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趣谈·陈介祺

收藏趣谈·陈介祺

陈介祺(1813~1884),字寿卿,号斋,晚号海滨病史、齐东父,山东潍县(今属潍坊)人。清学者。道光年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研金石,对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收藏甚富,尤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吉金文释》《传古别录》《十钟山房印举》等。



藏“万印”、“十钟”

陈介祺对古代文物甚有研究,凡金石、彝器、古籍碑拓等,经他过目,均能鉴别分明。藏品中,以秦汉印玺尤富,计有万余方,因命藏舍为“万印楼”。另有世所罕见的古钟10个,故又榜其室为“十钟山房”。他在书斋中,品鉴文物,稽查文献,著书立说,还把与同好讨论古文物的往来书信编为《陈斋尺牍》。



秘藏毛公鼎

相传北京古董商苏亿年、苏兆年于咸丰二年(1852年)某日在西安一条窄巷中的小院里发现一只铜鼎,苏家兄弟见鼎腹内铸满铭文,知是宝货,但不露声色,假装好奇,打听如何处置此鼎。炉匠说打成铜门环出售,再问铜环可卖多少钱?炉匠扳指一算,说是30两银子。苏氏兄弟本是到西安收购古董而来,当即付银30两买下此鼎,转而向老主顾陈介祺兜售生意,出售此鼎。陈介祺当时正在北京为官,随即付给苏亿年白银一百两,叫他们兄弟速将铜鼎运京,鼎之价钱看货再议。陈介祺见了毛公鼎后欣喜万分,先将铜鼎锁入密室后,再付白银千两,算作鼎金。苏氏兄弟于是购房置地,从此享受暴发户生活,不再做古董买卖。

毛公鼎是西周青铜重器,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它的外形典雅庄重,半圆形深腹,兽形三足,双耳竖立,纹饰朴素,造型洗炼而简洁,浑厚而凝重。陈介祺获如此堪称国宝之物,怕树大招风,第二年便辞官携眷并带全部古器物返归潍坊故里,秘藏毛公鼎于县城新造房屋之中。

光绪十年(1882年),陈介祺病故,毛公鼎分给次子陈厚滋。后来其孙孝笙开钱庄亏本,在端方威逼利诱下于宣统二年(1910年)以万两银子将鼎卖给端方。这位两江总督不久呜呼哀哉,在其女嫁于项城袁府时,即以毛公鼎为陪嫁。项城袁氏虽是袁世凯家族,但对此鼎并无收藏之意,随即将毛公鼎抵押给天津俄国道胜银行。

民国十九年(1930年),美国来了个财大气粗的董事长,扬言出5万美元购买此鼎。消息传到叶恭绰处,叶怕毛公鼎流落国外,急忙从各方集资3万元,将鼎从道胜银行赎出来,藏于天津某地。当日军燃起侵略战火后,毛公鼎被运到香港避难。后来日寇又发动太平洋战争,毛公鼎来不及运走,在战争中失窃。也可以说是不幸中的大幸,毛公鼎并没有毁于战火,而是出现在商人陈克勤的上海公馆中。不久陈泳仁出巨资从陈克勤手中买下这件国宝。抗战胜利后,陈泳仁知道个人难以收藏这样一件无价之宝,于是捐献给国民政府。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周公华钟拓片





古代铜印





钟鼎器拓片、





潍县陈氏藏汉瓦登拓本集册





封泥拓片





汉画像石刻拓本





毛公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