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不朽的神话
——长沙马王堆汉墓
1971年,长沙市郊马王堆附近的防空洞施工现场,一个民工无意将钢钎插入身边的土层,拔出来后发现土层上出现一个小洞,洞里冒出凉气,还冲出了淤水。有人无意中用点燃的火柴碰到了从洞里冒出的凉气,一股火焰突然燃起,吓到了在场的所有人。湖南省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赶来,却发现了一个埋藏在地下两千多年的汉代古墓,这就是20世纪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马王堆汉墓。
推开汉墓之门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郊区。有说法认为这里是楚王马殷的墓地,故以此命名。也有人认为这里有马鞍形的大土堆,称为“马鞍堆”。时间长了,以讹传讹,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现在的名字。无论如何,自从挖防空洞的那位民工将钢钎插入土层的那一刻起,这里就逐渐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随后的两年里,考古学家们在马王堆陆续发掘出三座汉墓,分别编为一至三号。其中,二号墓的主人是西汉初年长沙国丞相轪(音代)侯利苍,一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妻子辛追,三号墓的主人是利苍的儿子。
长沙国为汉高祖刘邦所封。秦朝县令吴芮在楚汉相争时,作出归附汉的决定,成为西汉的开国元勋。刘邦登上帝位后广封诸侯王,为嘉奖吴芮,封他为长沙王,建立了长沙国。
没过多久,刘邦便开始诛杀昔日的功臣,异姓诸侯王几乎被杀害殆尽。唯独忠心耿耿的长沙王侥幸逃脱,因为他曾大义灭亲,出卖了自己一位发动叛乱的亲戚。而丞相利苍有功,被封为侯爵,他的年轻妻子辛追便成了尊贵的侯爵夫人。
从现有的史料可以推断,辛追在大约15岁时,嫁给了比她大20多岁的利苍。她30岁左右时,丈夫去世,十几岁的儿子继承了侯爵的封号,只是年纪太小,还不能担任官职。
科学家们尝试着复原她的相貌,发现她原本是一位身材匀称、面容清秀的美女。在近20年的守寡生活中,她做了什么,想了什么,没有人知道。年轻貌美的辛追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眠的漫漫长夜,直到长眠地下,与夫君相伴。
揭开神秘面纱
1972年,以一把钢钎为由头,辛追在地下两千余年的宁静生活被打破了。马王堆汉墓的发掘就是从辛追长眠的一号墓开始的。
发掘开始于当年1月,长沙经常下冷雨,工作艰难展开。几个月后,人们终于挖去了墓葬上的封土,发现了封土下面的白膏泥。白膏泥是一种黏性很大的泥土,可以防止渗水。清除了白膏泥,下面又是一层厚厚的木炭,足有5000多千克。木炭下是一层竹席,覆盖在椁室(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上。竹席呈淡黄色,像新的一样。
木椁的形状像一口井,又叫做“井椁”。八块巨大厚重的木板拼成四个边箱,盛放随葬物品,正中是棺室,用来放置棺材。木椁全部由大木料制成,依靠卯榫来实现木板之间的连接,没有一根铁钉。
掀开棺室的盖板后,出现了第一层棺。棺外面涂满了棕黑色油漆,没有任何装饰。拆开第一层棺后,第二层棺出现在人们眼前。这层棺也使用了黑色油漆,还用金黄色勾画了复杂的云纹,纹路间穿插着神态各异的神怪和禽兽,线条流畅。往里是第三层棺,红色的油漆底上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许多代表祥瑞的图案,显得富丽堂皇。最里边是第四层棺,也是内棺。棺身涂满黑漆,外边用绣锦包裹,棺盖上还铺着一层帛画,上面描绘了天上、人间、地狱等图案。
四层棺材打开,出现了满满一棺丝织物,浸泡在棕黄色的棺液里。考古工作者小心翼翼地揭开20层衾、衣、袍、麻布等包裹物之后,墓主人辛追终于露出了面容。她看上去并不像一具古尸,她的“血”仍在流动,关节仍能活动,皮肤仍旧是淡黄色的,身上大部分毛发尚存,甚至手足上的纹路也清晰可见。在场的所有人都惊得目瞪口呆。看来,辛追下葬后,尸体暂时被细菌侵蚀,然后便成功地阻止了大自然的入侵。时间停止在了那一刻。
为了对辛追的尸体加以保护,专家在她的体内注入了酒精、甘油和福尔马林的混合溶液。注射后,尸体的脉管随之鼓起,随后逐渐延伸扩散,几乎和现代人没有什么区别。专家们在解剖她的尸体时,还在她的胃里发现了130多粒甜瓜子。经过了两千余年,它们依旧保持着未被消化的状态。
在古代埃及,人们通过制作木乃伊成功地保存了法老的尸体。在丹麦、瑞典等北欧国家,泥沼隔绝了外部空气,也曾保存了面目栩栩如生的“泥沼人”。但都无法和辛追相提并论。在辛追重见天日之前,世界上还从未发现过保存如此完好的尸体。
尽管辛追在历史上籍籍无名,却在去世两千年后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考古界甚至为她设了一个名词——“马王堆尸型”。
