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趣谈·郑燮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道人,早年曾用理庵为其号,有时自署板桥居士、板桥道人等,江苏兴化人。清大学问家、书画家。幼时家贫,应科举,为康熙年间秀才、雍正年间举人、乾隆年间进士。曾任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后因助农民胜讼及办理赈济,得罪豪绅而罢官。做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善工书法,用隶体参入行楷; 长于诗文,清峻隽永,漫出真气。有《板桥全集》。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这是郑板桥为苏州网师园题写的对联。有意思的是,此联八个字中用了四个典故。“曾三”是孔子学生曾参的“五日三省吾身”;“颜四”是孔子另一个学生颜四的“四勿”,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禹寸”是夏禹王爱惜“寸阴”;“陶分”是东晋陶侃珍惜“分阴”。后人抄录此联时,上下联前各添四个字,变为“学问无穷,曾三颜四; 光阴有限,禹寸陶分”。劝导人们珍惜一寸一分光阴,注重修养,研究学问。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乾隆年间,潍县城里有一位年轻书生,姓韩名镐,字西京。此人天资聪明,勤奋好学,郑板桥做潍县知县时,常到衙署拜见郑板桥,向他请教学问。
韩镐知识渊博,为文总是引经据典,读古论今,下笔千言。乡试来临,他觉得胸有成竹,中举准能十拿九稳,可是发榜一看,自己却落了榜。韩镐非常扫兴,觉得文章做得挺满意,为什么会落榜呢?他带着应试的几篇文章来到衙署,向郑板桥请教。郑板桥看了一遍又一遍,说道:“文章词汇丰富,斑驳陆离,五彩绚烂,不过有两个不足之处。”于是便给韩镐说起宋人欧阳修“逸马杀犬”的故事:
欧阳修在翰林院时,有一天,他跟两位好友到城郊游逛。忽然一匹骏马从远道奔驰而来,此时路上有一只狗,由于躲避不及被踏死了。欧阳修说: “咱们用文字把这件事记下来,你们俩看如何记最为合适? ”其中一个抢先说:“有犬卧于通衢,逸马蹄而杀之。” 另一个说: “有马逸街衢,卧犬遭之而毙。”两人说完,都望着欧阳修,等待他的评价。欧阳修说: “如果按你们俩的记法来写《春秋》《史记》,恐怕一万卷也写不完。”两人齐声说:“依你看应怎样记为好? ”欧阳修说: “用 ‘逸马杀犬于衢’ 六个字,不就满可以了吗? ”两人齐声称好。
郑板桥对韩镐说: “你的文章不足之处就是写得太冗长烦琐,另外就是有些拘泥古法,平庸无奇。”接着又给韩镐讲起三国时曹植写《七步诗》的事: 曹植自幼很有文才,曹操生前特别喜欢他。可是,其兄曹丕却嫉妒他。一天,对曹植说: 听说你才思敏捷,现在我要你七步之内成诗一首。曹植于是作《七步诗》,曰: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郑板桥说:“这样充满激情的诗,从前人的诗句中是抄不来的。作诗如不能独树一帜,只是玩弄词藻,是万万成不了举世佳文的。”
为了让韩镐牢记自己的不足,郑板桥特意为他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 “删繁就简三秋树”,下联是 “领异标新二月花”。写完之后,又在上联写下 “与韩生镐论文”六个小字,然后端端正正地盖上印。
郑板桥那独特的“六分半书”刚健峻洁,笔势精悍,令韩镐称绝。韩镐说: “这副对联真是画龙点睛,师长的教诲都集中在这上面了。今后我将以此为座右铭,为文删繁就简,领异标新。”经过几年的努力,韩镐果然进步很快,在乡试时中了举人。
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七言联 郑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