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轴之利甲九州》清朝历史事件

杭州是吴越古都、南宋京城。自宋元以来,成为我国三大丝织业中心之一。因杭、嘉、湖三府土地肥沃,盛产蚕丝,从而为杭州丝织业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因而杭州 “杼轴之利甲于九州。操是业者,较他郡尤夥”。

杭州东城是丝织业集中之所,“数万千家之男女,俱需此为衣食之谋”。乾嘉时期“机坊、机匠,未有若此之盛者”。官营的丝织业,都以宦官来领导。民间机户所织绸匹,多运往国外,“以番舶日充贸易者,且遍于远洋绝岛,获利不赀”。因此,在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朝夕不辍”。

杭州的锡箔业驰名全国。康熙年间,孩儿巷、贡院后、万安桥西一带,制锡箔的 “不下万家。三鼓则万手雷动”。锡箔在当时都是用于迷信活动,“远自京师,抵列郡取给”。

乾隆年间,杭州的机匠、染匠、锡箔匠以及桥埠脚夫等大多来自外地。这些人受剥削压迫严重,时常起来反抗。

杭州的其它工商业也十分发达,如茶叶、藕粉、纺绸、纺扇、剪刀等。还有其它地方运来的商品,如湖州的毛笔、绉纱,嘉兴的铜炉,金华的火腿,台州的金橘、鲞鱼等。因为地理位置有利,闽、粤商人大批来到杭州收买丝斤、绸缎及其它货物。“风帆浪泊,出入于江涛浩渺、烟云杳霭之间”,一直运往国外。

康熙年间,杭州城已经是 “广袤四十里”、10万户人家、50万人口的东南重镇了。雍正、乾隆时期发展更快,“城廊宽广,居民稠密”,自北关至江头,南北长30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