伴着金玉长眠
辛追生前也许寂寞,但可以断定的是,她应该不会缺少物质生活的享受。因为她的随葬品琳琅满目,可以用奢侈豪华来形容。这些随葬品就盛放在外椁和内椁之间的那四个边箱里。
北部的边箱空间较大,象征辛追生前居住的地方。里边有一张漆案,摆着耳环、盘等物品,这些漆器光亮如新。漆案旁边有一只绣枕,描龙绣凤,针脚细密,这还是中国第一次出土古代绣枕。一组一组的舞蹈俑、歌俑、侍立女俑等木俑和绣花毛巾、绣花夹袍、漆屏风等生活起居用品,为我们还原辛追生前悠闲富贵的生活提供了参考。
东部的边箱堆满了竹简和漆器。竹简上主要记载了随葬品的数量和种类,漆器则大小各异,形状各不相同。这批漆器主要有鼎、盒、壶、耳环、盘、案、屏风等,一般以黑色为底色,用红、灰、绿等颜色画上装饰花纹。图案以几何图形为主,也有一部分龙凤花纹,精巧纤丽。这些漆器里盛放着大量的谷类、瓜果类、肉类等随葬食品。出土时,稻谷颗粒饱满,还是金黄色,看上去就像不久前刚刚收获的一样。一个漆鼎里盛着清水,里面漂着几片藕片,但一接触空气,很快就化成了一汪水。
南部的边箱里多为彩绘木俑,木俑下面主要是陶器,有陶罐、彩绘陶豆、陶釜等。每个陶罐都用写着“轪侯家丞”字样的封泥封口,这为后人确定墓主人的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
西部的边箱里则装满各种服饰,如禅衣、袍子、裙子、袜子等,这也是中国发现年代最早的服饰。这些服饰的颜色非常鲜艳,保存也十分完好。其中,有两件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长128厘米,重量却不到50克,让人啧啧称奇。据说如果折叠起来,可以装进一个火柴盒里。
据此,我们可以推想辛追生前的生活:她有布置华丽的客厅和起居室,地上铺着竹席,技艺精湛的乐人为她演奏音乐,训练有素的舞伎为她表演柔美的舞蹈。贴身女仆们围在她身边,为她递上盛在精美漆器中的美食和美酒。地位低下的仆人随时听候她的传唤。如果她要会见客人,还可以从庞大的衣柜中挑选自己喜欢的衣服,戴上珍爱的饰品,再稍微化一点淡妆,雍容华贵地出现在客人面前。
破解不朽之谜
然而辛追依然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最难以破解的谜题在于,她的尸体如何能保持两千年而不腐?墓里的随葬品如何能历经两千年而不朽?专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其一,处理尸体时灭菌效果好。秦汉时,贵族去世后要实行一套丧礼制度。制度规定,处理贵族尸体时,要用香汤、美酒清洗,这样不仅可以去秽,而且有一定的消毒作用。清洗过后,要给尸体穿上多层衣服,并用尸衾密密包裹,防止昆虫进入口鼻。在停尸阶段,还要在尸体下放置冰块,叫做“寒尸”。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杀灭了细菌,延缓了尸体初期的腐败。辛追的丈夫虽然比她先去世,但她的贵族身份没有改变。她去世后,别人处理她的尸体,当然也得按照丧礼制度的规定来做。然而,其他贵族的尸体也会经过这样的处理过程,防腐效果却都比不上辛追。
其二,密闭缺氧的环境,不适宜细菌生存,并能起到保湿的作用。辛追的尸体被包裹了20层,装在四层棺椁里,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机会。辛追的棺椁均为上好的木材制成,卯榫结构,严丝合缝,形成了一个小范围的密闭环境。棺椁外堆放的木炭吸水性很强,可以吸收尸体和随葬的食物初步腐败时散发出的水蒸气。而外面用防水的白膏泥密封,再加上一层一层筑起来的封土,墓室内就与外部环境基本隔绝。尸体和随葬的食物初步腐败后,消耗了墓室里原有的氧气,形成了真空环境。两千年内长沙地区又没有发生大规模的地震,这个真空的环境就一直保存了下来。又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质疑。南方地区的墓葬曾普遍用木炭和白膏泥密封墓室,但大部分尸体都腐烂了。辛追的尸体能够完好保存两千年,可能还有其他的因素在起作用。
其三,棺液的保护作用。辛追的内棺充满了棕黄色的棺液,她的尸体和服饰就曾浸泡在这些棺液里。经专家检测,棺液里含有乙醇和乙酸,能起到防腐作用。有专家认为这些棺液是入葬前喷洒的防腐剂,能保持尸体长时间不朽。也有专家认为这不过是长时间渗入的水蒸气慢慢凝结而成的结果,与防腐无关。然而,水蒸气如何渗入一个密封性很好的空间呢?没有人能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
时至今日,没有一种观点能够得到所有人的认可。辛追静静地躺在湖南省博物馆里,一如两千年来躺在自己的地宫中一样。她不知道外界在研究她的尸体能保存两千年的原因,也不知道专家们为了让她的尸体能继续保存下去而绞尽脑汁,更不知道在她死后短短几十年,她的家族也已经在西汉王朝的控制下,繁华散尽,在历史上失去了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