斋号趣谈·章溢
章溢 (1314~1369),字三益,号匡山居士,龙泉 (今属浙江) 人。元末,统乡兵平定盗乱,授浙东都元帅府佥事,坚辞不受,隐居匡山。明初,朱元璋以厚礼延请出山,授佥营田司事,后官拜御史中丞兼赞善大夫。死后追谥为 “庄敏”。与明初刘基、宋濂、叶琛齐名,世称 “浙东四先生”。
主要书斋号有: 苦斋。
苦斋据刘基 (伯温) 为其所写的 《苦斋记》 介绍,苦斋在匡山之巅,四面峭壁拔起,“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故植物中之,其味皆苦”。苦斋所处环境艰苦恶劣,不但多凛冽凄苦的北风,而且地上 “簇布而罗生” 的植物味也苦,甚至连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也苦”。山溪中 “多斑纹小鱼,状如吹沙 (一种鱼名),味苦而微辛”。苦斋居于苦地,这是取其名的原因之一。
其二,书斋主人认为 “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 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苦与乐是相互倚伏的,苦中有乐,乐由苦来。他甘愿在深山老林中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是为了日后承担大任。
章溢生活于苦地,起居于苦斋,却并不以为苦,相反以苦为乐。他在苦斋中修身养性,钻研经史,“间则蹑履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这段生活磨砺了他的意志,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了基础。