真实生活,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艺术成就。这里保存的佛本生故事,有六七十种,比敦煌、龙门、云冈三处总和的两倍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