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苏仙岭·又一“三绝”留人间

煌煌荆楚吟·湘南之旅·苏仙岭·又一“三绝”留人间

在我国古代书苑碑林中,有许多“三绝碑”令人叹为观止。苏仙岭上三绝碑即是其中之一。

三绝碑在白鹿洞附近石壁之上,高52厘米,宽46厘米,共二十一行,每行八字,行书。从碑旁说明可知,所谓三绝,乃“淮海词、东坡跋、元章笔”也。

淮海词,即北宋著名词人秦观(字少游,号淮海)绍圣四年(1097)在彬州游白鹿洞后所作的《踏莎行·彬州旅舍》一词:“雾失楼台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当时秦观因旧党关系受到当政者排斥,官职被削,并一再被流放。此次被放逐到郴州,心里更觉是雪上加霜,如蹈死地。当地民谚曰:“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人到郴州打摆子。”多情而脆弱的秦观哪能忍受如此屈辱、这般凄苦!故词中充满惆怅失望与凄惋悲凉。据说当时长沙有位酷爱秦观词的歌妓,在秦观南迁时愿终身相托。秦观即以此词相赠,却终没敢让她随行。三年后,秦观病逝于藤州(今广西藤县北),歌妓悲极而以身殉情。

湖南彬州苏仙岭“三绝碑”

东坡跋,即大文豪苏轼秦观词所作的跋语:“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命意沉痛,情深意切。秦观为苏门四学士之一,苏轼对其文才十分赏识。秦观之死,令苏轼扼腕痛惜。

元章笔,即宋代大书法家米芾之手笔。米芾为人怪癖,与苏轼却交往很深。此次苏轼来访,米芾设宴为之接风,二人饮酒作字,虽二小吏磨墨,几不能供。米芾见秦词、苏跋,感慨良多,乃挥毫将词跋一并写下。字体秀丽流畅,感染力甚强。

南宋咸淳二年(1266),郴州太守邹恭命人将秦词、苏跋、米书刻于苏仙岭崖壁,并于旁刻字说明,遂有此“三绝碑”光耀艺苑,长留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